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新闻

三十二式太极剑带口令是什么?(李德印32式太极剑的内容简介)

1、起势 2、右揽雀尾?3、左单鞭?4、左琵琶5、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7、搂膝拗步8、右单鞭9、云手10、野马分鬃11、海底针12、闪通背13、右揽雀尾14...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32式太极剑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32式太极剑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三十二式太极剑带口令是什么?(李德印32式太极剑的内容简介)

三十二式太极剑带口令是什么?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左琵琶

5、进步搬拦捶

6、如封似闭

7、搂膝拗步

8、右单鞭

9、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

14、转身撇身捶

15、捋挤式

16、右拍脚

17、左分脚

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

21、肘底捶

22、倒转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

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

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

32、式太极

求32式太极剑图解

32式太极剑图解和要点提示

起势

1?身体正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左手持剑,剑尖向上,剑身竖直。目视前方(图190)。

要点:上体要自然,不要故意挺胸、收腹。剑身在左臂后不要触及身体。两肩自然松沉。

教法提示:教者要提示学者注意,此动要保持中正安舒,神态自然,心静体松。

2?右手握成剑指,两臂慢慢向前平举,高与肩平,手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91)。

要点:两臂上起时,不要用力,两手宽度不超过两肩。剑身在左臂下要平,剑尖不可下垂。

3.上体略向右转,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屈膝下蹲,然后再向左转体,左腿提起向左侧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手持剑随即经体前向左下方搂出,停于左胯旁,剑立于左臂后,剑尖向上;同时右手剑指下落转成掌心向上。由右后方屈肘上举经耳旁随转动方向向前指出,高与眼平。眼先向右视,然后向前视右剑指(图192、图193)。

要点:左臂向体前划弧时,身体要先微向右转,身体重心在右腿放稳之后再提左腿。转体、迈步和两臂动作要协调柔和。

4.左臂屈肘上提,左手持剑(-y-心向下)经胸前从右手上穿出,右剑指翻转(手心向上),并慢慢下落撤至右后方(手心仍向上),两臂前后展平,身体后转;与此同时,右腿提起向前横落,脚尖外撇,两腿交叉,膝部弯曲,左脚脚跟离地,身体稍向下坐,成半坐盘势。Itl视右手(图194)。

要点:两手必须在体前交错分开,右手后撤与身体右转动作要协调。

5.左手持剑和右脚的位置不动,左脚前进一步.减左弓步;同时身体向左扭转,右手剑指随之经头部右上方向前落于剑把之上,准备接剑。目视前方(图195)。

要点:动作时应先提腿和向左转头,然后再举右臂向前下落。两臂不要硬直,两肩要松。上体保持自然。

教法提示:教者要使学者明确动作的路线,强调右腿提起向前横落步时,前后脚不得处于一条直线;上肢在体前交错分开时注意沉肩动作;腰的转动要与上肢、下肢配合一致。

第一段

(一)并步点剑

左手食指向中指一侧靠拢,右手松开剑指,虎口对着护手,将剑接换过,并使剑在身体左侧划一立圆.

然后剑尖向前下点,剑尖略向下垂,右臂要平直;左手变成剑指,附于右手腕部;同时右脚前进向左脚靠拢并齐,脚尖向前,身体略下蹲。目视剑尖(图196)。

要点:剑身向前绕环时,两臂不可高举。右手握剑划圆只用手腕绕环。点剑时,力注剑尖。肩要下沉,上

体正直。

教法提示:学者首先要搞清点剑的方法;教者要让学者原地练习点剑,注意提醒学者点剑时持剑手的手腕要上提,使力达剑尖;提醒学者并步与点剑要协调一致。

(二)独立反刺

1.右脚向右后方撤一步,随即身体右后转,然后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手持剑经体前下方撤至右后方,右腕翻转,剑尖上挑;左手剑指随剑回撤,停于右肩旁。目视剑尖(图197、图198)。

2.上体左转,左膝提起,成独立式,脚尖下垂;同时右手渐渐上举,使剑经头部前上方向前刺出(拇指向下,做反手立剑),剑尖略低,力注剑尖;左手剑指则经下颏处随转体向前指出,高与眼平。目视剑指(图199)。

要点:分解动作中间不要间断。独立姿势要稳定,身体不可前俯后仰。

教法提示:首先要多练习独立步,注意头正、体松;注意提膝与反刺剑要协调一致。

(三)仆步横扫

1.上体右后转,剑随转体向右后方劈下,右臂与剑平直,左剑指落于右手腕部;在转体的同时,右膝前弓,左腿向左横落撤步,膝部伸直。目视剑尖(图200)。

2.身体向左转,左手剑指经体前顺左肋反插,向后、向左上方划弧举起至左额前上方,手心斜向上;右手持剑翻掌,手心向上,使剑由下向左上方平扫,力在剑刃中部,剑高与胸平;在转体的同时,右膝弯曲成半仆步;此势不停,接着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左脚尖外撇,左腿屈膝,右脚尖里扣,右腿自然伸直,变成左弓步。目视剑尖(图201)。

要点:以上两个分解动作,要连贯进行。弓步时,身体保持正直。

教法提示:教者要提示学者注意,从独立反刺到仆步横扫,首先要松膝,与此同时转腰落步要一致;左手剑指的反插要与腰的转动一致;扫剑时,剑身要与地面保持平行。

(四)向右平带

右脚提起经左腿内侧向右前方跨出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剑向前引伸,然后翻转手心向下,将剑向右斜方慢慢I回带,屈肘,握剑手带至右肋前方,力在右剑刃,剑尖略高于手;左手剑指下落附于右手腕部。目视剑尖(图202)。

要点:剑的回带和弓步屈膝动作要一致。

教法提示:教者提示学者上步时,两脚不能处于一条直线上;剑的回带要与腰的微右转协调一致。

(五)向左平带

右手剑向前引伸,并慢慢翻掌将剑向左斜方回带,屈肘握剑手带至左肋前方,力在左剑刃,左手剑指经体前左肋向左上方划弧举起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与此同时,左脚经右腿内侧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目视剑尖(图203)

要点:与“向右平带”的要点相同。教法提示:与“向右平带”的教法相同。

(六)独立抡劈

: 右脚前进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左手从头部左上方落至右腕部;然后身体左转,右手抽剑由前向下、向后划弧,经身体左下方旋臂翻腕上举,向前下方正手立剑劈下,力在剑下刃;左手剑指则由身体左侧向下、向后转至左额上方,掌心斜向上;在抡劈剑的同时,右脚前进一步,左腿屈膝提起,成独立步。目视剑尖(图204、图205、图206)。

要点:劈剑时,身体和头部先向左转,然后随剑的抡劈方向再转向前方。提膝和劈剑要协调一致。整个动作过程要连贯不停。

教法提示:先让学者练习下肢的跟步、上步、独立步的练习;原地进行抡劈剑练习;两者结合练习。

(七)退步回抽 .

左脚向后落下,屈膝,右脚随之撤回半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右手剑抽回,剑把靠近左肋旁边,手心向里,剑面与身体平行,剑尖斜向上;左手剑指下落附于剑把上。目视剑尖(图207)。

要点:右脚回撤与剑的回抽动作要一致。上体要正直。

教法提示:学者须注意,回抽剑时要沉肩松胯;上身要保持正直;虚步时重心偏于左腿。

(八)独立上刺

身体微向右转,面向前方,右脚前进一步,左腿屈膝提起,成独立步;同时,右手剑向前上方刺出(手心向上),力注剑尖,剑尖高与眼平;左手仍附在右手腕部。目视剑尖(图208)。

要点:身体微向前倾,但不要故意挺胸。独立式要平衡稳定。

教法提示:独立步时,学者要注意右腿蹬地与上刺要一致;先使身体右转,右脚再前进一步。

(九)虚步下截

左脚向左后方落步,右脚随即微向后撤,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右手剑先随身体左转再随身体右转,经体前向右、向下按(截),力注剑刃,剑尖略下垂,高与膝平;左剑指由左后方绕行至左额上方(掌心斜向上)。目视右前方(图209)。

要点:右脚变虚步与剑向下截要协调一致。如面向南起势,此式虚步方向正东偏北(约300),上体右转,面向东南。

教法提示:教学时,让学者反复练习右手剑先随身体左转再随身体右转的方法;学者须注意截剑的力点在剑刃中部;虚步时重心偏于左腿。

(十)左弓步刺

右脚向右后方回辙一步,左脚收至右腿内侧后再向左前方迈出,成左弓步,面向左前方;同时,右手剑随身体转动经面前向后向下抽卷,再向左前方刺出,手心向上,力注剑尖:左手剑指向右、向下落,经体前再向左、向上绕行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臂要撑圆。目视剑尖(图210、图211)。

要点:右手回撤时,前臂先外旋再内旋(手心先转向外,再向下,再转向上),从右腰部将剑刺出。左剑指绕行时要先落在右手腕部再分开转向头上方。弓步方向为东偏北(约30。)。

教法提示:让学者先反复练习右脚后撤与右手上举的动作,以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让学者注意转腰与右手剑的外旋、内旋要协调一致。

(十一)转身斜带

1.身体重心后移,左脚尖里扣,上体右转,随后身体重心又移至左脚上,右腿提起,贴于左腿内侧;同时,右手剑收回横置胸前,掌心仍向上;左剑指落于右手腕部。目视左方(图212)。

2.上式不停,向右后方转体,右脚向右侧方迈出,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剑随转体翻腕,掌心向下并向身体右侧外带(剑尖略高),力在剑刃外侧;左剑指仍附于右手腕部。目视剑尖(图213)。

要点:身体重心移动、向右侧方迈出做右弓步,须与向右后转的动作一致,力求平稳、协调。转身斜带弓步方向应转为正西偏北(约300)。

教法提示:让学者反复练习重心后移、左脚尖里扣、上体右转、重心再移至左腿的动作;学者须知身体右转要充分,用腰胯的转动带动左脚尖的里扣;上肢动作要强调沉肩,坠肘,与剑的回收协调一致。

(十二)缩身斜带

左腿提起后再向原位置落下,身体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撤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手翻掌,手心向上并使剑向左侧回带(剑尖略高),力在剑刃外侧;左手剑指随即由体前向下反插,再向后、向上绕行划弧

重落于右手腕部。目视剑尖(图214)。

要点:剑回带时,身体也随着向左扭转。身体后坐时,臀部不要凸起。

教法提示:教者要让学者明确,左腿提起之时,重心要落于右腿;左手剑指向下反插时,上身要向左微转;两手合于体前要与右脚回撤协调一致。

(十三)提膝捧剑

1.右脚后退一步;左脚也微向后撤,脚尖着地;同时两手平行分开,手心均向下,剑身斜置于身体右侧,剑尖位于体前,左剑指置于身体左侧(图215)。

2.左脚略向前进,右膝向前提起成独立式;同时右手剑把与左手(剑指变掌)在胸前相合,左手捧托在右手背下,两臂微屈,剑在胸前,剑身直向前方,剑尖略高。目视前方(图216)。

要点:以上两个分解动作要连贯不停。独立步左腿自然蹬直,右腿提膝,脚尖下垂。上体保持自然。

教法提示:学者要注意,左脚向前活步成独立式时,须脚跟先着地;两手在胸前相合要与右腿提膝协调一致。

(十四)跳步平刺

1.右脚向前落下,身体重心前移,然后右脚尖用力蹬地,左脚随即前进一步踏实,右脚在左脚将落未落地时,迅速向左腿靠拢(脚不落地);同时,两手捧剑先微向回收,紧接随右脚落地再直向前伸刺,然后随左脚落地两手分开撤回身体两侧,两手手心都向下,左手再变剑指。目视前方(图217、图218)。

2.右脚再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剑向前平刺(手心向上),力注剑尖;左手剑指由左后方上举,绕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目视剑尖(图219)。

要点:两手先略回收,再与右脚落地同时向前伸。左脚落地要与两手回撤动作一致。刺出后,剑要平稳。

教法提示:学者须注意两手回收要沉肩坠肘;右脚蹬地,左脚前进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跳步要松快;气息要下沉。

(十五)左虚步撩

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上,上体左转,右脚回收再向前垫步,脚尖外撇,再向右转体,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脚随即前进一步,脚尖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剑随身体转动经左上方向后、向下、立剑向前撩出(前臂内旋,手心向外),力在剑刃前部,剑把停于头前,剑尖略低;左手剑指在上体左转时即下落附于右腕部,随右手绕转。目视前方(图220、图221)。

要点:撩剑的路线必须划一个整圆。剑指须下落到左肋侧再与右手相合。

教法提示:学者须注意,上体左转必须以腰为轴;左脚上步与撩剑要协调一致。

(十六)右弓步撩

身体先向右转,剑由上向后绕环,掌心向外,剑指随剑绕行附于右臂内侧;随之左脚向前垫步,右脚继而前进一步,成右弓步;右手剑随着上右步由下向前立剑撩出(前臂外旋,手心向外),剑与肩平,剑尖略低,力在剑刃前部;剑指则由下向上绕行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目视前方(图222、图223)。

要点:剑向后绕环时,身体和眼神随着向后转。整个动作要连贯。

教法提示:学者须注意,左脚向前垫步时,身体重心不能前移,仍在右腿上;上步撩剑要与弓步协调一致。

(十七)转身回抽

1.身体左转,重心后移,右脚脚尖里扣,左脚脚尖稍外展,右腿蹬直,成侧弓步;同时,右手将剑柄收引到胸前,剑身平直,剑尖向右后,剑指仍附于右腕上;然后身体再向左转,随转体剑向左前方劈下,力在剑刃(剑身要平),左手剑指附于右腕部。目视剑尖(图224、图225)。

2.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右膝稍屈,左脚回撤,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剑抽回至身体右侧(剑尖略低);左剑指收回再经胸前、下颏处向前指出,高与眼齐。目视剑指(图226)。

要点:第一动,向左转体时,要先扣右脚,再展左脚;右臂先屈回胸前再向左劈。第二动,剑指必须随右手收到腹前,再向上、向前指出。全部动作要协调。如果面向南起势,此式方向则为东偏南(约30。)。

教法提示:第一动,向左转体时,左胯要松,左膝要主动屈膝;右手剑回收时要注意两肩的松沉;回劈时注意右手腕的剑的配合;此动作可让学者先进行下肢练习,然后再进行上肢练习,待协调后再一起配合练习。

(十八)并步平刺

左脚略向左移,右脚向左脚靠拢成并步,面向前方,身体直立;同时剑指向左转并向右下方划弧,反转变掌

捧托在右手下,然后两手捧剑向前平刺,手心向上.力注剑尖,高与胸平。目视前方(图227)。

要点:剑刺出后两臂要微屈,并步和刺剑要一致。身体直立要自然,不要故意挺胸。如果面向南起

势,刺剑的方向为正东。

教法提示:学者须注意,平刺时,剑要从腰侧向前刺出;可原地进行平刺练习。

(十九)左弓步拦

右手翻腕后抽,随身体右转由前向右转动,再随身体左转经右后方向下、向左前方托起拦出,力在剑刃,剑身与头平,前臂外旋,手心斜向里;剑指则向右、向下、向上绕行,停于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在身体左转时,左脚向左前方进一步,左腿屈膝,成左弓步。眼先随剑向右后视,后平视前方(图228、图229)。

要点:身体应随剑先向右转再向左转。右腿先微屈,然后上左脚。左手剑指随右手绕行,到右上方之后再分开。

教法提示:身体右转时,重心移向右腿;拦剑时,意想剑身中部有向前拦击对方之意;右腿蹬直要与拦剑的动作协调一致。

(二十)右弓步拦

身体重心微向后移,左脚尖外撇,身体先向左转再向右转;在转体的同时,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右前方进一步,成右弓步;右手剑由左后方划一整圆向右前托起拦出(前臂内旋,手心向外),力在剑刃,剑身与头平;

左剑指附于右手腕部。目视前方(图230)。

要点:以上两动要连贯,剑须走一大圈,视线随剑移动。

教法提示:学者须注意,手臂的内旋要与腰的右转协调一致;弓步时两脚的横向距离不要在一条直线上。

(二十一)左弓步拦

身体重心微向后移,右脚尖外撇,其余动作及要点与前“右弓步拦”相同,惟方向相反。右手剑拦出时,右臂外旋,手心斜向内。目视剑尖(图231)。

要点:与“右弓步拦”相同。

教法提示:与“右弓步拦”相同。

(二十二)进步反刺

1.身体向右转,右脚向前横落盖步,脚尖外撇,左脚跟离地成半坐盘势;同时,剑尖下落,剑指下落到右腕部,然后剑向后方立剑刺出,剑指向前方指出,手心向下,两臂伸平,右手手心向体前。目视剑尖(图232)。

2.身体左转,左脚前进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右前臂向上弯曲,剑尖向上挑挂,继而向前刺出(前臂内旋,手心向外,成反立剑),力注剑尖,剑尖略低;剑指附于右腕部。目视剑尖(图233)。

要点:以上两动要连贯,弓步刺剑时身体不可太前俯。

教法提示:让学者先练习盖步;盖步、身体右转与向后刺剑及剑指前伸这四个动作要统一一致。反刺时两肩要松沉。

(二十三)反身回劈

身体重心先移至右腿,左脚脚尖里扣,然后再移到左腿;右脚提起收回(不停),身体向右后转,右脚随即向前迈出成右弓步,面向中线右前方;同时,剑随转体由上向右后方劈下,力在剑刃;剑指由体前经左下方转架在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目视剑尖(图234)。

要点:劈剑、转体和迈右脚成弓步要协调一致。弓步和劈剑方向为正西偏北(约300)。

教法提示:让学者先徒手进行转体、迈步的练习;转体时注意以腰胯为轴转动,带动左脚的内扣;右脚向前迈步时重心在左腿上。

(二十四)虚步点剑

左脚提起,上体左转,左脚向起势方向垫步,脚尖外撇,随即右脚提起落在左脚前,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剑随转体划弧上举向前下方点出,右臂平直,剑尖下垂,力注剑尖;剑指下落经身体左侧向上绕行,在体前与右手相合,附于右腕部。目视剑尖(图235)。

要点:点剑时,腕部用力,力达剑尖。点剑与右脚落地要协调一致。身体保持正直。虚步和点剑方向与起势方向相同。

教法提示:让学者先做上体左转,左脚提起的练习;学者须注意上体的转动在腰胯;点剑时要注意手腕的上提。

第四段

(二十五)独立平托

右脚向左腿的左后方倒插步,两脚以脚掌为轴向右转体(仍成面向前方),随即左膝提起成右独立步;在转体的同时,剑由体前先向左、向下绕环,然后随右转体动作向右上方托起,剑身略平,稍高于头,力在剑刃上侧;剑指仍附于右腕部。目视前方(图236)。

要点:撤右腿时,右脚掌先落地,然后再以脚掌为轴向右转体。身体不要前俯后仰。提膝和向上托剑动作要一致。右腿自然伸直。

教法提示:让学者先转体,再带下肢转动;剑的平托要与地面保持平行;两肩要松沉;气息于丹田。

(二十六)弓步挂劈

1.左脚向前横落,身体左转,两腿交叉成半坐盘式,右脚跟离地,同时右手剑向身体左后方穿挂,剑尖向后;左剑指仍附右腕上。目向后视剑尖(图237)。

2.右手剑由左侧翻腕向上再向前劈下,剑身要平,力在剑刃;左剑指则经左后方上绕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同时,右脚前进一步,成右弓步。目视剑尖(图238)。

要点:身体要先左转再右转。视线随剑移动。

教法提示:让学者明白左脚向前横落时,右腿先屈膝,使重心下降;而右脚前进一步时,重心要保持在左腿上,然后再过渡到右腿;右手的挂劈剑要走立圆。

(二十七)虚步抡劈

1.重心略后移,身体右转,右脚脚尖外撇,左脚脚跟离地成交叉步;同时,剑由右侧下方向后反手撩平,左剑指落于右肩前。目视剑尖(图239)。

2.左脚向前垫一步,脚尖外撇,身体左转,随即右脚向前一步,脚尖着地,成右虚步;与此同时,剑由右后翻臂上举再向前劈下,剑尖与膝同高,力在剑刃;左剑指自右肩前下落经体前向左上划圆再落于右前臂内侧。目视前下方(图240)。

. 要点:以上两个分解动作要连贯,中间不要停顿。 教法提示:让学者先站立练习抡劈剑的练习;注意两手 的配合;然后进行下肢步法的练习,提醒学者注意两腿虚实 的转换。

(二十八)撤步反击

上体右转,右脚提起向右后方撤一大步,左脚跟外转,左腿蹬直,成右侧弓步;同时,剑向右后上方斜削击出,力在剑刃前端,手心斜向上,剑尖斜向上,高与头平;剑指向左下方分开平展,剑指略低于肩,手心向下。目视剑尖(图241)。

要点:右脚先向后撤,再蹬左脚。两手分开要与弓腿、转体动作一致。撤步和击剑方向为东北。

教法提示:让学者先掌握上体右转、右脚向右后撤步及左脚跟外展的动作;教者在教学时可按口令分解动作,以便学者掌握。

(二十九)进步平刺

1.身体微向右后转,左脚提起贴靠于右腿内侧;同时右手翻掌向下,剑身收回于右肩前,剑尖斜向左前;左剑指向上绕行向前落在右肩前。目视前方(图242)。

2.身体向左后转,左脚垫步,脚尖外撇,继而右脚前进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剑随转体动作向前方刺出,力贯剑尖,手心向上;剑指经体前顺左肋反插,向后再向左上绕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目视剑尖(图243)。

要点:左腿提起时,要靠近右腿后再转身落步,待左腿稳定后再进右步,上下须协调一致。

教法提示:让学者注意左腿提起时,身体要保持中正;继而腰先左转,左脚垫步、左手剑指反插要与腰的左转协调一致。

(三十)丁步回抽

身体重心后移,右脚撤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成右丁步;同时,剑屈肘回抽(手心向里),剑把置于左肋部,剑身斜立,剑尖斜向上,剑面与身体平行,左剑指落于剑把之上。目视剑尖(图244)。

要点:右脚回收和剑回抽要一致,上体须正直。

教法提示:剑回抽时两肩要松沉,右脚回收时右胯要松沉。

(三十一)旋转平抹

1?右脚提起向前落步外摆(两脚成八字形);同时上体稍后转,右手翻掌向下,剑身横置胸前。目视剑尖(图245)。

2?身体重心移于右腿,上体继续右转,左脚随即向右脚前扣步,两脚尖斜相对(成内八字形),然后以左脚掌为轴向右后转身,右脚随转体向中线侧后方后撤一步,左脚随之稍后收,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剑随转体由左向右平抹,力在剑刃外侧,然后在变左虚步的同时,两手向左右分开,置于两胯旁,手心都向下,剑身斜置身体右侧,剑尖位于体前,身体恢复起势方向。目视前方(图246、图247)。

要点:移步转身要平稳自然,不要低头弯腰,速度要均 匀。由“丁步回抽”到“旋转平抹”完成,转体约360。,身体仍回 归起势方向。

教法提示:让学者徒手练习下肢步法,明确方位;上肢抹 剑时,提醒学者注意剑身要平;腰的转动要与摆步、扣步协调 一致。

(三十二)弓步直刺

左脚向前进半步,成左弓步;同时,立剑直向前刺出,高与胸平,力注剑尖;剑指附在右手腕部。目视前方(图248)。

要点:弓步、刺剑要动作一致。

教法提示:让学者明白左脚向前进半步时,重心仍在右腿:弓步时两脚横向距离不可在一条直线上。

收势

1?身体重心后移,随即身体向右转;同时,剑向右后方回抽,手心仍向内;左手也随即屈肘回收(两-y-心内外相对),接握剑的护手。目视剑身(图249)。

. 2?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右脚向前跟进半步,与左脚成开立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同时,左手接剑(反握),经体前下落垂于身体左侧;右手变成剑指向下、向右后方划弧上举,再向前、向下落于身体右侧;全身放松。目视前方(图250)。

谁知道32氏太极剑的传统名字,如什么仙人指路,顺水推舟,夜叉探海之类的。

32式太极剑剑谱

起势(三环套月)

1、并步点剑(蜻蜓点水) 2、独立反刺(大魁星式)

3、仆步横扫(燕子抄水) 4、向右平带(右拦扫) 5、向左平带(左拦扫)

6、独立抡劈(探海势) 7、退步回抽(怀中抱月) 8、独立上刺(宿鸟投林)

9、虚步下截(乌龙摆尾) 10、左弓步刺(表龙出水)

11、转身带剑(风卷荷叶) 12、缩身斜带(狮子摇头) 13、提膝捧剑(虎抱头)

14、跳步平刺(野马跳涧) 15、左虚步撩(小魁星式) 16、右弓步撩(海底捞月)

17、转身回抽(射雁式) 18、并步平刺(白猿献果)

19、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20、右弓步拦(迎风掸尘) 21、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22、进步反刺(顺水推舟) 23、反身回劈(流星赶月) 24、虚步点剑(天马行空)

25、独立平托(挑帘式) 26、弓步挂劈(左车轮剑)

27、虚步抡劈(右车轮剑) 28、撤步反击(大鹏展翅) 29、进步平刺(黄蜂入洞)

30、丁步回抽(怀中抱月) 31、旋转平抹(风扫梅花) 32、弓步直刺(指南针)

收势

李德印32式太极剑的内容简介

主讲示范:李德印 中华武术百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国际级武术裁判

太极剑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运动风格。既要表现出太极拳轻松柔和和缠绵不断的运动特点;又要表现出剑法清晰准确,身剑协调,身形优美的特点。

《32式太极剑》是在国家体委的组织下,由著名武术家李天骥先生在杨式太极剑的基础上简化整理而成。全套分四段,32个动作。内容精炼,路线清楚,剑法规范,动作准确。

本片由李德印老师精心策划并教学,非常方便大众学练,是最权威、规范的太极剑教学版本。

完整示范+分解教学+要点提示+背面示范

32式太极剑介绍

32式太极剑整套演练

第1课:起势~第2式

第2课:第3式~第10式

第3课:第11式~第18式

第4课:第19式~第26式

第5课:第27式~第32式

第6课:32式太极剑整套演练

求三十二式太极剑、四十二式太极剑、养生太极剑、武当太极剑、吴式太极剑、功夫扇音乐,不要口令。

三十二式太极剑:

预备式

两脚并立,面向正南,身体正直,眼睛平视,虚翎顶颈,

两臂垂侧,左手持剑,剑尖向上,右手剑指,手心向内。

起势(三环套月)

①左脚开步;要点:点起点落。

②两臂前举,曲蹲下按;

③转体摆臂,丁步挑掌;

④曲肘上步,弓步揉推(前指);要点:定势方向正东。

⑤盖步穿剑,坐盘展臂;

⑥曲肘上步,弓步接剑。要点:弓步时两脚的横向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并步点剑(蜻蜓点水)

要点:点剑时,要以拇指、无名指和小指着力,力点在剑尖。

独立反刺(大魁星式)

①撤步抽剑;要点:右脚后撤时,脚前掌先着地,脚尖外撇45°左右。

②扣脚提剑;

③收脚挑剑;

④提膝反刺。要点:左膝要尽量上提,小腿和脚掌微向里扣护裆。左膝要正向前方,与左肘上下相对,右手举剑,手心朝外,剑身水平。

仆步横扫(燕子抄水)

①撤步劈剑;

②仆步压剑;

③撇脚扣脚扫剑;

④弓步定势。

向右平带(右拦扫)

①收脚收剑;要点:右手手心朝上。

②上步送剑;要点:上步的方向与中线成30°(偏右)左右。

③弓步带剑。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下,直线平带。

向左平带(左拦扫)

①收脚收剑;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下。

②上步送剑;要点:上步的方向与中线成30°(偏左)左右。

③弓步左带。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上,直线平带。

独立抡劈(探海势)

①收脚转体,合手抡剑;

②上步举剑;

③独立劈剑。要点:左膝要尽量上提,小腿和脚掌微向里扣护裆。

退步回抽(怀中抱月)

①退步提剑;要点:剑柄高度同眼高。

②虚步抽剑。要点:剑尖高度同头高。

独立上刺(宿鸟投林)

①转体垫步;要点:方向正东。

②提膝上刺。要点:剑尖高度比头高。

虚步下截(乌龙摆尾)

① 撤步转体摆剑;要点:右手手心朝里。

②虚步下截。要点:右虚步的方向是东偏北约30°;转头目视的方向是东偏南45°;两脚的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

左弓步刺(青龙出水)

①退步提剑;要点:剑尖指向左前方约30° ,剑刃朝上。

②扣脚转体撤剑;

③收脚收剑;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上。

④弓步平刺。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两脚的横向距离约为30厘米。

转身斜带(风卷荷叶)

①扣脚收剑;

②提膝送剑; 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下。

③转体右带;要点:上步的方向为西偏北约30°

③弓步定势。

缩身斜带(狮子摇头)

①提脚收剑;

②撤步送剑;

③丁步左带。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上。

提膝捧剑(虎抱头)

①撤步送剑;要点:合手剑刃朝上。

②虚步分剑;

③提膝捧剑。要点:左膝要尽量上提,高过水平线。

跳步平刺(野马跳涧)

①落脚收剑;

②捧剑前刺;要点:剑的高度与胸平。

③跳步分剑;

④弓步平刺。

左虚步撩(小魁星式)

①收脚绕剑;要点:右手先提剑,划弧经面前与左手相合。

②垫步绕剑;

③虚步左撩。要点:虚步方向正西。

右弓步撩(海底捞月)

①收脚转体绕剑;

②垫步绕剑;

③弓步右撩。要点:坐胯沉肩,剑尖略低于手腕。

转身回抽(射雁式)

①扣脚转体收剑;要点:剑柄高同耳朵,眼看剑尖方向。

②撇脚弓步劈剑;要点:弓步方向和劈剑方向为东偏南约30°。

③后坐抽剑;

④虚步前指。要点:虚步的方向和剑指所指的方向为东偏南约30°(15°)。

并步平刺(白猿献果)

①转体移步;

②并步平刺。 要点:平刺时手心朝上,两腿立直,剑同胸高。

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①转体绕剑;

②上步绕剑;

③弓步拦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 ,剑柄对着左额角,注意要沉肩。

右弓步拦(迎风掸尘)

①撤脚绕剑;

②收脚绕剑;

③弓步拦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南约30° ,剑柄同头高且对着右额角,注意要沉肩。

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①撤脚绕剑;

②收脚绕剑;

③弓步拦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 ,剑柄对着左额角,注意要沉肩。

进步反刺(顺水推舟)

①盖步收剑;要点:两手在腰间合手,剑要贴身。

②转身后刺;要点;此时为高歇步,重心在两脚之间,眼看剑尖方向。

③弓步反刺。 要点:剑柄同头高,剑尖高同喉部。

反身回劈(流星赶月)

①扣脚转体收剑;

②提脚举剑;

③弓步劈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西偏北约30° 。

虚步点剑(天马行空)

①落指收脚;

②转体分手(举剑);要点:左脚跟落地,方向正南。

③弓步落剑;

④虚步点剑。

独立平托(挑帘式)

①插步绕剑;要点:手的动作是:右手一个腕花后两手相合。

②转体平抹;

③提膝托剑。

弓步挂劈(左车轮剑)

①转体挂剑;

②弓步劈剑。 要点:方向正西。

虚步抡劈(右车轮剑)

①撇脚转体抡剑;

②上步举剑;

③虚步劈剑。 要点:注意与点剑的区别。

撤步反击(大鹏展翅)

①提脚合剑;

②撤步击剑。要点:撤步时脚前掌先落地,撤步和击剑的方向为东北方。

进步平刺(黄蜂入洞)

①扣脚回抽;

②提脚横剑合手;

③垫步收剑;

④弓步平刺。

丁步回抽(怀中抱月)

旋转平抹(风扫梅花)

①摆步横剑;

②扣步抹剑;要点:两脚尖相对成八字形 。

③虚步分剑。

弓步直刺(指南针)

要点:左脚提起收至右脚内侧后再向前迈出;左剑指先收至腰间,再附于右腕一齐将剑刺出,剑柄正对胸前不可偏左或偏右。

收势

①后坐接剑;

②跟步收势;要点:左手从眼前划弧收到体侧,右手跟着划弧收到体侧,高度同耳朵。

③并步还原。

四十二式太极剑:

四十二式太极剑

1. 起势

2. 并步点剑

3. 弓步斜削

4. 提膝劈剑

5. 左弓步拦

6. 左虚步撩

7. 右弓步撩

8. 提膝捧剑

9. 蹬脚前刺

10. 跳步平刺

11. 转身下刺

12. 弓步平斩

13. 弓步崩剑

14. 歇步压剑

15. 进步绞剑

16. 提膝上刺

17. 虚步下截

18. 右左平带

19. 弓步劈剑

20. 丁步托剑

21. 分脚后点

22. 仆步穿剑

23. 蹬脚架剑

24. 提膝点剑

25. 仆步横扫

26. 弓步下截

27. 弓步下刺

28. 右左云抹

29. 右弓步劈

30. 后举脚架剑

31. 丁步点剑

32. 马步推剑

33. 独立上托

34. 挂剑前点

35. 歇步崩剑

36. 弓步反刺

37. 转身下刺

38. 提膝提剑

39. 行步穿剑

40. 摆腿架剑

41. 弓步直刺

42. 收势

企业家的养生之道

养生太极剑:

随吸气,身体稍起;同时,右手持剑提腕回收使剑与右臂约成

90

度夹角;

左剑诀收于右腕大陵穴处.以两脚前掌为轴身体右转,同时,右手持剑向下、向

前贴身擦击,左剑诀移置右腕列缺穴处。随呼气,左脚向左撤半步,同时,左剑

诀收于左腰侧,右手持剑向右点剑,右脚向后插一大步,左脚尖外摆;同时,右

手持剑向右上崩,剑尖朝斜上方;左剑诀亮于头的左后上方。

主要作用:

有助干改善心肺功能,对冠心病、高血压、气管炎、伤风感冒等

疾病有防治作用。

13

、梅蕊冲寒

(

舒身撩剑

)

随吸气,左脚内扣,右脚跟落地,同时,右手持剑在右臂外侧绕腕花一周;

左剑诀落于右列缺穴附近;眼看右剑。以右脚掌、左脚跟先后为轴.向后转体约

180

度,右脚尖外摆翘起;同时,右手持剑向下、向后、向上撩至身前,左剑诀

仍扶于右腕列缺穴附近;

随呼气,

重心前移至右脚,

右脚踏实,

左脚上步;

同时,

右手持剑向后下落,左剑诀向下、向前伸出;右脚上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持

剑向前贴身前撩,左剑诀弧形架于头的上方。

主要作用:

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对消渴、腰腿疼、癫痫、失

眠有防治作用。

14

、蒲剑斩邪

(

歇步平斩

)

随吸气,身体左转,同时,右手持剑撩起收于胸前,左剑诀收于右腕大陵穴

处。随呼气,左脚向右脚斜后方插步下蹲成歇步;同时,右手持剑向右平斩,剑

刃成左右方向的平剑;左剑诀经腰侧亮于头的左前上方;眼看右剑

主要作用:

滋肾补脾,消食化滞。舒肝泻热,活血化淤。宣肺平喘,养心安

神。

15

、祥云捧日

(

虚步捧剑

)

随吸气,身体稍起,右手持剑在右臂上方云剑一周变成手心朝上,左手剑诀

随着左臂先外旋,后内旋侧撑,随呼气,身体左转大约

180

度;同时,右手持剑

随着右臂内旋收于右胯旁,左剑诀随之落于左胯旁。随吸气,重心稍前移,两手

在小腹前相合,右手持剑平直,左剑诀扶于右腕背桡侧,重心后移,左脚翘起,

上体后仰,同时,右手持剑向上,向面部托推,

接着,两臂外旋侧分,左剑诀

置于身体左侧,右手剑尖朝斜后方;随呼气.左脚尖稍外摆,重心前移至左脚,

右脚上步成右虚步;

同时,

右手持剑向前弧行平摆,

右手心朝上,

剑尖朝前上方,

左剑诀变掌向里抄摆托捧于右腕背之下.左劳官对准右阳池,眼看剑尖。

主要作用:

有助于改善身体半衡能力,对膝、踝关节功能障碍、疼痛等有一

定疗效。有助于提高脾.肾功能,调补先天和后天。

第三段

16

、梅窗引月(退步压剑

)

随吸气,右脚后撤一步,左手托住右腕,右手持剑下压回带;继而,左脚后

撤一步,右脚再后撤一步,左手托住右腕,右手持剑下压回带,左脚回收到右足

弓内侧,脚尖点地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持剑收于右胯旁。

主要作用:

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改善腰、髋、膝、踝等薄弱环节的机能。

17

、麻姑献寿

(

立剑平推

)

随呼气,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持剑成立剑前推,左剑诀变掌贴于

右手背上;眼看右手。

主要作用:

对失眠、降压有良好功能,具有安神、宁心、定悸的作用。润肠

化结,益气养肺,滋肾补脾等。

18

.春燕剪柳

(

提膝下截

)

随吸气,重心移至右脚,左腿伸直,同时,左手托住右腕,右手持剑向下压

剑,身体右转,左脚尖内扣踏实,右手持剑随转体向右平摆至身体右后方,重心

移至左脚,右脚翘起,同时,左手心托住右腕,右手持剑缠绕约

270

度时,随呼

气,重心移至右脚,左腿屈膝提起,脚面绷平;同时,右手持剑向前下方剪截,

左手变成剑诀经腰侧向后、向上亮于头的左侧上方;

主要作用:

培养平衡能力,提高稳定性;舒肝利胆,和胃健脾;益气养肺,

强心安神.

19

、平步青云

(

落步云剑

)

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摆;同时,右臂内旋上举。右手持剑平云一周,左剑

诀扶于右腕大陵穴处;

右脚上步,

脚尖外摆,

同时右手持剑贴右大腿外侧向后穿

挂,左剑诀向左上方点出;

主要作用:

滋肾养阴,通利膀胱,有利于改善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20

、金龙戏水

(

仆步穿剑

)

左脚上步稍内扣,同时,右手持剑向上、向前、向下穿行置于右侧,左剑由

下绕行从右腕背处侧伸;右脚稍抬起,继而落地侧铲成右仆步;同时,右手持剑

反穿,右臂伸直,左剑诀向左侧伸出。继而,重心前移,同时,右手持剑随之绞

拧;左剑诀仍在身后;眼看右剑。上体稍左转,重心后移至左脚,同时.右手持

剑左摆约

45

度,左剑诀侧撑。

主要作用:

对下肢三阴经和互阳经之井穴、

合穴有较强的刺激性,

对肾、

脾、

肝、膀胱、胃、胆等脏腑有保健作用。

21

、天开云雾

(

撤步拦摆

)

随吸气,右脚撤步,身体外摆,右脚跟外撑;同时,右臂内旋向右后平摆,

剑与右臂成直角;左剑诀随左臂外旋顺势伸出;随呼气,左脚提起内盘,脚面绷

平,左小腿斜垂;同时,右臂外旋伸直,右手持剑翻转使手心朝上,右剑诀变成

八字掌,随着左臂内旋向侧撑出.

主要作用:

有助十畅通任、督两条经脉,调补先天,补益后天。润肠化结,

益气养肺。

22

、蓬岛盘进

(

绕行扫剑

)

左脚向左前方落步,脚尖仆摆;接着右脚内扣,左、右脚再各上一步,走成

一个横向的弧形路线;

当右脚落地后,

左脚内收于右足弓内侧,

脚尖点地成左丁

步;同时,走八字掌变成剑诀于左胯旁,右手持剑收于右胯旁。

主要作用:

温补脾肾,滋阴清热。舒肝利胆,通调膀胱。对膝踝肿胀、疼痛

有良好救果。

23

、一飞冲天

(

弓步上刺

)

左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左弓步;同时,上体侧倾,右于持剑随右臂内旋向左前

上方刺出,左剑诀随之伸扶于右腕列缺穴处;眼看剑尖。

主要作用:

对肘关节及软组织疾患有一定效果。疏通膀胱,滋阴补肾。

24

、祥麟回首

(

回身斜劈

)

随吸气,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同时,右手持剑随转体将剑带到面前,

剑身平行于地面,

左剑诀移至外关穴处。

左脚内扣,

同时,

右手持剑在面前向后、

向右平云,左剑诀经左腰侧向身体左侧伸出;随呼气,重心移到左脚,右脚脚尖

点地成右丁步;同时,身体稍左转,右手持剑向左下方劈剑,左剑诀置于右小臂

之上;眼看右剑。

主要作用:

宣肺平喘,益气通阳。健脾和胃,滋阴补肾。

第四段

25

、松鹤舞凤盘腿下截

)

随吸气,右脚上步外摆,左脚上步内扣,同时,右手持剑向侧右侧斜摆,随

转体顺势向右上方摆出,

左剑诀扶于大陵穴处;

眼看右剑,

以右脚跟和左脚掌先

后为轴,两腿交叉,屈膝半蹲;同时,右手持剑在面部前上方平云一周,左剑诀

仍扶于右腕大陵穴处;随呼气,重心下沉成盘根步;同时,右手持剑下沉平截于

身体右侧,手心朝下,右臂自然伸直,左剑诀经左腰侧亮于头的左前上方;眼看

右剑。

主要作用

疏导经络,

畅通气血。

提高五脏六腑机能和防治肝、

心、

脾、

肺、

肾等脏腑机能。

26

.彩云追月(左右挂剑

)

随吸气,身体稍起;左脚撤步,重心移至左脚,向里持剑于档前,左剑诀落

于右腕背处;同时右手持剑随着内内臂内旋,接着,右脚提起;右臂外旋,右手

持剑向右抄挂于身体右前方,

左剑诀移于右腕大陵穴处;

随呼气,

右脚落地外摆

踏实;同时,右手持剑向下、向后挂穿,左剑诀仍扶于右腕大陵穴处;

主要作用:

滋肾养阴,通利膀胱。提高心肺功能,防治心肺慢性疾病。

27

、鱼跃龙门

(

歇步劈剑

)

右脚蹬地,左脚抬起前跃,右脚向左脚斜后方插步下沉成歇步;同时,右手

持剑随着右臂外旋向身后穿挂,

向上经面前下劈;

左剑诀在身体前跃时展开,

成歇步劈剑时落于右腕列缺穴处;

主要作用:

有助于肝、脾、肾的保健。益肺补气,宣肺平喘。

28

、凤凰点头转身点剑

)

随吸气,身体右转约

180

度,右手持剑向右、向上抡带至右肩前上方,左剑

诀收于左腰侧,手心朝上;随呼气,左脚内收,成左丁步;同时,右手持剑向右

点剑,左剑诀亮于头的左前上方;眼看右剑。

主要作用:

强心益肺,润肠化结。补脾健胃,调补肾元。

29

、吴刚伐桂

(

扣腿下截

)

随吸气,右脚上一步,同时,右手持剑臂由屈变直,剑尖朝向面部;左剑诀

落于左腰侧,手心朝上;随呼气,右腿弯曲,左踝前部扣于右膝窝处;同时,右

手持剑向左、向斜下方顺势剪截,左剑诀亮于头的左前上方;眼看剑尖。

主要作用:

补益气血,

扶正却邪,

固肾壮腰,

健脾和胃,

提高人体抵抗能力。

30

、怀中抱月

(

丁步抱剑

)

随吸气,左腿向左落步,同时右手持剑随外旋向上托起,左剑诀稍向侧伸;

眼看右剑。随呼气,右脚收于左足弓内侧,脚尖点地成右丁步;同时,右手持剑

回收至胸前,

右手心朝里,

剑尖朝右上方;

左剑诀收于右腕大陵穴处;

眼看右剑。

主要作用:

顺气降逆,宽胸止喘。对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疾病有一定疗

效。

31

、星拱北辰

(

绕步平刺

)

随吸气,右脚上步脚尖外摆,继而左脚上步脚尖内扣,如此共沿弧线行进四

步,同时两臂内旋下落于胯旁,行进时两手位置不动。随呼气,右脚后撤成左弓

步;同时,右手持剑前刺,右臂自然伸直,剑、手稍低于肩;左剑诀扶于右列缺

穴处;眼看剑尖。

主要作用:

温补脾胃,滋阴清热。舒肝利胆,通调膀胱。

32

.矫然立鹤

(

并步提剑

)

随吸气,重心后移至右脚,左脚内扣;同时,右臂内旋,右手持剑回抽于胸

前,左剑诀变掌托住剑柄;眼着右剑。将剑交给左手,重心左移,左臂先外旋、

后内旋上托剑柄顺势旋转平云一周置于头前上方,

右手变为剑诀收于腰侧,

手心

朝上;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左腿伸直;同时,左手持剑随着左臂内旋落于

脚前,剑贴于左小臂之下;右剑诀向右后方伸出;眼看右剑诀。随呼气,左脚向

右脚并拢.同时,左手持剑将剑柄稍向身体左前方推按,剑垂直于地面;右剑诀

经肩上、耳旁按于左手腕阳池穴上;眼向左前方看。

主要作用:

培养协调性,有助于手眼身步整齐化一。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纳气归肾,滋阴降火。

33

、紫气归脐

(

气息归元

)

右脚后撤一步,接着左脚向右脚并拢,同时,将右剑诀变掌叠于丹田,劳官

对准气海穴,左手持剑盖在右掌背上,将气归元。

第一节: 东向 12动

01.起势:分脚举手,转腰摆臂下蹲,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02.丁步点剑:上步穿剑,坐盘展臂,上步接剑,丁步前点。

03.回身点剑:退步举剑,回身独立下点(西南)。

04.仆步横扫:退步反穿剑指,仆步扫剑(由西南向东北扫)。

05.右左平带:收脚收剑,上步伸剑,弓步斜后带,收脚收剑,上步送剑,弓步斜后带。

06.分脚领剑:转腰撇脚分开两手,收脚绕剑穿剑指,上步绕剑,领剑提腿分脚。

07.叉步反撩:落脚绕剑,上步撩剑,后插步反撩(反撩剑方向东南)。

08.马步云抱:转身两手交叉,仰身带剑,分手云剑,马步合抱(东南-西北斜方向的马步)。

09.丁步截剑:收脚下截剑。

10.翻身崩剑:扣脚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翻身提腿,落脚弓步下刺(东偏南30度)。

12.独立上刺:上步分手,再上步提腿上刺(走的是折线,由东南转东北约30度)。

第二节: 西向东向 7动

13.仆步穿剑:退步(西南退步)提剑,仆步穿剑压剑指。

14.蹬脚前刺:重心前移,分合虚步捧剑,蹬脚刺剑(方向西偏北30度)。

15.跳步平刺:落脚送剑,跳步平刺(弓步和刺剑方向均为西偏北)。

16.转身平刺:坐腿抽剑,扣脚提腿转身,弓步平刺(正北方向)。

17.穿剑行步:拉剑穿剑,摆剑行步四步(走一半圆形。(17、18两动共九步,走一个圆形)。

18.行步扣剑:剑尖下垂,1上步,2分手,3举剑,4上步,5扣剑(扣剑时背向起势方向)。

19.弓步下刺:上步,绕上步,分手,提腿转身,弓步下刺(东北方向)。

第三节: 西向 7动

20.腾空跳刺:转身虚步分剑,垫步腾空跳,转身。

21.马步藏剑:腾空跳落地,马步藏剑(半马步的脚尖、剑尖、肘尖方向一致,均为正西)。

22.回身反刺:上步,扣脚,转身,撤步,探刺(反手)。

23.虚步崩剑:坐腿虚步上崩。(东)

24.独立上刺:撤步,转身,分手,提膝,独立上刺。(西)

25.撤步云斩:退步云剑,弓步云斩。(西)

26.仰身架剑:坐腿横剑,仰身上架,挥臂前摆合于胸前,成弓步。(西)

第四节: 东向西向 6动

27.转身回抽:坐腿转身平抽剑,转身点剑,坐腿下抽剑,虚步前指(东偏南30度)。

28.并步平刺:提脚摆手,并步刺剑。(东)

29.行步撩剑:右脚斜后撤一步,举剑上绕后绕,收回左脚,弧线向前向左行步撩剑,1234丁步撩5绕剑678丁步撩。

30.仰身撩剑:上步抬腿,仰身前撩(正东)。

31.盖步按剑:落脚绕剑,盖步按剑。(东)

32.跳步下刺:转身举剑,腕花撤步,转身举剑,跳步弓步下刺。(西)

第五节: 西向 9动

33.歇步压剑:座腿转腰摆剑,上步转身歇步,翻手下压剑(剑尖朝着起势方向,眼看剑尖)。

34.虚步点剑:上步、分手、把剑展开,向前合手,再上步虚步前点(正南)。

35.独立托架:插步绕剑,转身,提腿上举架(剑尖指向正西)。

36.弓步挂劈:落脚转身挂剑,上步举剑,弓步前劈(正西)。

37.歇步后刺:提剑插步,屈蹲,后下刺剑(东偏点南)。

38.叉步云斩:开步分剑,侧云剑,叉步云斩(西北)。

39.虚步抱剑:落脚上步,摆剑,仰身云剑,虚步抱剑(西南)。

40.插步平带:移右脚,两手交叉,摆剑向右,转腰平带向左,叉步,向右平带(西北)。

41.弓步平崩:摆腿捧剑,落脚,转身弓步崩剑(发力、西北)。

第六节: 东向 8动

42.提膝点剑:转身提腿前点(东南)。

43.叉步反撩:落脚向后扭腰转身,叉步后撩剑(西北)。

44.丁步刺剑:左脚上步,右脚跟进,脚前掌着地,屈膝半蹲(东南)。

45.丁步抱剑:左脚后撤,右脚跟随撤步成丁步,剑横在身前(剑尖指向东南)。

46.行步穿剑:1摆脚横剑,2上步行步,3行步分手,4行步穿剑,5行步穿剑,6扣脚。

47.扣剑平抹:扣剑撤步,虚步平抹。

48.并步平刺:左脚上步,右脚并步,向前刺。

49.收势还原:撇脚转身接剑,右脚上步,两手依次摆落,左脚上步,左脚并腿还原。

吴氏太极剑

1. 预备式

2. 起式

3. 分剑七星

4. 上步遮膝

5. 翻身劈剑

6. 进步取膝

7. 卧虎当门

8. 倒挂金铃

9. 指裆剑

10.劈山夺剑

11.逆鳞刺

12.回身点

13.沛公斩蛇

14.翻身提斗

15.猿猴舒臂

16.樵夫问柴

17.单鞭索喉

18.退步撩阴三剑

19.卧虎当门

20.梢公摇橹

21.顺水推舟

22.眉中点赤

23.反剪腕

24.翻身劈剑

25.玉女投针

26.翻身连环卦

27.迎门剑

28.卧虎当门

29.海底擒熬

30.魁星提笔

31.反手式

32.进步栽剑

33.左右提鞭

34.落花待扫

35.左右翻身劈剑

36.抱月式

37,单鞭式

38.肘底提剑

39.海底捞月

40.左右横扫千军

41.灵猫扑鼠

42.蜻蜓点水

43.黄蜂入洞

44.老叟携琴

45.云摩三舞

46.神女散花

47.妙手摘星

48.迎风掸尘

49.跳涧截拦

50.左右卧鱼

51.分手小云摩

52.黄龙转身

53.拨草寻蛇

54.黄龙搅尾

55.白蛇吐信

56.云照巫山

57.李广射石

58.抱月式

59.单鞭式

60.乌龙卷尾

61.鹞子串林

62.农夫着锄

63.钩卦连环

64.合太极

李德印32式太极剑口令,不用解释的,就是32个招式

李德印32式太极剑各式名称

三十二式太极剑招式名称(1957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剑编教材简摘)

预备式起势(三环套月)1、左脚开立 2、两臂前平举 3、转腰摆臂收脚

4、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5、上步穿剑,坐盘展臂 6、上步弓步接剑。

第一组 一、并步点剑(蜻蜓点水) 二、独立反刺(大魁星式) 三、仆步横扫(燕子抄水)四、向右平带(右拦扫) 五、向左平带(左拦扫) 六、独立抡劈(探海势)七、退步回抽(怀中抱月) 八、独立上刺(宿鸟投林)

第二组九、虚步下截(乌龙摆尾) 十、左弓步刺(青龙出水) 十一、转身斜带(风卷荷叶)十二、缩身斜带(狮子摇头) 十三、提膝捧剑(虎抱头) 十四、跳步平刺(野马跳涧)十五、左虚步撩(小魁星式) 十六、右弓步撩(海底捞月)

第三组 十七、转身回抽(射雁式) 十八、并步平刺(白猿献果) 十九、左弓步拦(迎风掸月) 二十、右弓步拦(迎风掸月) 二十一、左弓步拦(迎风掸月) 二十二、进步反刺(顺水推舟)二十三、反身回劈(流星赶月) 二十四、虚步点剑(天马行空)

第四组 二十五、独立平托(挑帘式) 二十六、弓步挂劈(左车轮剑) 二十七、虚步抡劈(右车轮剑)二十八、撤步反击(大鹏展翅) 二十九、进步平刺(黄蜂入洞) 三十、丁步回抽(怀中抱月)三十一、旋转平抹(风扫梅花) 三十二、弓步平刺(指南针) 收势

32式太极剑背向口令

第一式:并步点剑;第二式:独立反刺;第三式:仆步横扫;第四式:向右平带;第五式:向左平带;第六式:独立抡劈;第七式:退步回抽;第八式:独立上刺。第九式:虚步下截;第十式:左弓步刺;第十一式:转身斜带。

第十二式:缩身斜带;第十三式:提膝捧剑;第十四式:跳步平刺;第十五式:左虚步撩;第十六式:右弓步撩;第十七式:转身回抽;第十八式:并步平刺;第十九式:左弓步拦;第二十式:右弓步拦;第二十一式:左弓步拦;第二十二式:进步反刺。

第二十三式:反身回劈;第二十四式:虚步点剑;第二十五式:独立平托;第二十六式:弓步挂劈;第二十七式:虚步抡劈;第二十八式:撤步反击;第二十九式:进步平刺;第三十式:丁步回抽;第三十一式:旋转平抹;第三十二式:弓步直刺。

经常练习太极剑可以畅通经络,通过太极剑的动作可以使动脉血管变得柔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剑可以舒展自己的身法,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太极剑的步子十分灵活稳健,剑法忽刚忽柔,忽隐忽现,富有变化,练习的时候要做到以身带剑,周身一致,圆转自然。

32式太极剑谱及武术动作要领

32式太极剑谱及武术动作要领

 太极剑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太极剑也是太极中的短兵器之一。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32式太极剑谱及武术动作要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备式:

 两脚并立,面向正南,身体正直,眼睛平视,虚翎顶颈,

 两臂垂侧,左手持剑,剑尖向上,右手剑指,手心向内。

 起势(三环套月):

 ①左脚开步;要点:点起点落。

 ②两臂前举,曲蹲下按;

 ③转体摆臂,丁步挑掌;

 ④曲肘上步,弓步揉推(前指);要点:定势方向正东。

 ⑤盖步穿剑,坐盘展臂;

 ⑥曲肘上步,弓步接剑。要点:弓步时两脚的横向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

 1、并步点剑(蜻蜓点水):

 要点:点剑时,要以拇指、无名指和小指着力,力点在剑尖。

 2、独立反刺(大魁星式):

 ①撤步抽剑;要点:右脚后撤时,脚前掌先着地,脚尖外撇45°左右。

 ②扣脚提剑;

 ③收脚挑剑;

 ④提膝反刺。要点:左膝要尽量上提,小腿和脚掌微向里扣护裆。左膝要正向前方,与左肘上下相对,右手举剑,手心朝外,剑身水平。

 3、仆步横扫(燕子抄水):

 ①撤步劈剑;

 ②仆步压剑;

 ③撇脚扣脚扫剑;

 ④弓步定势。

 4、向右平带(右拦扫):

 ①收脚收剑;要点:右手手心朝上。

 ②上步送剑;要点:上步的方向与中线成30°(偏右)左右。

 ③弓步带剑。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下,直线平带。

 5、向左平带(左拦扫):

 ①收脚收剑;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下。

 ②上步送剑;要点:上步的方向与中线成30°(偏左)左右。

 ③弓步左带。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上,直线平带。

 6、独立抡劈(探海势):

 ①收脚转体,合手抡剑;

 ②上步举剑;

 ③独立劈剑。要点:左膝要尽量上提,小腿和脚掌微向里扣护裆。

 7、退步回抽(怀中抱月):

 ①退步提剑;要点:剑柄高度同眼高。

 ②虚步抽剑。要点:剑尖高度同头高。

 8、独立上刺(宿鸟投林):

 ①转体垫步;要点:方向正东。

 ②提膝上刺。要点:剑尖高度比头高。

 9、虚步下截(乌龙摆尾):

 ① 撤步转体摆剑;要点:右手手心朝里。

 ②虚步下截。要点:右虚步的方向是东偏北约30°;转头目视的方向是东偏南45°;两脚的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

 10、左弓步刺(表龙出水):

 ①退步提剑;要点:剑尖指向左前方约30° ,剑刃朝上。

 ②扣脚转体撤剑;

 ③收脚收剑;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上。

 ④弓步平刺。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两脚的横向距离约为30厘米。

 11、转身斜带(风卷荷叶):

 ①扣脚收剑;

 ②提膝送剑; 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下。

 ③转体右带;要点:上步的方向为西偏北约30°

 ③弓步定势。

 12、缩身斜带(狮子摇头):

 ①提脚收剑;

 ②撤步送剑;

 ③丁步左带。要点:右手翻掌手心朝上。

 13、提膝捧剑(虎抱头):

 ①撤步送剑;要点:合手剑刃朝上。

 ②虚步分剑;

 ③提膝捧剑。要点:左膝要尽量上提,高过水平线。

 14、跳步平刺(野马跳涧):

 ①落脚收剑;

 ②捧剑前刺;要点:剑的高度与胸平。

 ③跳步分剑;

 ④弓步平刺。

 15、左虚步撩(小魁星式):

 ①收脚绕剑;要点:右手先提剑,划弧经面前与左手相合。

 ②垫步绕剑;

 ③虚步左撩。要点:虚步方向正西。

 16、右弓步撩(海底捞月):

 ①收脚转体绕剑;

 ②垫步绕剑;

 ③弓步右撩。要点:坐胯沉肩,剑尖略低于手腕。

 17、转身回抽(射雁式):

 ①扣脚转体收剑;要点:剑柄高同耳朵,眼看剑尖方向。

 ②撇脚弓步劈剑;要点:弓步方向和劈剑方向为东偏南约30°。

 ③后坐抽剑;

 ④虚步前指。要点:虚步的方向和剑指所指的方向为东偏南约30°(15°)。

 18、并步平刺(白猿献果):

 ①转体移步;

 ②并步平刺。 要点:平刺时手心朝上,两腿立直,剑同胸高。

 19、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①转体绕剑;

 ②上步绕剑;

 ③弓步拦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 ,剑柄对着左额角,注意要沉肩。

 20、右弓步拦(迎风掸尘):

 ①撤脚绕剑;

 ②收脚绕剑;

 ③弓步拦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南约30° ,剑柄同头高且对着右额角,注意要沉肩。

 21、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①撤脚绕剑;

 ②收脚绕剑;

 ③弓步拦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 ,剑柄对着左额角,注意要沉肩。

 22、进步反刺(顺水推舟):

 ①盖步收剑;要点:两手在腰间合手,剑要贴身。

 ②转身后刺;要点;此时为高歇步,重心在两脚之间,眼看剑尖方向。

 ③弓步反刺。 要点:剑柄同头高,剑尖高同喉部。

 23、反身回劈(流星赶月):

 ①扣脚转体收剑;

 ②提脚举剑;

 ③弓步劈剑。要点:弓步的方向为西偏北约30° 。

 24、虚步点剑(天马行空):

 ①落指收脚;

 ②转体分手(举剑);要点:左脚跟落地,方向正南。

 ③弓步落剑;

 ④虚步点剑。

 25、独立平托(挑帘式):

 ①插步绕剑;要点:手的动作是:右手一个腕花后两手相合。

 ②转体平抹;

 ③提膝托剑。

 26、弓步挂劈(左车轮剑):

 ①转体挂剑;

 ②弓步劈剑。 要点:方向正西。

 27、虚步抡劈(右车轮剑):

 ①撇脚转体抡剑;

 ②上步举剑;

 ③虚步劈剑。 要点:注意与点剑的区别。

 28、撤步反击(大鹏展翅):

 ①提脚合剑;

 ②撤步击剑。要点:撤步时脚前掌先落地,撤步和击剑的方向为东北方。

 29、进步平刺(黄蜂入洞):

 ①扣脚回抽;

 ②提脚横剑合手;

 ③垫步收剑;

 ④弓步平刺。

 30、丁步回抽(怀中抱月)

 31、旋转平抹(风扫梅花):

 ①摆步横剑;

 ②扣步抹剑;要点:两脚尖相对成八字形 。

 ③虚步分剑。

 32、弓步直刺(指南针):

 要点:左脚提起收至右脚内侧后再向前迈出;左剑指先收至腰间,再附于右腕一齐将剑刺出,剑柄正对胸前不可偏左或偏右。

 收势

 ①后坐接剑;

 ②跟步收势;要点:左手从眼前划弧收到体侧,右手跟着划弧收到体侧,高度同耳朵。

 ③并步还原。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圆弧运行,与身相合

 剑法运行的重要形态离不开圆弧,其中包括平圆、立圆、斜圆以及各种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圆。圆弧是剑法循规蹈矩的轨迹,也是其基本动作的规范。要做到遵守规范,就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剑行走圆弧,二是与身相合。圆弧虽有大有小,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圆弧,也要注意表现清晰。与身相合,要求既要剑行贴身,又要与身平行。因此,走圆弧,与身合,需将剑身把握平稳,不得随意变形。

 2、剑行圆活,松活握剑

 太极剑法有“剑如飞凤”之称,其剑行灵巧而圆活,这种“飞风”一般的表现又皆在于手及手腕的轻巧变化上。初学时,握剑手不够松活,剑行滞顿,随着动作的不断熟练,就要在松活握剑上加强练习。在剑法运行中,不同的.剑法有不同的握剑法,如钳握法、提握法、垫握法、反握法等,但无论何种握法,其手指及手腕总是要随着剑行在不断灵活变化。这种灵活变化被称作“活把”,活把的要领即手心要空,手腕要松,手指要灵。做到这三点,即做到了松活握剑,剑行也就有如“飞凤”—般。

 3、路线清楚,攻防明确

 剑法不同的运行路线是剑法各自循规蹈矩的轨迹与规范。路线清楚的目的在于分清剑法,明确攻防含义。如撩剑和拦剑法运行路线十分相似,而两种剑法的攻防含义各异,运行路线的意识及“发力”也就有所分别。其中撩剑在于进攻,剑尖向前,重在手腕发力;拦剑在于防守,意在拦架,剑身要斜置,形成防守屏障,重在前臂托举发力。练习时,不能只作“飞凤”,而没有攻防。没有攻防,剑法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4、剑指随动,不可停滞

 剑指是剑法运行的重要衬托,剑行不滞,剑指也要随动而动。太极拳之要诀:“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当剑指运行时总有一些过路点,这些过路点是运行点,而不是“停车”点。因此在把握剑指运行时,必须与剑行同动同行,同时到位,同时定型。

 5、眼神相随,眼神领先

 “眼无神,拳无魂。”眼神呆滞是剑法练习中的一大弊病。练习剑法必须要有眼神的随动与领先,有了眼神,才能有剑法的精气神。眼神对动作的指令和配合大体是:凡剑法向后运行,眼神则随之而相随;凡剑法向前运行,眼神则提前领先。眼神是剑法之神,习练者万不可养成错误习惯,将剑法练成士剑无神的“木偶剑”。

;

32式太极剑口诀表

1、第一组:一、并步点剑(蜻蜓点水)

二、独立反刺(大魁星式)三、仆步横扫(燕子抄水)四、向右平带(右拦扫)五、向左平带(左拦扫)六、独立抡劈(探海势)七、退步回抽(怀中抱月)八、独立上刺(宿鸟投林)

2、第二组:九、虚步下截(乌龙摆尾)十、左弓步刺(青龙出水)十一、转身斜带(风卷荷叶)十二、缩身斜带(狮子摇头)十三、提膝捧剑(虎抱头)十四、跳步平刺(野马跳涧)十五、左虚步撩(小魁星式)十六、右弓步撩(海底捞月)

3、第三组:十七、转身回抽(射雁式)十八、并步平刺(白猿献果)十九、左弓步拦(迎风掸月)二十、右弓步拦(迎风掸月)二十一、左弓步拦(迎风掸月)二十二、进步反刺(顺水推舟)二十三、反身回劈(流星赶月)二十四、虚步点剑(天马行空)。

三十二式太极剑带口令是什么?(李德印32式太极剑的内容简介)

好了,关于“32式太极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32式太极剑”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