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动态

蝈蝈和蛐蛐什么区别?哪个大?(蛐蛐和蝈蝈是一种东西吗)

长的就不一样啊,蝈蝈是绿色的,有点像蚱蜢(蚂蚱)。而蛐蛐就是蟋蟀。叫声也不一样,蝈蝈是“国国国”的叫声音比较洪亮,蛐蛐就“叽叽叽”的叫比较小声。另外,蝈蝈是属阳...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蛐蛐和蝈蝈的区别是什么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蝈蝈和蛐蛐什么区别?哪个大?(蛐蛐和蝈蝈是一种东西吗)

蝈蝈和蛐蛐什么区别?哪个大?

长的就不一样啊,

蝈蝈

是绿色的,有点像

蚱蜢

蚂蚱

)。而

蛐蛐

就是蟋蟀。

叫声也不一样,蝈蝈是“国国国”的叫声音比较洪亮,蛐蛐就“叽叽叽”的叫比较小声。

另外,蝈蝈是属阳虫,就是白天活动的,蛐蛐是阴虫,晚上才叫唤。

蛐蛐和蝈蝈有什么区别吗

体型和颜色不同。

根据说植物网站资料显示,蛐蛐和蝈蝈的区别有以下等:

体型上不同,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

颜色上分辨不同,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如下:

1、体型不同: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

2、颜色不同: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触角褐色。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3、食物不同: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蛐蛐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

蛐蛐的介绍

学名蟋蟀,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动物,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

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蛐蛐和蝈蝈是一种东西吗

1、外形不一样,蝈蝈形似于蚂蚱,蛐蛐是蟋蟀的一种。蛐蛐和蟋蟀是一种动物,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扩展资料:

一、蝈蝈: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二、蟋蟀: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蝈蝈

百度百科蟋蟀

蛐蛐跟蝈蝈一样吗?

1、外形不一样,蝈蝈形似于蚂蚱,蛐蛐是蟋蟀的一种。蛐蛐和蟋蟀是一种动物,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扩展资料:

一、蝈蝈: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二、蟋蟀: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蝈蝈

百度百科蟋蟀

蟋蟀和蝈蝈有什么不同

蟋蟀和蝈蝈的不同之处是:形态特征不同、生长繁殖习性不同。

1、形态特征不同

蟋蟀头圆,胸宽,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触角细长,长于体长。个头以中小型为主,少数大型。总体体长大于3mm;各足跗节3对,前两足差不多,后肢发达。以黄褐色或黑褐色为主,通体没有鳞片,口器呈咀嚼式,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古时就有人来斗蛐蛐取乐。

蝈蝈头大、身体宽大,背板下缘有**边,复眼2只,单眼3只。常见的体色为青绿色,少数为褐色。蝈蝈触角最长差不多60mm,一般长于体长。附式4-4-4,1-3附节有垫,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2、生长繁殖习性不同

蟋蟀一般将卵产在田埂、草堆边缘的土中,卵需越冬,单产。卵一般产于10月,来年4~5月孵化为若虫。若虫蜕皮6次,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41~151天。

蝈蝈将卵产于土中越冬,散产,翌年4月出,卵期244~669天。若虫共蜕4次皮,成虫羽化后大约7~13天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雌虫交配后13~20天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主要集中在8月,10月初基本结束。雌虫产卵平均数量为300粒,蝈蝈的寿命大约为80~90天。

蟋蟀的饲养方法

在饲养抓回来的蟋蟀时,需要为其准备稍微大的饲养笼,确保蟋蟀能够活动开,而且饲养笼内的缝隙要处理好,以免它钻出逃走,然后将蟋蟀放入饲养笼中,并放置到阴暗的环境中。

蟋蟀的食性比较杂,但最喜欢吃新鲜的蔬菜叶子、植物根茎等,因此在饲养的过程中,可以给它投喂新鲜的菜叶、植物根茎,并且定期喂食水果,促使蟋蟀生长健硕,注意喂食的时候,要把控好食量。

饲养蟋蟀的过程中,要维持养殖环境的温度在二十五度,空气湿润为百分之七十五,当天气炎热干燥时,还需要向养殖笼内喷水保湿,此外蟋蟀具有一定的好斗性,所以最好将其单独饲养。

蝈蝈和蛐蛐有什么区别?

区别:

一、从体型上分辨。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

二、从颜色上分辨。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扩展资料

如何分辨:

1、分辨蝈蝈:老嫩秘诀是看肚皮、看头部、看体色、看吃食、看须爪、看行动速度。

2、分辨蛐蛐:体色多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

3、分辨雌雄: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他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蝈蝈

百度百科—蟋蟀

蝈蝈和蛐蛐什么区别?哪个大?(蛐蛐和蝈蝈是一种东西吗)

好了,关于“蛐蛐和蝈蝈的区别是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蛐蛐和蝈蝈的区别是什么”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