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新闻

纬线的长度变化(地理的纬度的长度怎么求)

纬线的长度变化如下:1、纬线的长度是地球表面上的虚拟线,它们是从极地到赤道的曲线,垂直于经线。在地球上,所有纬线的长度都不同,因为它们是基于地球的曲面的。纬线的...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地球纬线的长度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纬线的长度变化(地理的纬度的长度怎么求)

纬线的长度变化

纬线的长度变化如下:

1、纬线的长度是地球表面上的虚拟线,它们是从极地到赤道的曲线,垂直于经线。在地球上,所有纬线的长度都不同,因为它们是基于地球的曲面的。纬线的长度是由地球的半径和赤道的周长决定的。

2、赤道上的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其长度等于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24901英里)。从赤道向北或向南移动,纬线的长度会逐渐减小,直到达到极地,极地的纬线长度为零。

3、这意味着纬线的长度变化是随着你从赤道向极地方向移动而改变的。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形状,而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所以不同纬度的纬线有不同的长度。在地球中腰画一个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使圈上的每一点都和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这个圆圈就叫作“赤道”。

纬线的相关资料

1、纬线,是指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2、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且与经线相垂直相交。

3、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圈——赤道,叫做0°纬线。从赤道向北度量的纬度叫北纬,向南的叫南纬。南、北纬各有90°,北极是北纬90°,南极是南纬90°。在地图上,通过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都能画出一条经线和一条与经线相垂直的纬线。

地球上一个纬度和一个经度的长度是多少,附加讲解。

地球上一个纬度和一个经度的长度是不同的,具体取决于所处的位置。

首先,让我们理解什么是纬度和经度。纬度是地球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的半径,以千米为单位。赤道的纬度为0度,极点的纬度为90度。经度则是连接地球上两极的大圆圈的径向距离,以度数为单位。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度,从东经到西经的值增加。

地球的周长是40030千米,地球一周一共是360个纬度,所以一纬度的长度是40030/360=111.2千米。因此,在赤道附近,一纬度的长度约为111千米,而在极点,由于没有纬度,所以没有长度可言。

经度的长度则不是固定的,因为经线在地球上不是实体的线,而是抽象的概念。在地球上,从赤道到两极,经线的长度会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赤道附近,经度的长度约为111千米,而在两极,经线收敛,长度为0。

总的来说,地球上一个纬度和经度的长度都是动态变化的,具体取决于所处的位置。希望这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概念。

纬线长度怎么计算?

D = arc cos((sin北纬A×sin北纬B)+(cos北纬A×cos北纬B×cosAB两地经度差))×地球平均半径 (Shormin) 其中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004 km,D的单位为km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

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两地间最近距离的判断: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o,则过两地的大圆为经线圈,两地最近距离为大圆中过两极点的劣弧;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o,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两地最近距离不过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

重要的纬线:

北极圈(66°33' 38" N)

北回归线(23°26' 22" N)

赤道(0°N)

南回归线(23° 26' 22" S)

南极圈(66°33' 38" S)

长度不同(离赤道越远的纬线越短)

东经正数,西经为负数。经度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点的经度是向东到180°或向西到180°。不像纬度有赤道作为自然的起点,经度没有自然的起点,做为本初子午线的那条线是人选出来的。

英国的制图学家使用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作为起点,过去其它国家或人也使用过其它的子午线做起点,比如罗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圣彼德堡、比萨、巴黎和费城等。

在1884年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格林尼治的子午线被正式定为经度的起点。东经180°即西经180°,约等同于国际换日线,国际换日线的两边,日期相差一日。

地理的纬度的长度怎么求

地球任意纬线圈周长公式: 纬线圈周长=赤道周长40000千米*cosα

其中α为该纬线所在纬度。

例如:南北纬60°的纬线圈周长为40000*cos60°=40000*1/2=20000千米。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哪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先说结论,世界上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啦,长度在40075.7km,那么又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呢?且听我慢慢分析:

一、什么是纬线

我们应该知道纬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更好的认识地球而虚构的,并在地球仪上存在的。

我们来了解一下官方定义: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且与经线相垂直相交。

根据定义我们知道纬线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并且于地轴垂直,结合我们所了解到的知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我们不难发现,地球从中间往两端是越来越小的,这也就导致了纬线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长度均不相等。

二、纬线有什么特征

我们知道了纬线的定义之后就需要来了解一下纬线的具体特征。因为地球上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线圈很多,所以纬线就有很多条。为了更好的识别纬线,人们给纬线标记了度数,从0°赤道开始往南北各自增加到90°为止。

在这么多的纬线当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纬度越高纬线长度就越短。从赤道开始一直到南北两个极点,纬线的长度逐渐变短。

此外纬线有无数条并且所有的纬线都互相平行,不相交。

三、世界上最长的纬线

根据纬线长度变化的特征我们不难分析出最长的纬线就是地球最中间的那条纬线,也就是0°纬线赤道,它的长度达到了4万多千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生活在赤道上的人即使每天不运动,但是地球带着他们“自转”一圈,长度在八万里。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四、世界上最短的纬线

有人就会好奇,既然有世界上最长的纬线那么有没有世界上最短的纬线呢?世界上最短的纬线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南北极点两个极点。因为纬线越往南北长度越短,最后缩短成两个极点,所以说世界上最短的纬线长度为零。

?小知识补充:(赤道的作用)

赤道除了是世界上最长的纬线之外,赤道还有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在赤道以北的地区就是北半球,在赤道以南的地区就是南半球。我们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就属于北半球。

同时也有很多国家既属于北半球也属于南半球,最著名的南北半球分界线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我是加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哟!

怎样算纬线长度

1、相对地说:若把地球看成是正圆球的话,纬度差1度的经线的长度在任何地方是相等的。因为a、所有的经线都是一个正半圆而且半圆周是相等的;b、纬度是以赤道大园平面并以地心为中心,向南北两极各作90度的;c、这样就可以把纬度差一度的经线长度看作是数学题了即:所有一样的半圆(也可以看成是经线圈即一样的一个大圆),它们每隔一个度数的圆弧长度一定是相等的!

2、但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所以在地球表面实际中,同样是相差一个纬度的经线,在赤道略长一些!(这要通过数学计算的)

在同一条经线上,每隔1度画1条纬线,将把经线等分成90份,一条经线长度约为20000公里,则每份约长111公里,也就是你问的纬度相差一度所对的经线长度;在同一条纬线上,每隔1度画1条经线,将把纬线等分成360份,赤道周长40000公里,则在赤道上每相隔1个经度,距离为111公里,不过其他纬线上要比这个值小,统用计算方法为任意纬度上,相差1经度的弧长为111*cos当地地理纬度.

如此便是~!

初一地理第纬线和经纬.形状.指示方向.长度.标度范围.度数起点线.读数值变化规律.度数表示方法.半球划分。

纬线:圆形,指示东西方向。赤道长为40075Km,其他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减到极点处为0。标度范围为0°-90°,度数起点为赤道0°,向北增大到90°,向南增大到90°,北半球纬度表示为a°N,南半球为a°S,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经线:半圆形,两条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指示南北。长度均为20032Km,标度范围为0°-180°,起点为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经线,0°经线向东为东经,至180°,0°经线向西为西经,至180°,东经表示为a°E,西经表示为a°W,0°及180°直接写出,不加方向。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纬线的长度变化(地理的纬度的长度怎么求)

好了,关于“地球纬线的长度”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地球纬线的长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