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真正理解管教这个词?你的管和教都正确吗?(《陆游家训》谁知道怎麽解释?)
现在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少费心,有的父母为了能教育好孩子,也在上各种的培训班,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确实学习有效果,刚学完之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坚...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严加管教的意思”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家长怎样真正理解管教这个词?你的管和教都正确吗?
现在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少费心,有的父母为了能教育好孩子,也在上各种的培训班,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确实学习有效果,刚学完之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坚持的很好,可是过了一周以后,又回到开始的起点,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面,很多家长进入了误区,打着为孩子好的口号,对孩子进行“管”而不是真正的“教”。
首先我们的家长要了解“管”和“教”的真正区别,现在的家长大部分做的是“管”,管是约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教”是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教给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
淅淅就是一个在父母“管”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淅淅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因为父母小时候没有好的环境,没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父母知道现在这种生活的不易,不想让孩子再经历和父母一样的境遇,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就特别的重视,就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只是夫妻两人也没有好的方法,就用小时候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再次用到孩子的身上,他们认为只要把孩子“管”好,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差,于是夫妻两人对孩子的一切都要“管”,尤其在孩子的学习方面,父母“管”的尤其严,孩子必须按点写作业,按点上床睡觉,早晨必须按点起床,孩子也在父母的安排和要求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父母也觉得挺安慰,可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孩子的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究竟哪里出了问题,父母两人也很纳闷。
其实像淅淅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父母为了能让孩子考个好成绩,将来能有好的生活,不惜金钱和时间对孩子进行投资,时代不一样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做出调整,这样才能跟上孩子的进度。如果还用传统的“管教”方法,效果肯定不行。
第一、 家长眼中传统的“管教”孩子是什么?
1.对孩子进行说教
大部分的家长教育孩子采用说教的方式,不停的唠叨孩子,你应该这样的,你不能这样,你如果这样的话你就会怎么怎么样,天天不停地在孩子的耳边说教,说完之后父母是心安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一点都没用,反而时间久了,孩子还自动屏蔽。
2.容易盯住孩子的缺点
还有的家长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且还经常拿孩子的缺点去对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越比较家长越紧张,还不想让孩子比别人差,所以就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擅长的地方一直教育,最后缺点没补上来,优点也忽略了。
3.把自己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父母传统的教育还有一种父母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一些想法和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必须考上什么样的学校,将来要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无行之中让孩子成为了实现自己愿望的载体。
时代不同了,教育方式也在随着时代改变而有所变化,父母传统的“管教”方式对孩子来说已经不在适用,而且我们的家长一定要了解“管”和“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不同结果肯定也不同。
第二、 “管”和“教”之间的不同
1.管是注重结果,教是注重过程
在教育的过程中,“管”更注重的是事情的结果,比如我们的父母管孩子,要求孩子必须在几点写完作业,只要孩子按照父母说的做了,父母就觉得有效了,而“教”注重的是过程,比如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孩子有困难的地方,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2.管是约束,教是方法
根据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管”有一种约束在里面,管的方式更加的简单直接粗暴,父母在管孩子的时候就是我说你做就可以。而“教”更多的是方法,手把手的教给你一些方法,教要比管更难一些。
3.管是自己有的,教是孩子需要的
还有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管”经常是父母有的,父母把自己有的东西,强加给我们的孩子,不管孩子需不需要,而“教”却是父母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管”和“教”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运用的方式不同那孩子反馈的结果肯定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多学习,掌握正确“管教”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家长该如何正确的“教”孩子这也是一门学问。
严加管教的下一句
严加管教没有下一句,可以接”自古严师出高徒“。多用来称赞好师傅培养出好徒弟,严格的老师培养出好学生。“严加管教”是一个常用的教育方法,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在一些情况下,过度的严厉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的抵触和排斥。
希望老师严家管教
自古严师出高徒,没有今日的磨练就没有明日的成功,希望老师多多费心严格管教。
老师又作教师是一种职业,古已有之,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各种教育类型(幼儿老师、小学老师、初中老师、大学老师等);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有能力的人。相关节日是“教师节”。
在古代旧时,老师多称为:“师父、夫子、教书先生、学究、讲郎等等”。和老师相似的职业有讲师、教练、教授、教员、博士等。
职业要求
以爱岗敬业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
以开拓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
以勤勉博学为荣,以懒惰肤浅为耻。
以关爱学生为荣,以漠视学生为耻。
以廉洁从教为荣,以岗位谋私为耻。
以因材施教为荣,以千篇一律为耻。
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仪表端庄为荣,以不修边幅为耻。
以尊重学生为荣,以辱骂学生为耻。
《陆游家训》谁知道怎麽解释?
把原文打出来!
其实这段文言还是比较浅白的,请看:
[译文]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
收骨头是什么意思
收骨头的意思是严加管教或者收拾。
收,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最早见于战国古文字。本义为捕,即捕取罪人。引申指没收,又引申指收藏、收取,还可引申为所收赋敛。收,形声字,从攴,丩声。形旁攴为手持器械治事状,表示收字本义与治事有关。
声旁丩像两绳纠结,于收字表音,丩与收为宵幽旁转。丩为收之源头、声首,甲骨文已经出现。古初盖以丩为收,后乃为造专字。郾侯库簋、《包山楚简》并以丩为纠,后乃造分化字。收字最早见于战国古文字,主流结构为从攴丩声。
收字造句
1、妈妈千里迢迢的从远方赶来,不辞辛苦的为他们甘当保姆,每天任劳任怨的给人家收拾屋子。
2、这事早就提醒过他了,可他偏不听,非要弄到江心补漏的地步才来收拾,这不是太晚了?
3、小明听到妈妈说要带他去国外的消息高兴地手舞足蹈,接着又手忙脚乱地收拾起了行李。
4、他们一边赶写明天开会的发言稿,一边收拾行装,待到出发时已是斗转参横的时候了。
5、小红是一个很爱清洁的女孩,她的房间经常都收拾得井井有条。
6、走进她的房间,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得井井有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收
世人皆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句俗语,意思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加管教,形成对家庭权威的尊重,即孝道。母亲对一切的呵护,让孩子永远没有断奶的心理时间,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一切靠情节,是无能的表现。从目前的历史背景来看,"严父 "和 "慈母 "并不是指父亲或母亲这两个具体的角色,而是代表了两种教育模式--严父慈母和溺爱孩子。事实上,这句话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过于绝对。
父母如果过于严格或刻板,对孩子漠不关心,即使不经常打孩子,也会使孩子在不快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常见的表现是,消极情绪和消极思维严重,即看人看事习惯于关注消极和负面的东西,并在主观上夸大消极和负面的东西,这样的人显然很难找到快乐,很容易陷入沉闷、怨恨或痛苦的情绪中。
相反,由于421家庭模式的存在,独生子女很容易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的宠爱和溺爱。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对父母产生敬畏之心,甚至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们。他们会变得自私和任性,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不会很受欢迎。而适当地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给予关心,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生活,塑造孩子积极、乐观、阳光的性格。
因此,"严父 "不一定能培养出孝顺的孩子,"慈母 "也不一定能培养出很多不成功的孩子,而是要找到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现在的孩子,个人独立意识比较强,孩子犯错,最好是以说服教育为主,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被喜欢的原因,他做STH的原因,最好能成为朋友,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优势是父母的优势,孩子的劣势是父母的缺点。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个人素质,选择好的管教方式,将对孩子非常有益。
家庭教育的四大铁律
随着 社会 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他们也学习了一些教育方法,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困惑。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武际金认为,家庭教育的规律是“道”,而具体的教育方法则是“术”,家长有困惑,正是因为术有余而道不足。我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对于世间万事万物来说,“道”是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术”是规律指导下的具体方法。
那么,家庭教育的“道”是什么呢?武际金校长在《校长陪你做父母》这本书中提出了四大铁律学说,对“道”做了一个完美解释。这四大铁律分别是,关系重于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成长重于成绩,相信就会看到。
一、关系重于教育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首先要处好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
先说亲子关系,如果亲子关系融洽,父母乐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的话孩子才愿意听,家庭教育才有效果。反之,如果亲子关系紧张,父母对孩子动辄打骂,导致其叛逆心加重。这时,任何高明的教育方法,其效果均为零。
再说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重其道”,学生尊敬和喜欢老师,才会相信老师传授的知识,孩子的成绩才会好。许多明智的父母,自觉树立老师的权威,告诉孩子“要听老师的话”。然而,极少数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无端地指责老师,导致孩子不信任老师,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权威。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对孩子没有任何益处。
最后说一下家校关系。家长和学校本来是天然的.同.盟.军,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们。然而,现实中的家校关系却不尽人意。认真负责的老师,往往对孩子会严加管教。在现行.制.度.下,这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当然,严加管教不等于.体.罚,管教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可是,有的父母不理解老师的用心,认为老师故意和自己的孩子作对,于是采取各种方式找老师的麻烦。教育管理机构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对老师进行处理。这种方法,貌似家长和孩子取得了一定好处,实际上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孩子自己。因为,这会让孩子骄傲自大、无.法.无.天,这样的孩子,以后有谁敢管教呢?教育孩子的机构有三个,家庭、学校和.监.狱,失去了家庭和学校的正确管教,孩子的未来去向大概只有一个了。
由此可见,关系重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
二、身教重于言传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下午放学后,孩子去书房做作业,家长则在客厅里看电视。偶尔看见孩子向客厅偷瞄,家长就会大声呵斥:“看什么,抓紧做作业!”
若孩子还小,他可能只是内心不满,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若是孩子大了,他可能会反驳:“凭什么你就能看电视!”家长往往无言以对。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现上述情况,说明家长没有明白“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因为孩子不会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你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家长马上关上电视,然后拿一本书或者杂志,静静地陪着孩子读书。如果你不喜欢读书,也可以干点家务,以不影响孩子学习为前提。
家庭就是一台大型的“复印机”,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原件”到“复印件”的复制工作。虽然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差,不管是家长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他都会照着做。因此,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谨言慎行,给孩子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避免让孩子染上坏习惯。
就拿我的女儿来说,她升入初中后,进入了青春期,个子长高了,身体也壮实了。她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和我们顶嘴了,我说一句话,她有十句话等着,她经常说的口头禅是“你们为什么能这样?”
说实话,作为父亲,我自以为以前和女儿关系不错,女儿竟然还是有点叛逆,我起初难免有挫败感。但是,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后,我明白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就释然了。最关键的是,我明白了“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
于是,我做出了改变,不仅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善于倾听女儿的心声,尊重她的看法。慢慢地,女儿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小,我们的亲子关系又变得融洽起来。我想,女儿的变化,与我明白“身教重于言传”这个道理悉悉相关。
三、成长重于成绩
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选拔人才主要靠分数。虽然有一定弊端,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这是一个比较公平的.制.度.。因此,许多家长给孩子制定的目标是考高分,甚至考满分,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家长陷入了“唯成绩论”,忽略了孩子的 健康 快乐成长,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一个班级里,永远只有一小部分孩子成绩优秀,而大部分的孩子,虽然成绩达不到优秀,但可以做到成长优秀。因为,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孩子具有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比如成熟的心智、健全的品格、高尚的道德、 健康 快乐的生活态度、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习惯、善于交往的能力等等。这些素质,很难在成绩中表现出来。
我们要明白,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的成就远低于预期。这说明,成绩好不一定能力强,知识不如能力。
有的家长只看重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对其道德的培养,结果造成了许多悲剧,比如.马.加.爵.事件。虽然这只是个例,但也充分说明了能力不如品质,品德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幸好,女儿就读学校的校训是“孝行天下、德伴一生”,培养目标是让孩子们德才兼备。因此,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这样的学生,也更能适应 社会 。
总之,成长重于成绩。对于家长来说,培养一个 健康 快乐成长的孩子,远比一个冷冰冰的分数要重要的多。
四、相信就会看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跌倒了,如果家长鼓励他,让他自己爬起来,他就会慢慢爬起来;如果家长马上去扶他,那么下一次他跌倒了,他就趴在那里不动,等着你来扶。
这就是相信的.魔.力,相信就会看到,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种向上的坚强信念。你相信孩子能行,他就真的能行,你不相信孩子,他就表演不行给你看。当然,你也不能好高骛远,要定一个孩子抬抬脚就能达到的合理目标。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又不至于因为他努力也达不到目标,而丧失信心。
关于相信的故事,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他来到一所普通中学的教室,随机圈了几个学生的名字,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到这所学校,惊奇地发现,被他选中的孩子智力发展迅速。
我想,正是因为老师对罗森塔尔教授的话深信不疑,经常鼓励那几个孩子,从而对孩子产生了积极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开始以优秀生的标准要求自己,慢慢地,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生。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某一方面可能有天赋。但是,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具有一双慧眼,对独特的孩子有极大的包容心,善于发现他的长处,相信他能行,并且不断鼓励和培养他,他就真的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相反,如果家长和老师视独特的孩子为另类,只看到他的缺点,不断地打击和挖苦他,让他丧失信心,他真的就成为一个蠢材。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天才,你相信,我相信,相信就会看到。
这四条家庭教育铁律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如果你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了困惑,试一下这四条铁律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满满!
好了,今天关于“严加管教的意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严加管教的意思”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