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和亲公主的结局怎么样(千金公主和亲后家破国灭,最后是如何惨死夫手的?)
这位和亲公主在和亲对象逝世之后又按照当地风俗改嫁给了对方的孙子,最后因病去世。刘细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公主,她虽然是宗室女子,但是因为她父亲江都王曾犯上作乱而沦落...
对于历史上和亲公主的结局怎么样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历史上和亲公主的结局怎么样
这位和亲公主在和亲对象逝世之后又按照当地风俗改嫁给了对方的孙子,最后因病去世。刘细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公主,她虽然是宗室女子,但是因为她父亲江都王曾犯上作乱而沦落为罪人之后。后来汉廷因要对付匈奴而欲拉拢地处西域的乌孙国,由于当时的乌孙正处于内乱与外患之中,所以汉廷的示好态度正好给了它希望。
为了有强大的盟友可以依仗,乌孙派出使者携带众多良驹前来拜访汉朝。该使者抵达汉朝之后向汉武帝表达了乌孙想要与汉朝联盟的意愿,而汉武帝对此自是喜闻乐见。双方商讨之后决定汉廷派遣一位公主前往乌孙和亲,而乌孙则要为汉廷提供一千匹马以作聘礼之用。在有了这个决定之后,汉武帝便开始与朝臣商讨具体的和亲人选。最后在经过一番挑选之后刘细君受封成为公主,并被派往乌孙。
与刘细君和亲的对象是乌孙国王猎骄靡,当时猎骄靡的年纪已经年过半百。而且匈奴在得知乌孙与汉朝和亲联盟的消息之后也是感觉到了危机感,所以匈奴人也遣人前来乌孙和亲。最后单于女儿与刘细君分别担任猎骄靡的左右夫人。汉武帝在刘细君和亲之后因考虑到她在乌孙人生地不熟且语言又不通,所以每年都会送诸多东西前往乌孙以解刘细君的思乡之情。
不过由于当时猎骄靡当时已经年老,所以他便想让刘细君改嫁给自己的孙子。但是一直以来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刘细君却对此十分排斥,但是汉武帝却要求她遵从乌孙国的风俗改嫁。为此猎骄靡去世之后他的孙子不光继承了他的王位,同时也迎娶了刘细君。刘细君在改嫁之后只育有一个女儿,之后没几年便病故了。
和亲公主的命运有多惨?
在影视剧中,古代的公主向来都是养尊处优,地位高高在上,是全天下女子的羡慕的对象。那么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和亲公主下场悲惨呢?和亲政策基本上算是贯穿了中国的封建时代,他是朝廷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联姻政策。在古代的帝王看来,和亲大多被迫无奈的,毕竟和亲是下嫁,而少数民族他们则是迎娶。
事实上,大多数和亲公主的命运都比较悲惨,那么,古代为什么要奉行这一屈辱政策,究其缘由,有以下三点。?
一:作为政治牺牲品,无选择权利
相信很多人看过《鹿鼎记》吧,在电视剧中,建宁公主为了逃避和吴应熊(吴三桂的儿子)的婚姻,最后嫁给了韦小宝,那么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怎么样呢?在历史上,并没有韦小宝这个人,自然谈不上嫁给韦小宝了,事实上,她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了。当初为了笼络吴三桂这个汉人王,作为政治牺牲品的建宁公主嫁到了吴家。
起初,虽然作为政治婚姻,还算甜蜜,后来吴三桂举起了反清大旗,作为政治牺牲品的她无能为力,眼看着丈夫和儿子被抓进了大牢。其后,丈夫被处以绞刑,儿子自杀,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并没有嫁给韦小宝去逍遥快活,而是独自一人为吴应熊守寡了30年。
二、封建礼教对她们造成的迫害
在封建王朝,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女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整个社会风气也都是重男轻女,就算是皇上的女儿,一生也是与政治所挂钩的,她们的一生不由自己做主,由国情说的算。大家都知道的昭君出塞,是有名的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事例,为了维持了两国之间的短暂和平,本来是宫女的王昭君被画师陷害,成为了和亲公主,她为了和平,义无反顾。今天给大家说的是另一个昭君。
大部分和亲公主在和亲后嫁给少数民族首领后只侍奉一代,可部分人还得继承给下一任首领。这里的王昭君就是这样。在第一人单于死后,她作为战利品被继承给了第二任单于。在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很是严重,严重禁锢了妇女的思想,当时盛行的是一女不侍二夫,可昭君身在异域,这也没办法,只得二嫁,这就体现的是中原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风俗的冲突。
三:容易受到政治倾轧打击
在和亲中,没人会把公主当人,她只是作为两方交易的物品,在某些朝代,她们的生活更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跳舞。一个不对,就会被杀或者是被首领赐予了他的手下们。在异域,皇女成了婢女,真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但两方再次爆发矛盾或战争,这些和亲公主作为中介,毫无缓冲余地,她们面对的只有死亡。以当代的行为准则来看,这种和亲政策自然是毫无人性,是对女性极大的不尊重,是古代帝王拿女儿换国家短暂和平的一种做法。
以上三点缘由就是古代公主为何要和亲,和亲大多下场悲惨,命运凄凉的原因。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十年后丈夫就去世了,她最终结局如何?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此话听起来非常扎心,却是一种无法反驳的事实。唐朝贞观年间,在唐太宗和群臣的努力下,国力逐渐强盛,可谓是兵强马壮。然而,边关并不太平,尤其是北方吐蕃政权,对大唐的威胁与日俱增。
为了不动干戈解决这个问题,文成公主奉命入藏和亲,嫁给松赞干布。远离故土,踏上和亲之路,文成公主或许很伤心难过,但她没有别的选择,若能换来太平盛世,一切都值得。十年后,丈夫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而且年轻,从此就没了丈夫,那么她最终结局如何呢?
通常而言,只要王朝足够强大,肯定不会采取和亲政策。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史书称他骁武绝人,通达工艺、历算,三次向唐朝派出使者,希望迎娶一位公主。对于这种要求,唐太宗一开始并未答应,直接一口回绝,搞得松赞干布感觉很没面子。
过了四年,吐蕃军队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此后仍然没有停止进军,直逼大唐边关,并放出狠话,若不答应和亲之事,那就战场上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唐军的战斗力相当强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敌军打得落荒而逃。
听说大唐名将侯君集即将赶到,松赞干布惊慌失措,知道不是唐军的对手,立马下令全军撤退。脸皮比城墙还厚的他,派人到长安谢罪的时候,竟然又请唐太宗赐婚,并且带着丰厚的聘礼。杀人不过头点地,唐太宗认为松赞干布还算识相,三番两次请求和亲,不如顺水推舟成全他,如此便可确保边关的稳定。
经过一番考虑,唐太宗不忍心把女儿远嫁,就找来一位宗室女子,据说任成王李道宗的女儿,封她为文成公主,然后嫁到吐蕃。远嫁的文成公主,婚后生活还算不错,至少松赞干布比较爱她,《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自从成了唐朝的女婿,松赞干布老实多了,做事非常规矩,唐太宗亲征凯旋归来,松赞干布打心底开心,连忙派人送来金鹅庆贺,并写道:“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古代和亲公主,能获得真正爱情的不多,文成公主则是其中之一。尽管松赞干布知道她并非皇帝的亲生女儿,却对她非常宠爱,喜欢她的贤良淑德,喜欢她的聪明才智,不惜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物力,专门给她修筑豪华宫殿,也就是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公元650年,三十三岁的松赞干布英年早逝,文成公主才二十五岁,两人在一起生活十年整。她不忘背负的使命,在吐蕃传播中原文化,促进当地各方面发展。三十年后,文成公主不幸患上天花,这在当时属于不治之症,没多久因病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
如今上千年过去了,世人没有忘记文成公主的贡献,关于她的故事和传说广为流传,在藏传佛教中,她被称为绿度母的化身。(绿度母:相当于观音菩萨)。
千金公主和亲后家破国灭,最后是如何惨死夫手的?
和亲,是古代两国之间为了和平友好相处,将皇室家族女子封为公主,嫁给对方皇帝、首领或皇室子弟的一种政治联姻制度。据不完全统计,从汉朝到清朝,史书上有记载的和亲公主就有130多位。
和亲公主作为政治联姻的产物,虽然嫁入异国皇室,衣食无忧,但远嫁异国他乡,往往面临语言不通、气候环境不适、异族习俗不同等重重困难,很难有真正的感情、幸福可言。
只是,作为政治婚姻,她们肩负和平使命,只能忍辱负重,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历史也证明,绝大多数和亲公主的结局都比较悲惨。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和亲公主相比,她的命运更为悲惨、坎坷,也更具传奇色彩?为了家国平安,她和亲外嫁,仅过了一年,就传来了家破国亡的消息;面对国仇家恨,她奋起抗争,无奈力不从心,险被仇家赶尽杀绝;为了复国大计,她忍辱负重,认贼为父,最终却因生活失节,死于丈夫的利刃之下。她叫宇文氏,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侄女、赵王宇文招之女,史称千金公主。
1、和亲突厥,家破国亡,奋起抗争遭惨败
南北朝时期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南北朝进入?后三国?时期。其后,北方的东魏、西魏先后被北齐、北周篡立,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宇文邕统一北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活跃于塞北的突厥政权实行了和亲结好政策,使其边塞无忧,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军事,壮大国力。
北周灭齐后,蠢蠢欲动的突厥又开始侵犯中原。雄才大略的宇文邕挥师北上,却不幸染病,于公元578年病逝于北征途中,其子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
宇文赟是有名的昏君,即位后沉溺酒色,荒*无度,根本顾不上北征之事。次年,突厥佗钵可汗遣使前来求婚,周宣帝宇文赟本就无心北征,便顺水推舟,答应了突厥的求亲,将自己的堂妹、赵王宇文招之女宇文氏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佗钵可汗。
为消除隐患,北周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要求突厥将依附于突厥的原北齐残存势力高绍义遣送北周,否则和亲免谈。但佗钵可汗不同意,和亲一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次年,即公元580年,突厥佗钵可汗病逝,其侄子沙钵略可汗即位,再次向北周求婚,仍不遣送高绍仪,周廷派大将贺若谊前去周旋,突厥才将高绍仪遣送北周。千金公主宇文氏也拜别父母亲人,踏上了和亲突厥之路。
大象元年,他钵复请和亲,帝策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以嫁之,并遣执绍义送阙。他钵不许,仍寇并州。二年,始遣使奉献,且迎公主为亲,而绍义尚留不遣。帝又令贺若谊往谕之,始送绍义。?(《北史》)宇文氏和亲之前,北周朝廷已经出现了新变化?荒*无度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年纪轻轻就被酒色掏空了身体,已于579年病逝,其长子、年仅8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
宇文赟的岳父、左丞相杨坚矫昭辅政,借机把持了朝政。新帝年幼,政局混乱,杨坚篡周自立的野心日益显露。
面对皇室危难,北周外戚尉迟迥率先起兵,联络部分反对杨坚专权的藩王发兵征讨杨坚。
为防变乱,杨坚先是以千金公主将要和亲外嫁为由,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周室势力最强的五王召至都城,将其控制起来。?周氏诸王在籓者,高祖悉恐其生变,称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隋书》)?坚恐诸王在外生变,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为辞,征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资治通鉴》)
之后,杨坚挟幼帝号令内外,迅速组织平叛,很快将尉迟迥等反杨势力平定。
叛乱平定后,杨坚又以谋反罪名,将周室五王以谋反罪名全部诛杀,至此,杨坚已经扫清了篡权路上的全部障碍。
公元581年,杨坚篡周自立,建立隋朝,北周正式灭亡。此时,距千金公主和亲突厥仅仅一年。
远嫁塞外和亲、担负两国和平友好使命的千金公主,突闻故国灭亡、家族被屠的噩耗,悲痛欲绝。她痛恨国贼杨坚篡国灭族的恶行,暗暗下定了报仇复国的决心。
千金公主不仅年轻漂亮,而且聪明机智,很受丈夫沙钵略可汗的宠爱。为雪家仇国恨,她鼓动丈夫出兵攻隋。而此时,杨坚忙于应付国内乱局,也忽略了对突厥的礼遇和安抚,沙钵略可汗便以为妻子复仇为名,联合原北齐大将高宝宁出兵40万,大举南侵。
隋主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千金公主伤其宗祀覆没,日夜言于沙钵略,请为周室复雠。沙钵略谓其臣曰:?我,周之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乃与故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为寇。?(《资治通鉴》)杨坚采取谋臣长孙晟的?远交近功、分化离间?策略,笼络沙钵略可汗手下的突利可汗和阿波可汗,使其依附隋朝;又离间势力强大的达头可汗,使沙钵略可汗内部互相猜疑,互相攻击,很快分化瓦解。沙钵略可汗孤立无援,大败而归,最后不得不和隋朝议和。
2、忍辱负重,认贼作父,图谋复国中奸计
尽管第一次复仇失败,但千金公主内心的仇恨之火并没有熄灭。她深深地明白,突厥内部的分裂、丈夫被孤立,都是隋朝的计谋策略。
要实现雪耻之恨,唯一的希望还是要依靠突厥的力量,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保存并发展丈夫的势力。
为了帮助丈夫走出困境,她把满腔的仇恨压在心底,给隋文帝杨坚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是北周公主,虽然北周灭亡,但自己仍然肩负和亲友好使命,愿意改姓杨氏,做皇帝的女儿,继续维护两国和平。
隋文帝也清楚,此时要想完全消灭突厥,并不现实,于是就顺水推舟,答应了千金公主的请求,收其为养女,改姓杨氏,赐其为大义公主,并派使者徐平和出使突厥,两国罢兵和好。
会千金公主上书,请为一子之例,文帝遣开府徐平和使于沙钵略。?(《北史》)其后,隋朝和突厥保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双方你来我往,多次互访。但杨坚和千金公主心里都明白,双方讲和只是表面文章,是面和心不和,一旦时机成熟,恨不得一口吃了对方。
公元587年,沙钵略可汗病亡,传位其弟处罗侯,即叶护可汗。仅过了一年,叶护可汗西征阵亡,沙钵略之子雍虞闾即位,是为都蓝可汗。
根据突厥部落收继婚制的传统习俗,千金公主(大义公主)又下嫁都蓝可汗为妻,暂时仍然和隋朝保持和平相处的外交关系。
北方暂时和平,为隋朝平定南朝陈国创造了良好的机会。589年,隋朝南征灭陈,统一全国。
接下来,他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北方的隐患?突厥了。
杨坚深知,自己为了篡周,将北周皇室屠杀殆尽,如此深仇大恨,千金公主必会耿耿于怀,总有一天,她会再次鼓动突厥南下攻隋,必须早日除掉这个隐患。
而千金公主为了家仇国恨,忍辱负重?改姓仇敌杨姓,接受大义公主封号,下嫁前夫之子都蓝可汗,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等待时机,报仇雪恨。
机会?终于来了。593年,有个自称叫杨钦的汉人来到突厥,求见千金公主,说自己是奉公主的姑母西河公主、左武卫大将军刘昶夫妇之命,前来联络公主,联合突厥共同起兵,反隋复国。 时有流人杨钦,亡入突厥中,谬云彭国公刘昶与宇文氏谋反,令大义公主发兵扰边。?(《北史》)报仇心切的千金公主顾不得多想,马上说服都蓝可汗,计划出兵攻隋。
但事情很快泄露,不等都蓝可汗准备妥当,就派长孙晟来到突厥捉拿杨钦。
都蓝可汗和千金公主拒不承认,将杨钦藏了起来,但长孙晟买通了突厥内部的人,当面将杨钦擒获。
千金公主的复仇雪耻计划再次落空。
其实,从事情的过程看,这很可能是杨坚的一个阴谋,杨钦只是他派来试探千金公主的诱饵。
千金公主报仇心切,不但上了杨坚的当,致使复仇计划半途而废,也更坚定了杨坚加快除掉千金公主的决心。
3、睹物思情,作诗舒怀,生活失节终丧命
为了再次试探千金公主,隋文帝将灭掉南陈后,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一面屏风送给千金公主。公主看到南陈的亡国之物,睹物思情,不由自主地思念起自己的故国,悲伤之余,挥笔在屏风上题诗一首: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安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大意是说,朝代盛衰更替,世道就像浮萍,虽然享受荣华富贵,但心情难以平静,我本来是周朝皇室子女,却不得流落到敌庭。
杨坚得知后,认为公主心存怨恨,亡隋之心不死,于是决定设计除掉千金公主,对都蓝可汗也开始疏远。
恰在此时,千金公主又被人抓住了把柄?也许是两次复仇计划均遭失败,千金公主的心情极为忧愁和苦闷,一来二去,就和身边一个叫安遂迦的侍从好上了。隋朝通过安插在突厥内部的奸细得知了此事,将安遂迦捉住,隋文帝借机下诏,废除了公主的大义公主封号。担心都蓝可汗反对,隋朝还派人送给都蓝可汗四个美女。
时隔不久,与都蓝可汗有矛盾的突利可汗偷偷向隋朝求婚。隋文帝让尚书左丞裴矩告诉突利可汗说:?想办法杀了千金公主,就答应你的求婚。?
突利可汗于是就借千金公主私通一事大做文章,在突厥境内大肆宣扬千金公主的私通丑闻。都蓝可汗一顶绿帽子被传得沸沸扬扬,自然恼怒至极,气冲冲来到营帐将公主活活刺死。
会主与所从胡私通,因发其事,下诏废黜之。恐都蓝不从,遣奇章公牛弘将美妓四人以啖之。时沙钵略子曰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上令裴矩谓之曰:?当杀大义主者,方许婚。?突利以为然,复谮之,都蓝因发怒,遂杀公主于帐。?(《隋书》)北周千金公主宇文氏的一生以悲惨、屈辱的方式画上了句号。时为公元596年,千金公主33岁。
作为一名皇室公主,她原本应该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但生逢乱世,她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肩负和平使命,踏上和亲异域之路。
悲催的是,和亲远嫁,非但没有给北周皇室带来长久国运,反而横遭残祸,家破国亡。
面对国仇家恨,她忍辱负重,异域偷生,以一个弱女子的力量和智慧,走上抗争雪耻、报仇复国之路,最终却因生活失节,惨死在自己丈夫的屠刀之下。
她的一生悲惨而坎坷,悲愤而沉重,悲壮而传奇。
北周、隋朝、唐朝四位命运极为悲惨的和亲公主,为何说她们结局相同却又不同?
说她们结局相同是因为她们最后都被杀了,不同之处就是被杀的原因曲折不同。各个朝代都有公主被远送和亲,以此来维持各国间的和平。因为封建统治时期女人地位低下,即便是皇室的公主也是如此,所以她们都沦落为政治工具。北周、隋朝、唐朝四位和亲的公主分别是千金公主、义城公主、静乐和宜芳公主,她们的下场都很悲惨。
千金公主是北周赵王的女儿,当年突厥来求亲的时候,北周君主选定了千金公主作为和亲对象。千金公主还没等出嫁未婚夫就病死了,所以这个千金公主心里肯定暗自窃喜,心里合计着终于不用远嫁了,谁知没多久他的儿子居然过来求亲了,没办法她只能出嫁。后来北周被杨坚摧毁,千金公主好汉不吃眼前亏,表面上跟杨坚服软,其实内心里恨极了他,于是千金公主伺机怂恿她的丈夫攻打隋朝,最后被杨坚设计杀死。
义城公主并不是名正言顺的公主,她只是隋朝宗室的子女,因为之前和亲的公主去世了,所以她以隋朝公主的身份继续远嫁突厥。这位可怜的公主跟上一位差不多,也经历了灭国之灾,但这位公主比北周的公主聪明多了,她不仅救过隋炀帝,还救了隋炀帝的萧皇后和隋朝后人。但义城公主却不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她始终痛恨唐朝,而萧皇后则投降了唐朝,所以义城公主最后被唐朝所杀。
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的身世跟义城公主差不多,都是宗室之女,不算正统的公主。唐朝统治期间契丹和奚族屡次侵犯,后来被唐朝招降,于是这两位公主被派去出嫁两地,以维持和平。但安禄山为了立功,总是找契丹和奚族的茬,最后这两族将和亲的公主诛杀,再次谋反。这四位公主都被当做维和的政治工具,只可惜下场都很惨。
汉朝,一公主远嫁波斯,为何却在途中怀孕,她最终结局又如何?
汉朝远嫁波斯国的和亲公主,在和亲的途中突然怀孕,后来公主说他们被困的时候,经常有一位从太阳上走来的男子和她相爱,所以自己怀的是太阳神的孩子,一行人没有办法,后来在使者的建议下,他们就地成立国家,自立为王了。和亲公主生下的儿子成了国王,后来他们归清政府统治,现在属于中国。
在古代的时候不管是哪个朝代,都喜欢用和亲的方式来巩固两个国家的关系,但是真正在用来和亲的公主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从宫女里边挑选一些长相出众的然后封她们为公主,让她们去和亲,就像王昭君一样。在汉朝的时候,波斯国前来求亲,当时的波斯国也算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皇帝舍不得让自己的女儿嫁那么远,就挑选了一个宫女代替公主去和亲。
当时和亲的一行人走到新疆的时候,因为那里经常发生土匪抢劫的事情,所以他们就打算缓缓再走,等土匪被消灭了以后,他们再出发,但是这一呆就是三个月,等到终于可以出发的时候,这位和亲的公主却突然怀孕了,当时护送和亲公主的使者也是非常的为难,继续去波斯国也不行,返回朝廷也行不通,于是就想先调查出来到底是哪个男人让和亲公主怀孕的。
后来公主才说了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秘密,公主说在山顶被困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个从太阳上走来的白马王子和公主相爱,所以自己怀的孩子是太阳神的孩子。使者当然不相信这样的话,考虑到不管怎样做,都是死路一条,索性就自立为王,哪里也不去了,于是他们就在山上开始建造自己的国家。公主生下来的孩子成为了国王,后来慢慢的人口也越来越多。
古代和亲公主结局各不同,她们为什么不愿意和亲?
古代和亲公主结局不是各不相同,应该说是都很相似,都是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一辈子远离国家和亲人,背负着责任痛苦的度过一生。
对于出生在皇家的公主,既幸运又不幸,因为她们在幼时可以得到别人得不到的荣华富贵,但是通常她们一生都不能做自己,她们的婚姻乃至人生都背负了家国政治。最是无情帝王家,说的也不仅仅是帝王对自己妻妾的无情还有他们对于自己亲人的无情。为了自己手中权力的稳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孩子去作为砝码交换。但是也没有办法,天下苍生的性命如果可以由一位和亲公主换过来其实也是值得的,因为国家还需要时间去强大去修养声息。她们的牺牲是为了以后的兄弟姐妹不再需要受这样的屈辱,她们是人民民族的英雄。
对于她们为什么不愿意去和亲,我想很简单吧,将心比心一下,如果让你和一个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人结婚你也是根本不会情愿的吧。况且和亲公主通常要去的地方都是西北方向偏远蛮夷之地,从国家繁荣的都城去往这样的地方,语言风俗文化什么的也差异巨大,这样子度过一生对于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无疑是很残忍的一件事。
和亲公主虽然命运注定悲惨,但是我们也能从这些女孩子的身上看到她们的刚毅勇敢,看得到她们甘愿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也正是因为和亲公主的存在才能使得我国的风俗,农耕技术传播到这些偏远地方,和亲公主的存在是民族融合的一种重要表现。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历史上和亲公主的结局怎么样”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