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什么品种的蚯蚓松土好(山洞里可以养殖蚯蚓吗)

白茎环毛蚓。白茎环毛蚓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

养殖蚯蚓可以选择哪些蚯蚓品种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养殖蚯蚓可以选择哪些蚯蚓品种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什么品种的蚯蚓松土好(山洞里可以养殖蚯蚓吗)

什么品种的蚯蚓松土好

白茎环毛蚓。

白茎环毛蚓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

蚯蚓的品种介绍

在蚯蚓养殖中,要根据所需蚯蚓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才能收到预期的养殖效益。介绍几种不同用途的蚯蚓:

作中药材 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直径6~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产粪肥农田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150毫米,直径2.5~5毫米,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作水产饵料 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220毫米,直径3~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林业用蚯蚓 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250毫米,直径5~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 生产蚯蚓肉、蚯蚓粪 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33节。自4~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 拉丁学名:Typhlonectes.sp

科:盲螈科

分布:南美北部

注:所谓南美蚓不是蚯蚓,它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动物无足目。而蚯蚓是指的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中所有物种。南美蚓比蚯蚓要高等很多。

分布于南美热带区的盲螈科,含4属。在这当中,以南美蚓螈(Typhlonectes属)最常出现在宠物市场中。外观上虽然与同属的带子蚓螈(Chthonerpeton属)十分相似;但是南美蚓螈的触觉是位于鼻孔附近,至于带子蚓螈则位于鼻孔至眼部间的中间位置。南美蚓螈所知有7种,而被当做宠物贩售的,多为T.compressicauda及T.natans2种。此两种蚓螈均属水生,栖息于温暖、流速缓慢且水浅的底岩下方。喜群居,以水中生物为食。由于欠缺尾部,因此体长即为其全长;T.compressicauda的全长500mm,至于T.natans则450~595mm。两者均为胎生,每胎可产4~6只的幼体。

如何养殖蚯蚓的方法 怎么选种

1、用稻草、秸秆(裁成小段更好)先铺一层(厚10~15厘米)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粪料(4~6厘米厚),如此重复铺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EM原液就在此时加入粪堆中,一吨粪料需要EM10公斤兑水100公斤左右),直至水渗出为好;如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如果用100%粪料,先把粪料晒至五六成干后架堆,用EM兑水淋湿,用薄膜盖严。

2、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12天)则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并再加入EM稀释液。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3、饲料发酵结束后,扒开饲料淋水散热后即可使用,投喂时一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铺盖在原有已被蚯蚓吃过的饲料上,每10~15天进行1次;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4、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蚓种选择、提纯复壮、饲料准备、蚓床方案、管理措施、病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

5、目前最适合大面积养殖的品种是大平二号。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成蚓体重0.45~1.1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大面积养殖。

山洞里可以养殖蚯蚓吗

可以养殖,下面材料仅供参考

在蚯蚓养殖中,要根据所需蚯蚓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才能收到预期的养殖效益。介绍几种不同用途的蚯蚓:

作中药材 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6毫米~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产粪肥农田 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毫米~150毫米,直径2.5毫米~5毫米,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作水产饵料 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毫米~220毫米,直径3毫米~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荧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林业用蚯蚓 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毫米~250毫米,直径5毫米~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

生产蚯蚓肉、蚯蚓粪 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个~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节~33节。自4节~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

场地选择及饲料备制

蚯蚓性喜阴湿安静。养殖场应选择在背阴、潮湿和安静的地方。要求饲养场所便于防暑、保温、排水良好、通风、避光、无敌害。也可利用旧木箱、瓦盆、花钵等在室内喂养。

牛、猪、马、鸡的粪便和垃圾、果皮、树叶等都可养蚯蚓,但必须先经发酵腐熟,使之分解,达到无酸、无臭、无不良气味。

饲料可用牛粪(或猪粪)70%、渣肥(或青草)20%、鸡粪10%,混合堆积发酵10天,翻拌一次,再经一周,待饲料变成黑褐色,质地松散,不粘滞,无恶臭就可使用了。也可全部用猪粪或牛粪单独堆积发酵。

初次饲养时,先在饲养容器内放上10厘米~30厘米厚的基料(即发酵腐熟的蚯蚓饲料),然后在饲养容器的一边,自上而下挖去宽3厘米~6厘米的基料,在此处加入取自地下33厘米以下的泥土。只要把蚯蚓放在泥带上,洒些水,蚯蚓就会很快钻入泥土中。如果基料不适合蚯蚓的要求,它就在泥带中生存,只在觅食时才把头伸进基料。若是基料适合蚯蚓要求,蚯蚓就会很快钻入基料中。基料消耗以后,需要喂饲料,一般采用块状料投喂法。加料时,先把饲料面上的陈旧料连同蚯蚓向饲养面的一方堆拢,然后在空白面上加发酵好的饲料。经过1天~2天,陈旧料堆内蚯蚓纷纷进入新鲜饲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旧饲料(蚯蚓粪),蚯蚓和卵就这样分开了,陈旧料中有大量卵泡,收集后另行孵化。

蚯蚓常见病害防治

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瘫痪,背也排出**或草色体液,成堆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应迅速减薄料床,排除有毒饲料,钩松料床,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到底层休整,以期慢慢适应。

蚯蚓体出现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亡,未死的蚯蚓拒食,有悚悚颤栗的惧怕之感,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方法不当而形成的蛋白质中毒症。发现问题后,要清理不适合的饲料,加喷清水,疏松料床以期解毒。

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碳水化合物,或含盐分过高,经细菌作用容易引起酸化,引起蚯蚓胃酸过多症,使全身出现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液增多,在养殖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而死亡,有的病蚓死前还出现体节断裂现象。防治办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气,喷洒苏打水、石膏粉进行中和。

蚓床湿度太大,饲料pH值过高,则会使蚯蚓体水肿膨大、发呆、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下的蚓茧两头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碰到这种情况可采取开沟沥水方法,将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饲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过一段时间再用。

环境控制

在蚯蚓的生活环境中,必须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在室内养殖应常开门窗,要求饲料通气性良好,以保证蚯蚓新陈代谢旺盛。

蚯蚓爱吃细、烂、湿的饲料,加之它依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因而水分的供应特别重要。饲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为宜,用手挤压上层料,指缝间应有滴水,底层要求积水1厘米~2厘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别浇水一次,冬天每3天~5天浇水一次,并在饲料面上加盖稻草保温保湿。

饲料的酸碱度,应控制在pH5.5~7.8。过酸的环境会导致蚯蚓逃逸或死亡。饲料切忌混入人粪尿、化肥和农药等有害物质。

要注意防毒、防害、定期清除蚓粪。一般说来、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10℃以下活动迟钝,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0℃以下会冻死。因此,冬季应注意升温、保温。室内养蚯蚓,冬季要堵严门窗,防止漏气散温。还可采用火炉、火墙、暖气等升温措施。露天养蚯蚓,冬季可采用移入地窖、加厚养殖层、利用发酵物生热等措施来解决升温、保温问题。将蚯蚓移入地窖养殖,温度可保持在10℃以上。将养殖层加厚到40厘米~50厘米,饲料上面覆盖杂草,上面再盖塑料薄膜,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增温措施。利用发酵物生热的做法,是在养殖床底铺一层20厘米厚的新鲜马粪,也可以掺部分新鲜鸡粪,粪的含量在50%左右,踏实后上面铺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面放蚯蚓和饵料。

如何让蚯蚓高产

分期饲养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 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养殖密度的控制 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方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蚯蚓的品种有哪些?

大平二号、北星二号、北京条纹蚓。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腐烂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

因爬行时先向后伸垛起一丘再向前行所以得名。六、七月始出冬月蛰伏。雨前先出天晴则夜鸣。它与螽同穴才有雌雄。平原水泽地山地都有。味咸性寒无毒。

什么品种的蚯蚓松土好(山洞里可以养殖蚯蚓吗)

好了,关于“养殖蚯蚓可以选择哪些蚯蚓品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养殖蚯蚓可以选择哪些蚯蚓品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