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新闻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是什么?)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毛泽东于1949年4月19日所写的一首诗。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诗...

对于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是什么?)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毛泽东于1949年4月19日所写的一首诗。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其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意思是: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说明一个人要淡泊名利。在逆境中磨炼出你的意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眼光放远一些,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是什么

“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近代诗人、思想家 、政治家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意思是永远应该放开眼界,以阔大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该诗是近代毛泽东于1949年所作,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创作背景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柳亚子在《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一诗中表露出一些消极的思想感情。他自视极高,认为自己很有才能,自比驳倒了善讲《易经》的五鹿充宗的汉代大学者朱云,但由于柳先生有那些患得患失的知识分子的通病,想追求上等待遇,要求出入有小车,所以当个人的要求和欲望一时得不到满足,便像战国时代投靠孟尝君而未被重用的冯谖那样弹着剑柄发牢骚。毛泽东在这一层首先针对柳先生这方面的表现,劝告他不要发牢骚,指出牢骚过多会影响健康。“防肠断”一语双关,即指要防止身体健康受损,又指防止政治上产生不良后果。接着指出应该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周围的种种客观事物,不要眼光短浅,要大度一些,眼界宽些、远些,不要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应当以国事为重。这两句的劝说,对柳先生的消极思想,可算是对症的苦口良药。这里是诗眼,是全诗的主题所在,措辞委婉,但道理却十分深刻。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何处?

1、莫为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毛泽东写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是什么?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如下: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作品出处

出自《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近代诗人毛泽东于1949年4月19日所写的一首诗。

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词句注释

①饮茶粤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于1925年至1926年间在广州的交往。粤海:广州。

②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亚子索讨诗作,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渝州:重庆。

③叶正黄:秋天。

④牢骚:1949年3月28日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见附诗。

⑤长:通“常”。

⑥放眼:放宽眼界。

⑦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

⑧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作品译文

我们初次相识,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我从第一次来北平,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在这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创作背景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作品赏析

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表达了对柳亚子等倾向革命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深切关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

首联两句回忆同柳亚子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相见,表明彼此并非初交。

颔联点到正题,对柳亚子说明读到他的诗了,也仍然是忆旧。只是首联是回忆两人的交往,颔联是回忆自己的行踪。联系起来看说明在革命战火斗争的烽火中,朋友聚散之不定,相逢之不易。但在31后重到北京的时候,朋友又相见了,而且得到了对方的诗篇。柳亚子原诗里“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是对他早年参加革命活动的回忆,写这些表明他对革命有功,而认为党和国家遗忘了他的贡献。毛泽东在诗中同他做一番叙旧,就暗示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他过去同情革命、赞助革命的经历。

颈联是全诗的主旨,是针对柳亚子来诗所表现的思想情绪进行正面的批评和规劝。诗人说,应该放开眼界,从远处,大处着眼,也就是从未来从全局着眼,胸襟开阔,保持健康的心态。

尾联劝柳亚子留在北京,不要回家,实际上是劝他不要消极隐居遁世,并且安排柳亚子居住到颐和园,就在昆明湖边,使他认识到党对他是照顾周到,优待有加的。

这首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人唱和之作。毛泽东的和诗针对原诗作者刘亚子牢骚愈盛而身体愈下的状况,借唱和的方式叙旧谈心,进行坦诚恳切的开导规劝,表达了对挚友的一片爱护之情。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全诗有意淡化了二人间三次交往的政治内容,而强调友人间的文化层面,从而使这首诗带有较浓的人情味,深深体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

名家点评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丁三省《毛泽东诗词精读》:“毛泽东的几首赠答奉和之作,则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各具特色的杰作。他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在他的几首七律和赠答唱和诗中更是别具一格的精品。”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前半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后半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登飞来峰》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原文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翻译

我们初次相识,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我从第一次来北平,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在这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登飞来峰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2、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百度百科——登飞来峰

百度百科——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是什么?)

好了,关于“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