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新闻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我们国家的公祭日来源于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当时在日军侵华的时候来到了中国南京,并且在南京市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大屠杀事件,使得南京同胞30多...

对于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由来是什么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的是什么?

我们国家的公祭日来源于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当时在日军侵华的时候来到了中国南京,并且在南京市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大屠杀事件,使得南京同胞30多万人遭到了杀害,非常惨烈。于是在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7次会议上,全票通过了这个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一公祭日的设立为了纪念在日军侵华过程中的死难者,而且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这让我们牢记国耻,不要忘记侵略战争给我们造成的灾难,同时表明了我国人民反对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的坚定立场。在国家公祭日确定之前,从90年代开始,江苏省和南京市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比如敬献花圈,默哀等等。自从2014年的2月27日会议,决定把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以后,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才上升为国家层面。

在每年的12月13日,全国都会举行哀悼,纪念在日军侵华战争中受到迫害以及杀戮的同胞,国家公祭日是以南京大屠杀定名的,但是祭奠对象除了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以外还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杀戮的全体同胞。

自从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公祭仪式是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的,而且每年的12月13日,都会在国家公祭日仪式主会场举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以此来悼念被杀戮的同胞。国家公祭日规定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都应该同步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悼念活动,并且开展专题教育,而且鼓励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力和爱国心。

12.13国家公祭日的说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14年2月27日开始的。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

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包含慰安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是什么?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1937年12月13日起,侵华日军在南京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仅6周时间里,南京城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日军残忍杀害。城内1/3以上的建筑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审判将暴行钉上耻辱柱:

二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中的日军战犯进行了审判。与此同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二战中的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长达3年之久的国际审判。

由于南京大屠杀案情特别重大,法庭当时将其单独列为一案,10名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证人出庭作证,诉方律师共宣读了证词17份。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缅怀先烈,牢记屈辱历史,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8年10月31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其中将国家公祭日当天全城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设立在1213

1、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

2、在中国,“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向来是先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朝历代,在复杂的礼仪中,始终凝结成一个不变的核心,一个最根本的认识。

3、如果说过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大家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4、为二战历史确定国家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二战后,相关国家每年都会定期在诸如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等举行国家纪念与公祭活动。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参考国际上一系列的做法。

5、200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赵龙提交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国家***参与公祭活动,同时还建议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6、201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第三次递交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议案: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

7、2014年2月25日下午,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决定草案向会议作了说明。

8、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2.13为什么是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疯狂的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造成30多万人遇难。

2014年人大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为什么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

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好了,关于“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由来是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由来是什么”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