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新闻

五马分尸是什么意思("车裂"是什么刑罚)

车裂之刑俗称五马分尸,古代酷刑的一种。原为车裂尸体,将被杀之人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车上,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亦有车裂活人者。泛指(对罪恶深重者)处...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车裂之刑什么意思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五马分尸是什么意思(

五马分尸是什么意思

车裂之刑俗称五马分尸,古代酷刑的一种。

原为车裂尸体,将被杀之人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车上,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亦有车裂活人者。泛指(对罪恶深重者)处以极刑。用来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开来。

刑罚作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发展与变化,实质上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浓缩。

中国古代的刑罚“五马分尸”是活的时候执行,还是死后五马分尸?

五马分尸之刑又称车裂,在元明以前一般是在人死后执行,明朝以后大都是直接分裂活人。“五马分尸”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的四肢以及头颅分别用绳子绑在五匹马车上,然后让五匹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达到分裂人身体的目的。其实这一刑法最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应用,只不过在秦朝时形成了制度并加以推广。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车裂基本都是在人死后执行,比如秦国的商鞅“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可见商鞅就是在被杀死后又被施以车裂之刑的。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使死后也希望能保留全尸,所以虽然犯人不再能感觉到痛苦,但五马分尸就是对死刑犯人的最后一道严厉而带有羞辱性的惩罚,是极具有镇压和威慑力的。

元明以后,五马分尸慢慢开始转变为在人活着的时候执行,这对于犯人来说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酷刑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有一个书生被处以这样的刑罚,大概是先断掉一侧的手足,然后再断掉头颅,最后再断掉另一侧的手足。

为了让人的身体更加容易被撕扯开,还会在行刑前先将犯人的骨头敲碎,然后再活生生地把筋肉给撕裂,整个过程中犯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简直难以想象。

古代的酷刑真的一个比一个残忍,五马分尸、凌迟、加官进爵等等,每一个都是听着就让人汗毛直立的残忍刑罚。不过也恰恰是这样堪称变态的手段,才起到了威慑和镇压的目的。

车裂是什么意思

车裂的意思是用五辆车把人体撕裂致死,是古时的一种酷刑。

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或者牛,分别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头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马分尸。

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拉扯。而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

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的都将宋留率兵攻占南阳,听说陈胜已死,不敢再向武关方向进军,而向东撤退到新蔡,投降了秦军。秦将派人把宋留送到咸阳,宋留这个农民军的叛徒并未能保全性命,被处以车裂之刑。

黄巾起义时,马元义在洛阳谋划起义,响应张角,并且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定于三月五日动手,因叛徒唐周出卖,马元义被捕,车裂于洛阳。古代统治者对农民起义乱掘这样的作乱者是深恶痛绝的。

英式车裂

其实中国并不是唯一传有此穗掘刑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亦曾有极类似车裂的刑罚,用以处死叛逆者。犯人会先被问吊猜陪核,但不吊死;然后剖开犯人腹部,取出内脏及切除其生殖器并于其眼前烧毁。最後犯人会被斩首,身体亦会被分为四块。

效果相当于车裂和凌迟的结合。其残肢会被送到国内各处展示。和中国的版本一样,英式车裂亦会用在死尸上。17世纪中叶的英国独裁者克伦威尔死后数年即被复辟的查理二世清算,其遗体受此刑罚。

"车裂"是什么刑罚

“劈车就是把一个人的头和四肢绑在五辆车上,把马或牛放在上面,往五个不同的方向拉,使人的身体硬撕成五块,所以叫劈车。有时在执行这种刑罚时,直接用五头牛或五匹马代替汽车,所以汽车分尸俗称五马分尸。”

古代酷刑车裂之刑是谁发明的,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经历过此刑呢?

车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民间俗称五马分尸,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头牛或五匹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一提及车裂之刑,令人谈虎色变,足见这是古代的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一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篡逆等大逆不道的人。

关于酷刑车裂出现的年代,史学界尚无定论。

车裂的对象即被惩戒的人,多数人认为车裂是用在尸体 (包括已斩首者) 上,而非撕裂活人。

中国五千年历史,记载下来遭受车裂之刑的历史名人有六位,分述如下:

第一位:战国初期卫国人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

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吴起的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第二位:战国时政治家商鞅

商鞅,卫国人,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贡献,是在秦国实行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

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商鞅受到敌对势力的攻击,结果被擒获,车裂于咸阳。

此事在《史记·商君列传》、《战国策·秦策》、《韩非子·和氏》等史籍中都有记述,《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咸阳市五牛分商鞅”更作了详细的描写。

商鞅是在活着的情况下遭受车裂之刑还是其尸体被车裂,至今在史学界仍存在争议!

第三位:战国时苏秦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

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第四位:战国末期秦国的嫪毐

嫪毐[lào ǎi](?―前238年),战国末期秦国人。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为伪宦官入宫,与秦始皇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受宠信,被封为长信侯,并自称是秦王的"继父"。后来因事情败露,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中国古代的刑罚“五马分尸”是死后分尸还是活着的时候用马分尸?

五马分尸之刑又称车裂,在元明以前一般是在人死后执行,明朝以后大都是直接分裂活人。“五马分尸”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的四肢以及头颅分别用绳子绑在五匹马车上,然后让五匹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达到分裂人身体的目的。其实这一刑法最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应用,只不过在秦朝时形成了制度并加以推广。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车裂基本都是在人死后执行,比如秦国的商鞅“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可见商鞅就是在被杀死后又被施以车裂之刑的。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使死后也希望能保留全尸,所以虽然犯人不再能感觉到痛苦,但五马分尸就是对死刑犯人的最后一道严厉而带有羞辱性的惩罚,是极具有镇压和威慑力的。

元明以后,五马分尸慢慢开始转变为在人活着的时候执行,这对于犯人来说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酷刑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有一个书生被处以这样的刑罚,大概是先断掉一侧的手足,然后再断掉头颅,最后再断掉另一侧的手足。

为了让人的身体更加容易被撕扯开,还会在行刑前先将犯人的骨头敲碎,然后再活生生地把筋肉给撕裂,整个过程中犯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简直难以想象。

古代的酷刑真的一个比一个残忍,五马分尸、凌迟、加官进爵等等,每一个都是听着就让人汗毛直立的残忍刑罚。不过也恰恰是这样堪称变态的手段,才起到了威慑和镇压的目的。

五马分尸是什么意思(

好了,关于“车裂之刑什么意思”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车裂之刑什么意思”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