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新闻

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哪一关)

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山海关。山海关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关,是因为山海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万里长城第一关是哪里的问题。关于万里长城第一关是哪里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哪一关)

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

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山海关。

山海关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关,是因为山海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遂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山海关的建筑价值

万里长城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上的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东门镇东楼气势雄伟,因地处要隘,形势险要,又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关,故称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建有靖边楼、牧营楼、镇东楼、临闾楼和威远堂,五座敌楼,一字排开,均匀分布在一千多米长得长城线上,称为五虎镇东。

城中心建有钟鼓楼,关城街巷呈棋盘式布局,城外四瓮城拱卫,形成重城并护之势;外层筑有罗城、翼城、卫城、哨城等,展示出中国古代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

瓮城是长城建筑中最珍贵的城,虽规模不大,却有重要作用。一是如遇敌人侵扰,可将关门作为二道防线,制敌于瓮中之鳖。二是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坚固雄伟,体现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万里长城-山海关

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长城的哪个关口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景区位于山海关城中心,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万里长城东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雄居天下,因而得名。天下第一关城楼气势雄伟,是山海关城的东门,又称镇东楼,俗称箭楼。其地处要隘,雄关紧扼要塞,成为华北通往东北的要冲,是山海关城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曾多次发生重大历史事件: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直奉大战、长城抗战第一枪等。古人称颂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里位置优越,文物众多,风光秀丽,是旅游者向往的游览胜地。

天下第一关是什么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又称榆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建于公元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又称榆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建于公元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哪一关

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山海关。

我们常说的“天下第一关”即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山海关。雄关紧扼要隘,成为华北通往东北要冲。古人称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确也当之无愧。这里位置优越,形势险要,文物众多,气候宜人,风光绚丽,又是旅游者向往的游览胜地。

山海关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一是从地理位置上,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再就从地理形势上,依山襟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

长城东部起点的山海关,成为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史上“关”的代表称号了。在高山大海相距7.5公里之间,长城纵贯南北,山海关城紧扼隘口。并且东有峻岭是一道天然屏障西的石河,成为一条自然壕堑,从而构成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

山海关历悠久,文化繁衍。远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已是人民劳动生息之地了。山海关南临渤海,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四海咸通,“风帆易达”。东西道口“扼其咽喉”位居要津。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起来的碣石港,为我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的东门,又名“镇东楼”。其规格,据《临榆县志》载:“东门建楼,高三丈,凡二层,上层高五丈,下层六丈,深各半之。有额日天下第一关额为明肖剑事显书。”

天下第一关城楼,实乃箭楼格式。经实测:城台高12米,城楼高13米,楼之东西宽10.1米,南北长19.7米。楼分两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包括吻脊)。城楼建筑,上为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下为砖木结构,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城楼上下内外,共悬挂着三块木质白地黑字“天下第一关”匾额:楼内一层为原匾,二楼内为清光绪五年王治清钩摹燕塞湖重刻,二楼内为民国九年杨宝清钩摹另刻。

长城的哪个关号称天下第一关

长城的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也指山海关区,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相传,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亲自降旨,要在山海关城楼上挂一块题为“天下第一关”的大匾。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是一位兵部主事(相当于国防部处长),他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爬上箭楼,量好尺寸,请木匠做了一块长一丈八尺,宽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谁来写呢?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一夜,终于想起一个人来。这人姓萧名显,两榜进士出身,当过福建按察司佥事,书法好,因年老辞官,归家山海关赋闲。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亲自到萧家拜访,说明来意。萧显沉吟了半晌,才点头答应。不过他提出,写这种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应下来。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没有消息。兵部主事让手下人预备好了几样东西:几匹绫罗缎匹,几枝大型湖笔,派一名亲信给萧显送去。时间不长,送礼人回来了,禀报说:“萧老先生在偏院里练功,每天起早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长扁担。”兵部主事不解,这耍扁担跟写字有何关系,不管他,已经等了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

又过了二十多天,还是没动静。兵部主事又让手下人准备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纸,派亲信带着东西又到了萧家,送礼人回来禀报说:“萧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诗,背诵着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呀……什么来如雷霆收震怒啊,罢如江海凝青光呀。……”“他见到礼物后怎么说?”“他说再过一月就可以写了。”

兵部主事对这话不太理解,但总算有了一个期限,那就等着吧,兵部主事万没想到,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说是新任蓟辽总督代皇帝要来山海关视察挂匾事宜,预计三天内到达。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坏了,立马让人抬着那块木匾和一坛子墨汁赶往萧家。

到了萧家,寒暄之后,就把兵部传来的急信之事向萧显述说了一遍,萧显也是官场上下来的人,自不怠慢,立即行动起来。只见他,提着笔在匾前来回走着,一边走,一边端详,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大笑;忽然,他停下身子,凝神屏气,开始动笔了。只见他,落笔如高山坠石,起笔如飞燕掠食,有快,有慢,又稳,又准,笔随身行,不一会儿,“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写好了。你再看萧显,浑身是汗,满脸通红。兵部主事忙拱手道谢。萧显说:“本来想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古诗,陶冶情性,可惜呀,时间太急了。”兵部主事连忙说:“这已经很好了,已经很好了。”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一面命人把大匾挂在箭楼上,一面在箭楼下的“悦心斋”酒楼宴请萧显。酒过三巡,宾主凭栏仰望,萧显这才发现“下”字少了一点。此时,把总禀报蓟辽总督已过石河,回府取笔登楼补写已来不及,怎么办?萧显急中生智,命书童马上研墨,随手抓过堂倌手中的一块擦桌布,手中一团,饱蘸墨汁,用尽平生之力,朝箭楼上的匾额甩去。只听“叭”的一声,墨布正好落在了“下”字右下角,补上了那一“点”。众人齐声贺彩,同声赞道:“萧公神来之笔,神来之笔!”

萧显书写的这块匾,现收藏在山海关城楼内。城楼上悬挂的是后来的仿制品。

这是有关萧显书写“天下第一关”雄匾的传说,里面加了许多民间演绎的成分,只能当故事听了。

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万里长城第一关指的是哪一关)

好了,关于“万里长城第一关是哪里”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万里长城第一关是哪里”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