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唐代年表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号是什么)

618 戊寅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9 己卯二年620 庚辰三年621 辛巳四年622 壬午五年623 癸未六年624 甲申七年625 乙酉八年626 丙戌九年6...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唐太宗年号是什么?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年表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号是什么)

唐代年表谁知道?

618 戊寅

唐高祖李渊

武德元年

619 己卯

二年

620 庚辰

三年

621 辛巳

四年

622 壬午

五年

623 癸未

六年

624 甲申

七年

625 乙酉

八年

626 丙戌

九年

627 丁亥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元年

628 戊子

二年

629 己丑

三年

630 庚寅

四年

631 辛卯

五年

632 壬辰

六年

633 癸巳

七年

634 甲午

八年

635 乙未

九年

636 丙申

十年

637 丁酉

十一年

638 戊戌

十二年

639 己亥

十三年

640 庚子

十四年

641 辛丑

十五年

642 壬寅

十六年

643 癸卯

十七年

644 甲辰

十八年

645 乙巳

十九年

646 丙午

二十年

647 丁未

二十一年

648 戊申

二十二年

649 己酉

二十三年

650 庚戌

唐高宗李治

永徽元年

651 辛亥

二年

652 壬子

三年

653 癸丑

四年

654 甲寅

五年

655 乙卯

六年

656 丙辰

显庆元年

657 丁巳

二年

658 戊午

三年

659 己未

四年

660 庚申

五年

661 辛酉

六年 龙朔元年

662 壬戌

二年

662 癸亥

三年

664 甲子

麟德元年

665 乙丑

二年

666 丙寅

乾封元年

667 丁卯

二年

668 戊辰

三年 总章元年

669 己巳

二年

670 庚午

三年 咸亨元年

671 辛未

二年

672 壬申

三年

673 癸酉

四年

674 甲戌

五年 上元元年

675 乙亥

二年

676 丙子

三年 仪凤元年

677 丁丑

二年

678 戊寅

三年

679 己卯

四年 调露元年

680 庚辰

二年 永隆元年

681 辛巳

二年 开耀元年

682 壬午

二年 永淳元年

683 癸未

二年 弘道元年

684 甲申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唐 武则天

嗣圣元年

文明元年

光宅元年

685 乙酉

垂拱元年

686 丙戌

二年

687 丁亥

三年

688 戊子

四年

689 己丑

永昌元年 载初元年

690 庚寅

周武则天

天授元年

691 辛卯

二年

692 壬辰

三年 如意元年 长寿元年

693 癸巳

二年

694 甲午

三年 延载元年

695 乙未

证圣元年 天册万岁元年

696 丙申

万岁登封元年 万岁通天元年

697 丁酉

二年 神功元年

698 戊戌

圣历元年

699 己亥

二年

700 庚子

三年 久视元年

701 辛丑

大足元年 长安元年

702 壬寅

二年

703 癸卯

三年

704 甲辰

四年

705 乙巳

唐中宗李显

神龙元年

706 丙午

二年

707 丁未

三年 景龙元年

708 戊申

二年

709 己酉

三年

710 庚戌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 旦

四年

唐隆元年 景云元年

711 辛亥

二年

712 壬子

唐玄宗李隆基

太极元年 延和元年 先天元年

713 癸丑

二年 开元元年

714 甲寅

二年

715 乙卯

三年

716 丙辰

四年

717 丁巳

五年

718 戊午

六年

719 己未

七年

720 庚申

八年

721 辛酉

九年

722 壬戌

十年

723 癸亥

十一年

724 甲子

十二年

725 乙丑

十三年

726 丙寅

十四年

727 丁卯

十五年

728 戊辰

十六年

729 己巳

十七年

730 庚午

十八年

731 辛未

十九年

732 壬申

二十年

733 癸酉

二十一年

734 甲戌

二十二年

735 乙亥

二十三年

736 丙子

二十四年

737 丁丑

二十五年

738 戊寅

二十六年

739 己卯

二十七年

740 庚辰

二十八年

741 辛巳

二十九年

742 壬午

天宝元年

743 癸未

二年

744 甲申

三年

745 乙酉

四年

746 丙戌

五年

747 丁亥

六年

748 戊子

七年

749 己丑

八年

750 庚寅

九年

751 辛卯

十年

752 壬辰

十一年

753 癸巳

十二年

754 甲午

十三年

755 乙未

十四年

756 丙申

唐肃宗李亨

十五年 至德元年

757 丁酉

二年

758 戊戌

三年 乾元元年

759 己亥

二年

760 庚子

三年 上元元年

761 辛丑

二年

762 壬寅

宝应元年

763 癸卯

二年 广德元年

764 甲辰

二年

765 乙巳

永泰元年

766 丙午

二年 大历元年

767 丁未

二年

768 戊申

三年

769 己酉

四年

770 庚戌

五年

771 辛亥

六年

772 壬子

七年

773 癸丑

八年

774 甲寅

九年

775 乙卯

十年

776 丙辰

十一年

777 丁巳

十二年

778 戊午

十三年

779 己未

十四年

780 庚申

建中元年

781 辛酉

二年

782 壬戌

三年

783 癸亥

四年

784 甲子

兴元元年

785 乙丑

贞元元年

786 丙寅

二年

787 丁卯

三年

788 戊辰

四年

789 己巳

五年

790 庚午

六年

791 辛未

七年

792 壬申

八年

793 癸酉

九年

794 甲戌

十年

795 乙亥

十一年

796 丙子

十二年

797 丁丑

十三年

798 戊寅

十四年

799 己卯

十五年

800 庚辰

十六年

801 辛巳

十七年

802 壬午

十八年

803 癸未

十九年

804 甲申

二十年

805 乙酉

唐顺宗李诵

二十一年 永贞元年

806 丙戌

唐宪宗李纯

元和元年

807 丁亥

二年

808 戊子

三年

809 己丑

四年

810 庚寅

五年

811 辛卯

六年

812 壬辰

七年

813 癸巳

八年

814 甲午

九年

815 乙未

十年

816 丙申

十一年

817 丁酉

十二年

818 戊戌

十三年

819 己亥

十四年

820 庚子

十五年

821 辛丑

唐穆宗李恒

长庆元年

822 壬寅

二年

823 癸卯

三年

824 甲辰

四年

825 乙巳

唐敬宗李湛

宝历元年

826 丙午

二年

827 丁未

唐文宗李昂

三年 大和元年

828 戊申

二年

829 己酉

三年

830 庚戌

四年

831 辛亥

五年

832 壬子

六年

833 癸丑

七年

834 甲寅

八年

835 乙卯

九年

836 丙辰

开成元年

837 丁巳

二年

838 戊午

三年

839 己未

四年

840 庚申

五年

841 辛酉

唐武宗李炎

会昌元年

842 壬戌

二年

843 癸亥

三年

844 甲子

四年

845 乙丑

五年

846 丙寅

六年

847 丁卯

唐宣宗李忱

大中元年

848 戊辰

二年

849 己巳

三年

850 庚午

四年

851 辛未

五年

852 壬申

六年

853 癸酉

七年

854 甲戌

八年

855 乙亥

九年

856 丙子

十年

857 丁丑

十一年

858 戊寅

十二年

859 己卯

十三年

860 庚辰

唐懿宗李催

十四年 咸通元年

861 辛巳

二年

862 壬午

三年

863 癸未

四年

864 甲申

五年

865 乙酉

六年

866 丙戌

七年

867 丁亥

八年

868 戊子

九年

869 己丑

十年

870 庚寅

十一年

871 辛卯

十二年

872 壬辰

十三年

873 癸巳

十四年

874 甲午

唐僖宗李儇

十五年 乾符元年

875 乙未

二年

876 丙申

三年

877 丁酉

四年

878 戊戌

五年

879 己亥

六年

880 庚子

广明元年

881 辛丑

二年 中和元年

882 壬寅

二年

883 癸卯

三年

884 甲辰

四年

885 乙巳

五年 光启元年

886 丙午

二年

887 丁未

三年

888 戊申

四年 文德元年

889 己酉

唐昭宗李晔

龙纪元年

890 庚戌

大顺元年

891 辛亥

二年

892 壬子

景福元年

893 癸丑

二年

894 甲寅

乾宁元年

895 乙卯

二年

896 丙辰

三年

897 丁巳

四年

898 戊午

五年 光化元年

899 己未

二年

900 庚申

三年

901 辛酉

四年 天复元年

902 壬戌

二年

903 癸亥

三年

904 甲子

四年

905 乙丑

唐哀帝李祝

天佑元年 二年

906 丙寅

三年

907 丁卯

四年

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那么唐太宗属于

唐太宗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庙号:太宗;

年号:贞观。

唐高祖李渊退位后,唐太宗李世民正式即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扩展资料: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百度百科-李世民

求份唐朝年代表

唐朝帝王纪年表唐(618—907年)618 戊寅 唐高祖李渊 武德 元年619 乙卯 二年620 庚辰 三年621 辛巳 四年622 壬午 五年623 癸未 六年624 甲申 七年625 乙酉 八年626 丙戌 九年627 丁亥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 元年628 戊子 二年629 己丑 三年630 庚寅 四年bbs.findart.com.cn631 辛卯 五年632 壬辰 六年633 癸巳 七年634 甲午 八年635 乙未 九年636 丙申 十年637 丁酉 十一年638 戊戌 十二年639 己亥 十三年640 庚子 十四年641 辛丑 十五年642 壬寅 十六年643 癸卯 十七年644 甲辰 十八年645 乙巳 十九年646 丙午 二十年bbs.findart.com.cn647 丁未 二十一年648 戊申 二十二年649 己酉 二十三年650 庚戌 唐高宗李治 永徽 元年651 辛亥 二年652 壬子 三年653 癸丑 四年654 甲寅 五年655 乙卯 六年656 丙辰 显庆 元年657 丁巳 二年658 戊午 三年659 己未 四年660 庚申 五年661 辛酉 六年龙朔 元年bbs.findart.com.cn662 壬戌 二年663 癸亥 三年664 甲子 麟德 元年665 乙丑 二年666 丙寅 乾封 元年667 丁卯 二年668 戊辰 总章 元年669 己巳 二年670 庚午 三年咸亨 元年671 辛未 二年672 壬申 三年673 癸酉 四年674 甲戌 五年上元 元年675 乙亥 二年676 丙子 三年bbs.findart.com.cn仪凤 元年677 丁丑 二年678 戊寅 三年679 乙卯 四年调露 元年680 庚辰 二年永隆 元年681 辛巳 二年开耀 元年682 壬午 二年永淳 元年683 癸未 二年弘道 元年684 甲申 唐中宗李显 嗣圣 元年唐睿宗李旦 文明 元年唐武则天 光宅 元年685 乙酉 垂拱 元年686 丙戌 二年bbs.findart.com.cn687 丁亥 三年688 戊子 四年689 己丑 永昌 元年载初 元年690 庚寅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 天授 元年691 辛卯 二年692 壬辰 三年如意 元年长寿 元年693 癸巳 二年694 甲午 三年延载 元年695 乙未 证圣 元年天册万岁 元年696 丙申 万岁登封 元年万岁通天 元年697 丁酉 二年bbs.findart.com.cn神功 元年698 戊戌 圣历 元年699 己亥 二年700 庚子 三年久视 元年701 辛丑 大足 元年长安 元年702 壬寅 二年703 癸卯 三年704 甲辰 四年705 乙巳 唐中宗李显恢复唐国号 神龙 元年706 丙午 二年707 丁未 三年景龙 元年708 戊申 二年709 己酉 三年710 庚戌 四年bbs.findart.com.cn唐殇帝李重茂 唐隆 元年唐睿宗李旦 景云 元年711 辛亥 二年712 壬子 太极 元年延和 元年唐玄宗李隆基 先天 元年713 癸丑 二年开元 元年714 甲寅 二年715 乙卯 三年716 丙辰 四年717 丁巳 五年718 戊午 六年719 己未 七年720 庚申 八年721 辛酉 九年722 壬戌 十年bbs.findart.com.cn723 癸亥 十一年724 甲子 十二年725 乙丑 十三年726 丙寅 十四年727 丁卯 十五年728 戊辰 十六年729 己巳 十七年730 庚午 十八年731 辛未 十九年732 壬申 二十年733 癸酉 二十一年734 甲戌 二十二年735 乙亥 二十三年736 丙子 二十四年737 丁丑 二十五年738 戊寅 二十六年bbs.findart.com.cn739 乙卯 二十七年740 庚辰 二十八年741 辛巳 二十九年742 壬午 天宝 元年743 癸未 二年744 甲申 三年745 乙酉 四年746 丙戌 五年747 丁亥 六年748 戊子 七年749 己丑 八年750 庚寅 九年751 辛卯 十年752 壬辰 十一年753 癸巳 十二年754 甲午 十三年bbs.findart.com.cn755 乙未 十四年756 丙申 十五年唐肃宗李亨 至德 元年757 丁酉 二年758 戊戌 三年乾元 元年759 己亥 二年760 庚子 三年上元 元年761 辛丑 二年762 壬寅 唐代宗李豫 宝应 元年763 癸卯 二年广德 元年764 甲辰 二年765 乙巳 永泰 元年766 丙午 二年大历 元年bbs.findart.com.cn767 丁未 二年768 戊申 三年769 己酉 四年770 庚戌 五年771 辛亥 六年772 壬子 七年773 癸丑 八年774 甲寅 九年775 乙卯 十年776 丙辰 十一年777 丁巳 十二年778 戊午 十三年779 己未 十四年780 庚申 唐德宗李适 建中 元年781 辛酉 二年782 壬戌 三年bbs.findart.com.cn783 癸亥 四年784 甲子 兴元 元年785 乙丑 贞元 元年786 丙寅 二年787 丁卯 三年788 戊辰 四年789 己巳 五年790 庚午 六年791 辛未 七年792 壬申 八年793 癸酉 九年794 甲戌 十年795 乙亥 十一年796 丙子 十二年797 丁丑 十三年798 戊寅 十四年bbs.findart.com.cn799 乙卯 十五年800 庚辰 十六年801 辛巳 十七年802 壬午 十八年803 癸未 十九年804 甲申 二十年805 乙酉 二十一年唐顺宗李诵 永贞 元年806 丙戌 唐宪宗李纯 元和 元年807 丁亥 二年808 戊子 三年809 己丑 四年810 庚寅 五年811 辛卯 六年812 壬辰 七年813 癸巳 八年bbs.findart.com.cn814 甲午 九年815 乙未 十年816 丙申 十一年817 丁酉 十二年818 戊戌 十三年819 乙亥 十四年820 庚子 十五年821 辛丑 唐穆宗李恒 长庆 元年822 壬寅 二年823 癸卯 三年824 甲辰 四年825 乙巳 唐敬宗李湛 宝历 元年826 丙午 二年827 丁未 三年唐文宗李昂 大和 元年bbs.findart.com.cn828 戊申 二年829 己酉 三年830 庚戌 四年831 辛亥 五年832 壬子 六年833 癸丑 七年834 甲寅 八年835 乙卯 九年836 丙辰 开成 元年837 丁巳 二年838 戊午 三年839 己未 四年840 庚申 五年841 辛酉 唐武宗李炎 会昌 元年842 壬戌 二年843 癸亥 三年bbs.findart.com.cn844 甲子 四年845 乙丑 五年846 丙寅 六年847 丁卯 唐宣宗李忱 大中 元年848 戊辰 二年849 己巳 三年850 庚午 四年851 辛未 五年852 壬申 六年853 癸酉 七年854 甲戌 八年855 乙亥 九年856 丙子 十年857 丁丑 十一年858 戊寅 十二年859 乙卯 十三年bbs.findart.com.cn唐懿宗李凗?大中 十四年860 庚辰 咸通 元年861 辛巳 二年862 壬午 三年863 癸未 四年864 甲申 五年865 乙酉 六年866 丙戌 七年867 丁亥 八年868 戊子 九年869 己丑 十年870 庚寅 十一年871 辛卯 十二年872 壬辰 十三年873 癸巳 十四年874 甲午 十五年bbs.findart.com.cn唐僖宗李儇 乾符 元年875 乙未 二年876 丙申 三年877 丁酉 四年878 戊戌 五年879 乙亥 六年880 庚子 广明 元年881 辛丑 二年中和 元年882 壬寅 二年883 癸卯 三年884 甲辰 四年885 乙巳 五年光启 元年886 丙午 二年887 丁未 三年888 戊申 四年bbs.findart.com.cn文德 元年889 己酉 唐昭宗李晔 龙纪 元年890 庚戌 大顺 元年891 辛亥 二年892 壬子 景福 元年893 癸丑 二年894 甲寅 乾宁 元年895 乙卯 二年896 丙辰 三年897 丁巳 四年898 戊午 五年光化 元年899 己未 二年900 庚申 三年901 辛酉 四年天复 元年902 壬戌 二年bbs.findart.com.cn903 癸亥 三年904 甲子 四年天佑?元年905 乙丑 唐哀帝李柷 天佑?二年906 丙寅 三年907 丁卯 四年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号是什么

贞观。贞观(公元627-649年)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6年8月,唐高祖李渊让位,李世民继位称帝,是为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兴旺的景象,国力强盛,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因为唐太宗年号为“贞观”,所以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治世的楷模。?

李世民继位之初,国内仍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边境地区形势紧张,东、西突厥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也不断骚扰、进犯唐朝边境。内地因隋末唐初的大规模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蔽,阶级矛盾仍然很尖锐。面对严峻的形势,唐太宗李世民很注意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隋炀帝败亡的历史教训,他感觉到民众力量的巨大。他以隋朝的覆灭为戒鉴,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力求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起义。他对臣下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刻薄百姓来奉养人君,就象割身上的肉来吃,肚子饱了,但身体也完了,人君固然富了,但国家也就亡了。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来于外面,而是由自己造成的。”他还时常教育太子李治:“水可以行船,也可以沉船,百姓好比水,人君好比船。”他认为必须改变隋炀帝的残暴做法,实行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他的皇位才能稳固。他指出:“须以欲从人,不可以人从欲”。统治者应当“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缓和阶级矛盾,才能维持和巩固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根据这种思想,李世民宽刑减法,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李世民的用人原则是任人唯贤,选贤任能,他不拘一格地起用人才,从中央到地方选拔录用了一大批精干的官吏。李世民曾对魏征说:“选择官员,不能马虎,用了一个坏人,别的坏人也都来了。”因此他处处留心,“梦寐以求忠贤。”有一次,他让封德彝推荐有才德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能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实在是现在没有出色的人才。”太宗说:“君子用人好比使用器物,各取他的长处。古代能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的人,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借用人才吗?应该忧虑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断定今世没有人才呢?”

李世民最倚重的猛将尉迟敬德,原来是他的敌人刘武周手下的偏将,李世民打败刘武周后,归降李世民。后来与之一起降唐的隋将寻相叛唐,李世民的部将就把尉迟敬德抓起来准备杀掉,以免留下后患。李世民看尉迟敬德是个人才,就释放了他,并把他请到自己的府上,与他推心腹地长谈,说:“大丈夫意气相投,就竭尽忠心,这些小事不必计较了,我不会听信谗言,随便怀疑好人的。”还送给许多金银财帛。尉迟敬德十分感动,从此忠心耿耿。李建成曾用金收买他不成,不久又派人行刺他,他都毫不动心,始终追随李世民,并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登上帝位立下了大功。?

魏征原是李建成的宫臣,在李氏兄弟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介入很深,曾劝李建成早日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不计前仇,对他委以谏议大夫的重任,专门负责向朝廷提意见,后来官任秘书监,参与朝政。?

公元629年,李世民下诏要百官议论国事,提出建议。中书将常何提了20多条建议,写得头头是道。李世民知道常何是一员没有读过书的武将,很惊奇他写出这样有水平奏章。便问他,才知道原来是他的朋友马周写的。李世民遂派人去请马周,经过交谈知道了马周原是个落魄书生,地位出身低微,但是李世民发现他是个治国的人才,便不计门第,马上任命他为监察御史,后来升任为中书令,主持朝政。?

由于李世民的用人政策十分开明,使其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政治才能的将相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形成了以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马周、张玄素、褚遂良等文人组成的领导集团。这些人为唐朝的强盛各显其能,各尽其力,这也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魏征等人“直言敢谏”,成为一代政治风尚。这也是唐太宗文治成功的关键因素,唐太宗把君臣关系比作源头与流水的关系。他认为“君,源也;臣,流也”,“源清则水流”,“源浊而求之流,则不可得矣”。(《资治通鉴》卷152“唐纪”太宗贞观二年)为了保持“源清”,他要求臣下对他的过失一定要谏诤,他还经常鼓励臣下直言极谏。魏征、王珪、刘泊、褚遂良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谏官,他们所谏的内容,上自国家大政,下至宫廷琐事。魏征一人仅在贞观初年就进谏二百余事,并提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著名论断。由于唐太宗能求谏纳谏,侍臣才敢于直谏,使一些有益的政令措施得以贯彻执行,也使不利的政令措施得以纠正,避免了许多过失。?

综观唐太宗统治集团,在贞观年间(627-649年)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政策和措施,对于急剧变化的唐初形势,起到了缓和、安定的作用。当时,监狱常常是空的,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全国判死刑的只有29人,人们即使外出几个月,也不用锁门。行旅往来各地,不必自带粮食,随时在路上可以得到供应。连年的农业丰收,也使社会越来越富裕。

贞观时期的武功也是唐朝时最盛的。贞观年间,唐太宗先是派兵灭掉东突厥和薛廷陀两个汗国,接受回纥的顺服,在大漠南北建立了一些都督府。接着,又挥师大破吐谷浑,灭掉西突厥,在西域建立起安西都护府。至此,消除了边疆的不安定因素,在西北地区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统治。唐太宗又对其它少数民族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较好的处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646年,唐太宗还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巩固了西南边疆。同时开始收复辽东。这些轰轰烈烈的事业使唐太宗威名远扬,少数民族首领尊他为“天可汗”。

总之,贞观时期,唐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隋末乱世变成封建治世,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效仿的楷模,唐太宗也被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有作为的君主和政治家而永载史册。

唐太宗执政期间年号是什么

唐太宗年号

唐太宗是唐朝的时期的皇帝,唐朝最鼎盛的“贞观之治”便是由他创立的。而之所以是贞观之治,是因为唐太宗的年号――贞观。

唐太宗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观”二字,就是取自于《易经?系辞下》中的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我们应当顺应这规律的发展。因此,“贞观”大概就是顺应规律的意思。宋朝理学家朱熹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说:贞,即正;观,即示。“贞观”即正示,这里朱熹要我们正示的就是社会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唐太宗的确在正示历史,正示社会的发展。

唐太宗定年号为“贞观”,大概就是因为他深知顺势而为的道理。在唐太宗后来对国家的治理上,处处体现“贞观”二字的含义。唐太宗即位后,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顺应民心,推行了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福泽百姓,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更设立谏官一职,虚心纳谏,魏征便是当时著名的谏臣。唐太宗勤政爱民,他执政期间,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现象。

盛唐风貌我们无法想象,只知道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更有多国使节来访,周边藩国上供,唐朝也成为当时的“天朝”,唐太宗更被称为“天可汗”,后人将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唐太宗属什么生肖

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日期一直有争议,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生于公元598年1月份,那么按照这个说法,李世民属蛇;另一种是李世民生于599年1月份,这样来看,他就是属马。

唐太宗剧照

很多人奇怪,千古明君,居然出生年月都不清楚。其实在那个年代很正常,那一年是公元598年,隋朝的开皇十八年,这一年杨坚的儿子杨勇离奇失踪了,然后另立杨广为太子,多么滑稽,李世民出生,杨广变成了太子。当时的杨坚还是在发展农业,提倡节俭,可以说在杨坚任内,隋朝还算是国运不错,百姓休养生息。后来杨广修建隋朝大运河,疏通了水路运输,不过这件事倒是劳民伤财,导致百姓负担过重,很多人都死于徭役。

百姓一旦负担过重就会造反了,于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就有李世民家的瓦岗寨兄弟,窦建德等许多起义军,杨广试图用残酷的镇压灭掉农民起义,却不知道这样越来越助涨百姓的反心,很多人都加入了起义队伍。李世民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隋朝天下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李世民跟随父亲打仗,他看出了要想夺取天下,最重要的不是有钱,不是有军队,而是得人心,百姓相信你,才能抓住这天下,所以他和李渊的队伍才能在那么多的起义军中脱颖而出。至于他具体属相是蛇或者是马,就无法考证了,毕竟生于战乱之时,况且自己父亲还是隋朝的“反贼”,大家估计都没那么在意李世民的属相和具体出生年月了。

唐太宗

关于唐太宗的,影视剧中的倒是很多,不过真实画像平时比较少见,李世民的真实画像远远不及现在这些影视剧演员漂亮。

唐太宗真人画像

其实那个时代,宫廷画师不仅仅画技要好,他们还要知道轻重,比如给朱元璋画像的画师死了不知道多少,因为朱元璋丑,诚实的画师就直接画,丑了不喜欢,会拍马屁的就美化,不像了也不喜欢。那么太宗的画像真实性大约也不是完全按照真人画的。太宗虽然是明君,但是人要给后世留个念想,一般情况下不会说脸上一个痘痘,眼角一个皱纹都给画出来,那多影响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随意流传下来的太宗画像基本上还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胡子打理得很整齐,体态偏胖,不过在唐朝胖才算漂亮吧。

当时的宫廷画师应该很清楚,要画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皇帝,一定要看起来文武双全的,所以关于唐太宗的真实长相,也许并不是流传下来的画像那般,不过也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证明太宗长什么样了,画像上的他倒是一副各个朝代皇帝的样子,画师们大约是依葫芦画瓢,反正皇帝们大都长这样,完美无缺的样子,画师只要不过分美化过分丑化,取个中间就差不多了,所以关于太宗的画像大约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过对于李世民来说,不需要长多好看,他的政绩才是千古美谈,至于长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唐太宗的皇后是谁

李世民是千古明君,那么这个明君身边不可或缺的两个人,一个是名相魏征,一个是贤后长孙氏。

唐太宗与文德皇后剧照

长孙皇后,也叫文德皇后,这个女人是担得起“文德”二字的。长孙皇后是长孙无忌的妹妹,13岁的时候她就嫁给李世民了,她嫁给李世民的时候,并不是李世民风光的时候,李世民的母亲在跟李渊出征的时候生病死了,后来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也被贬官,这对夫妻在遭受亲人离去之时互相扶持,感情越发深厚。玄武门之变也有她努力的结果,在丈夫李世民被李渊猜忌,被弟兄诬陷的情况下,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不畏生死,立场坚定。

长孙皇后很爱看书,她经常与太宗讨论政事,并且非常拥护朝中像魏征一样的重臣。太宗登基后,她也劝自己哥哥在朝中找个闲职做,由此看出长孙皇后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懂得进退。她在李世民身边一直劝诫太宗要行仁政,爱护百姓。她一直在辅佐自己丈夫,在危难中支持他,在盛世中劝诫他,她还为太宗生下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就包括第一个太子李承乾,还有后来的皇帝李治。虽然那个一个男权社会,文德皇后却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一个贤后作为,支持丈夫,爱护子民。可是她只活了36岁就死了,虽然不能陪伴太宗一生,她大概也是太宗最爱的皇后了,太宗一生也只有这一个皇后。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魏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哥哥李建成的重臣,他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早早下手杀掉李世民,以免后患,可李建成没有听魏征的。

魏征故居

宣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杀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临天下之后,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状,说魏征曾经替李建成出过好多对李世民不利的主意。

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见魏征,问他:“你为何挑拨我兄弟之情?”

彼时魏征已经是阶下之囚,然而依旧镇定自若、理直气壮的说:“人各为其主。我之前在太子手下做事,可惜太子当初没有听我的话,要不然,现在坐上皇位的人还不知道是谁呢。”

大家都直冒冷汗,觉得魏征要完了。没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听了魏征这大逆不道的话之后,非但没有责怪魏征,反而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

后来,唐太宗重用魏征,还主动和魏征结为亲家。魏征生活的很简朴,屋子也很简陋,唐太宗想给他大房子,被他拒绝了。魏征直言上谏,虽经常触怒龙颜,可是后来每当镇定下来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总会认为魏征说的有道理。“贞观之治”之所以国泰民安,魏征功不可没。唐太宗曾把魏征形象的比作自己的镜子,认为可以照出自己的缺点。

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常常怀念地说,自己没了一面心爱的镜子。唐太宗为魏征罢朝五日,亲自为魏征写了碑文。历史上一段贤君良臣的佳话,就此落下帷幕。

唐代年表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号是什么)

好了,今天关于“唐太宗年号是什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唐太宗年号是什么?”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