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动态

徐悲鸿有哪些作品 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徐悲鸿的成名作是什么?)

1、《奔马图》。《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在1941年的秋季创作的,作品中运用了饱满且奔放的墨色来勾勒马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线条刚劲有利,富于动感。整体画面...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徐悲鸿有哪些作品 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徐悲鸿的成名作是什么?)

徐悲鸿有哪些作品 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

1、《奔马图》。《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在1941年的秋季创作的,作品中运用了饱满且奔放的墨色来勾勒马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线条刚劲有利,富于动感。整体画面有着很强的头上感,让人感觉马要冲破画面。

2、《珍妮**画像》。《珍妮**画像》是徐悲鸿先生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这幅画作创作与1939年,画中的女子珍妮**是当时星洲名媛。后来,抗战期间,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而将此画义卖捐赠。

3、《负伤之狮》。《负伤之狮》是徐悲鸿在1938年创作的,当时的中国被日寇侵占打扮,国家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悲愤不已,创作出这幅作品。画中的雄狮负伤,正在回收翘望,其中蕴含着无限的深意。

徐悲鸿油画代表作品是

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品是《田横五百士》。

《田横五百士》是画家徐悲鸿1930年完成的大型历史题材布面油画。该画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是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品。

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表现出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徐悲鸿创作此画时,正值中国政局动荡,日寇开始在中国横行,徐悲鸿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

《田横五百士》所描绘的是《史记·田儋列传》中的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战士为他送行的情景。

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画了不屈的激情。田横身着红袍,挺胸昂首,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他的眼睛里闪着凝重、坚毅、自信和视死如归的光芒。壮士中白发老者沉默低首,垂髫者掩面而泣,忧伤无限;远处更多的勇士在表示愤怒和反对他的离去。

一瘸腿老者,右手拄杖,左手微伸,嘴角嗫嚅,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似再向田横做最后的劝说。执剑的壮士,双手似乎要将剑身攫折,无助和悲戚的目光射向画面之外,他们仿佛已感觉到这已是最后的诀别。在田横身侧画面的右下角,一个**和一个老妪身拥着一个幼童昂首注视着田横。

《田横五百士》的历史背景

《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出处是《史记》上的《田儋列传》。田横是秦代末年齐国的旧王族,继田檐之后为齐王。汉高祖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小岛上(今称田横岛),刘邦听说田横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去说服田横,赦他的罪,召他回来,欲封其王或侯,否则威胁将要诛灭他们。

但田横在走到“尸乡”时,终因不肯屈服于刘邦的*威而自杀。岛上五百壮志得知后也随其后而自杀,表现了田横及其子民的“威武不屈”的“高节”,这也是千百年来,优秀中华民族的许多仁人志士所拥有的、当民族处于外忧内患之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高节”。所以《田横五百士》的创作有其历史性内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的作品有那些?

《马》

1918年赴北京,发表《文华殿所藏书画》、《画之美与艺》

1923年以油画《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展。

1924年有佳作《抚猫人像》、《萧声》、《马符和马》和《远闻》问世。

1926年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悲鸿绘集》。

1928年开始创作取材《史记》的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士》。暑假,赴福州作油画《蔡公时被难图》

1929年作中国画《六朝人诗意》。

1931年完成大幅中国画《九方皋》。

1932年作中国画《雄鸡一声天下白》、《沉吟》,油画《月夜》。

1933年完成取材《书经》的大幅油画《徯我后》。5月至6月,在法国国立外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绘画展。徐悲鸿以《九方皋》、《古都回忆》、《颟顸》、《枇杷》、《雄鸡》、《湖畔》、《鸭》、《六朝人诗意》、《水牛》、《庐山五老峰》、《马》、《狮》、《群鹅》、《南京一多》、《猫》共15幅作品参展。《古都回忆》一画尤其受到法国报纸的赞美,其柏树被称为“堪与巴比松画派大师卢梭的橡树相媲美”。

1935年10月,带学生到天目山写生,作油画《天目山风景》,中国画《天目山老殿》。

游峨眉山,作中国画《惟石岩岩》。赴广西,作国画《漓江野渡》、《鱼鹰》、《墨猪》、《桄榔树》、《虎与兔》。

促成在南京和上海的苏联版画展,并为展览撰写序言。

徐悲鸿的成名作是什么?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奔马图》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群马》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九方皋》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田横五百士》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6?1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史记?6?1田儋列传》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文末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可见徐悲鸿作此画是受太史公的感召。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

《负伤之狮》

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含着无限的深意。他在画上题写:“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以聊抒怀。”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

《愚公移山图》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徐悲鸿其他作品

《玉簪花》、《狮吼》、《萧声》、《桂林风景》、《喜马拉雅山之晨》、《喜马拉雅山之林》、《月色》等。

相关出版物

徐悲鸿画过的题材有

徐悲鸿画过的题材有八骏图、珍妮**画像、晚秋栖霞图轴、春山十骏图。

八骏图:

八匹骏马身姿矫健,自然灵动,无拘无束飞驰于草地上,这幅画是徐悲鸿画马的经典力作,通过画也能够展现出徐悲鸿先生内心的精神世界。

珍妮**画像:

珍妮**自画像,它创作于徐悲鸿44岁,这幅画融合了西方油画的写生和中华传统水墨的渲染、白描技法,中西结合让传统肖像画创作得到了创新,更具艺术特色和感染力。

晚秋栖霞图轴:

晚秋栖霞图轴是徐悲鸿先生非常出名的风景画,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树木以自己的绿装红叶装点着大自然的色彩,而徐悲鸿则以生动的笔墨创作了不朽的艺术篇章,为栖霞山的绚丽风景增辉生色。

春山十骏图:

春山十骏图是徐悲鸿先生非常出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十匹马画的栩栩如生,马神态各异,备受内外界一致好评,这幅画曾在拍卖会被国内买家以高价所获,现成为莞城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徐悲鸿简介:

1、时间经历。

徐悲鸿于1919年2月,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美术作品,创作了很多作品,1953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2、创作特点。

徐悲鸿先生投身美术创作和教育直至终生,他提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在教学上引导学生提高全面学养,求真求美,他提出“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理念,他的艺术从中国画起步,因此对中国画的历史和价值有自己的评价。

3、画风特点。

徐悲鸿长于素描、油画、中国画。徐悲鸿的素描作品将中国绘画的“线描造型”和西方的“明暗结构”有机结合,展现出中国造型艺术的神韵,在油画和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上,他观察分析色彩极为严谨,在色调处理上注重冷暖对比。

徐悲鸿油画代表作品

徐悲鸿油画代表作品是《奔马图》。

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汉族,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并与厉麟似等联合发起创立了中意文化协会。

人物影响

作为丹青巨擘,徐悲鸿倡导革新,针对时弊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他那振兴中国艺术的理想和革新中国画的正确主张,在与重重阻力的艰苦斗争中得以不断发展和弘扬。

知名评论家王进玉认为,徐悲鸿的最大贡献在于对中国画的改革(良),这种改革(良)对当时,包括对现在,无疑是一种发展和进步。

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也表示,徐悲鸿躬体力行地引进写实主义,倡导中国画革新,推行现实主义教育体系,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和在艺术教育上的开拓性贡献,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美术,无愧于一代宗师的称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悲鸿

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名画是?

徐悲鸿十大名画如下:

1、《珍妮**画像》。这幅是徐悲鸿比较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画之一。它创作于徐悲鸿44岁,为画中女主人男友委托徐悲鸿所作。这幅画融合了西方油画的写生和中华传统水墨的渲染、白描技法,中西结合让传统肖像画创作得到了创新,更具艺术特色和感染力。

2、《田横五百士》。它是徐悲鸿的成名作,画中讲的是秦末齐国王田横被刘邦击溃后,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海岛的故事。

3.《晚秋栖霞图》。此图是他游南京栖霞山后所绘,立意新颖,取景独特。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树木以自己的枝繁叶茂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以自己的绿装红叶装点着大自然的色彩,而徐悲鸿则以生动的笔墨创作了不朽的艺术篇章,为栖霞山的绚丽风景增辉生色。4.《春山十骏图》。这幅画堪称是徐悲鸿的代表作,画中的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备受内外界一致好评。这幅画曾在拍卖会被国内买家以高价所获,现成为莞城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5、《九州无事乐耕耘》。这幅农耕题材的画幅以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创作出来,在他的作品是很少见的,也算是比较珍贵的。

6、《巴人汲水图》。它共有两幅,画中真实展现了抗日时期民众艰难的生存景象,是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

7、《九方皋》。徐悲鸿将画中的马用人格化的手法来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这幅画构思巧妙,色旨调和,反映了徐悲鸿炉火纯青的画技。8.《愚公移山》。这幅画讲的是古代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它展现了近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9、《泰戈尔像》。这幅画运用了素描、脸部染色与线的创作手法,具有典型的徐悲鸿风格,是他写生肖像画的代表作品。

10、《八骏图》,八匹骏马身姿矫健,自然灵动,无拘无束飞驰于草地上,这幅画是徐悲鸿画马的经典力作,,体现了他画马的超高水准。

徐悲鸿有哪些作品 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徐悲鸿的成名作是什么?)

好了,关于“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