屈原投的汨罗江在哪(湖南省岳阳市什么罗市哪个字念啥)
屈原投江而死的汩罗江现在在湖南省岳阳市。 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汨罗江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汨水”,为主源;北支称“罗水”,至汨罗市屈谭(大丘湾)汇合称“汨罗江”...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汨罗江是哪个省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屈原投的汨罗江在哪
屈原投江而死的汩罗江现在在湖南省岳阳市。
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汨罗江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汨水”,为主源;北支称“罗水”,至汨罗市屈谭(大丘湾)汇合称“汨罗江”。
汨罗江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公里。长乐以上,河流流经丘陵山区,水系发育,水量丰富。长乐以下,支流汇入较少,河道展宽可以通航。为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
汨罗江在哪个省?哪个城市汨罗江简单介绍
1、汨罗江,属洞庭湖水系。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江西省修水3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梨树埚,流经修水县白石桥;由龙门桥进入平江县,向西南流经长寿、嘉义、献冲、三市到大桥,折向西北,流经中县坪、横槎、金窝,再折向西南,流经平江县城关、浯口、青冲、黄旗_;至新市进入汨罗市,流经长乐街、新市、汨罗、于磊石山北注入南洞庭湖。
2、汨罗江全长254.4公里,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汨罗江流域西滨洞庭湖,东、北两面以幕阜山、黄龙山与新墙河流域分界,南面以连云山与捞刀河流域分界,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37公里。流域总面积5543平方公里,其中平江县4053平方公里,汨罗市965平方公里。流域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由山地至丘陵、到洞庭湖平原,平均坡降0.46%,落差249.8米。长寿街以上为上游,黄旗煅以上为中游,以下为下游。有流长5公里以上的支流86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6条。
3、汨罗江的主要支流有昌江河、纸马河、车对河、钟洞河、木瓜河、黄金洞等。
4、汨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战国末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
泪罗江哪个省
汨罗江流经江西省、湖南省。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发源于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汨罗江畔较大城镇有汉昌镇、归义镇、长寿镇等。平江县因汨水静淌而得名,汨罗市也命名自汨水。汨罗江以修水滥觞至平江长寿镇为上游、长寿镇至平江黄旗塅为中游、黄旗塅以下为下游。
汨罗江流域风光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运发达。汨罗江地理位置重要,大面积森林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床逐年淤高,水运锐减。汨罗江自新市以下,明代前属洞庭湖湖汊,后淤成大片洲土,沿岸人民逐步围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汨罗江尾闾已围挽大小堤垸33处。原有湖泊被小垸瓜分。
湖南省岳阳市什么罗市哪个字念啥
汨罗市,汨念mì
汨字的读音是拼音:?mì,简体部首: 氵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7
释义:◎ 〔~罗江〕水名,在中国湖南省。
◎?汨罗江?Mìluó Jiāng
[Miluo river] 中国南部湖南省北部的一条河。东源出于江西省修水县境,西源出于湖南省平江县境,流经汩罗县,在湘阴县入洞庭湖
出处:遂自投汩罗以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相似字:汩念 gǔ,
(1) 水流的样子:~流(急流)~(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2) 治理,疏通:决~九川
(3) 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时序”
(4) 涌出的泉水
(5) 沉没:~没
汨罗市
隶属于岳阳市,处湖南省东北部,紧靠洞庭湖东畔、汨罗江下游,东部、东南部分别与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接壤,西邻湘阴县和沅江县,北接岳阳县,东北与平江县交界。
屈原跳的汨罗江在哪里
汨罗江在湖南省平江县。
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省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发源于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汨罗江畔较大城镇有汉昌镇(平江县城)、归义镇(汨罗市区)、长寿镇等。
平江县因汨水静淌而得名,汨罗市也命名自汨水。汨罗江以修水滥觞至平江长寿镇为上游、长寿镇至平江黄旗塅为中游、黄旗塅以下为下游。
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著名诗人余光中曾来到汨罗江畔祭祀屈原,诗中写道:“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他用“蓝墨水”指代当代中华文脉,“汨罗江”则代指屈原。
龙舟竞赛
据传说,汨罗江渔民划龙舟抢救屈原未果,又以竹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此,汨罗江就成为了龙舟和粽子两项中国重要民俗的发源地。
赛龙舟,或称龙舟竞赛、龙舟竞渡、龙舟竞漕、爬龙船(闽粤地区惯称),是中国、越南、日本及琉球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一些东亚地区的地方民俗活动,现时龙舟竞赛已发展为一项水上体育运动,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一些沿海、沿河地方亦有定期举行。
它除了是中国全国运动会的项目之一外,也于广州主办的2010年亚洲运动会,首次成为亚运会中的正式比赛项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汨罗江
汨罗江在哪个省哪个市
在湖南省汨罗市。
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省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发源于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汨罗江畔较大城镇有汉昌镇(平江县城)、归义镇(汨罗市区)、长寿镇等。
平江县因汨水静淌而得名,汨罗市也命名自汨水。汨罗江以修水滥觞至平江长寿镇为上游、长寿镇至平江黄旗塅为中游、黄旗塅以下为下游。
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著名诗人余光中曾来到汨罗江畔祭祀屈原,诗中写道:“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他用“蓝墨水”指代当代中华文脉,“汨罗江”则代指屈原。
汨罗江文化
1、遗迹
汨罗江两岸粉墙村舍,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今留有屈子祠、骚坛、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遗迹。屈原墓位于汨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
2、龙舟竞赛
据传说,汨罗江渔民划龙舟抢救屈原未果,又以竹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此,汨罗江就成为了龙舟和粽子两项中国重要民俗的发源地。赛龙舟,或称龙舟竞赛、龙舟竞渡、龙舟竞漕、爬龙船(闽粤地区惯称),是中国、越南、日本及琉球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汨罗江
屈原跳的汨罗江是现在的哪里
屈原跳的汨罗江是现在的洞庭湖水系。
汨罗江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江西省修水3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梨树埚,全长254.4公里,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汨罗江流域总面积5543平方公里,其中平江县4053平方公里,汨罗市965平方公里。
汨罗江流域年均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4~6月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0%,日最大降雨量一般在200~250毫米。由于河流上、中游和大部分支流穿行山区,带山溪性,洪水多暴涨暴落,历时一般2~3天,变幅6米左右。
汨罗江遗迹
汨罗江两岸粉墙村舍,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今留有屈子祠、骚坛、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遗迹。
屈原墓位于汨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汨罗江
汨罗江怎么读?
汨罗江的读音为:mì luò jiāng。
一、汨罗江概述
1、汨罗江位于湖南省中北部,是湖南最大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属于长江水系乌江支流。汨罗江总长约160公里,流经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平江县等地,最终注入洞庭湖。
2、汨罗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很有名,不仅是中国古文学名篇《离骚》的发源地,还是著名民歌《江南水乡》的创作灵感来源之一。
二、汨罗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氛围
1、汨罗江的上游是天心山,下游则进入洞庭湖区。江水清澈见底,四季景色各异。同时,这里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著名的华族和苗族人的居住地。
2、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如汨罗豆腐、麻辣小龙虾等。此外,汨罗江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古时汨罗文物、美丽山水、旅游乡村等。
三、汨罗江历史文化
1、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之一,《离骚》极为著名。据传说,《离骚》是屈原逃难到汨罗江岸时所写,全篇由11章组成。
2、此外,字洞庭也与汨罗江有相当的名声。这是因为在明朝时,民间经常用汨罗江之水来制作黑笔墨,底材以洞庭湖泥为主。
扩展知识——汨罗江意义
1、汨罗江除了作为文化重地和旅游胜地之外,还具有很高的环境与生态价值。目前,深入实施汨罗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加强规划与保护,增强河流的环保效应和人文景观。
2、汨罗江地区还具备优秀的森林植被资源,保护区内有着许多珍贵的生态环境和动物种类,使得该地成为认真研究长江水生态的重要基地之一。
3、此外,汨罗江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江里鱼类品种繁多,包括鲢鱼、鳙鱼、草鱼等,其中草鱼是汨罗江的代表性水产之一,逢年过节和婚庆宴席上也常常出现。
4、除了渔业之外,汨罗江还有很高的水力发电潜力。据介绍,汨罗江的水能利用率已经达到70%以上,建成了山洪发电厂、水电厂等重点工程,因此已成为湖南省的重要发电基地之一。
5、在当地人的心中,汨罗江不仅是一条生态美丽的河流,更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汨罗江的周边还有很多值得观赏和探访的景点,如双峰山、汨罗古城、牛家村等,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自然和人文的魅力。
好了,关于“汨罗江是哪个省”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汨罗江是哪个省”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