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新闻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是什么(农历2月2日的来历,习俗,为什么吃料豆大约50字)

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称青龙节, 传说 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这次我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供大家阅读参考。...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二月二的来历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二月二的来历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是什么(农历2月2日的来历,习俗,为什么吃料豆大约50字)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是什么

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称青龙节, 传说 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这次我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禁忌

龙抬头吃什么东西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 ,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 而登天, 秋分 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形成,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龙抬头那天 属蛇 的和 属龙 的洗衣服好,洗去一身的晦气。

<<<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禁忌

1、女子结婚后,忌在娘家过二月二。

2、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3、女子结婚选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妇、“回头”和寡妇。

4、从 春节 到二月二不得空锅。

5、走亲访友、看望病人忌初一、十五,下午不探望病人。

6、商店忌说“关门”,晚上关门叫“靠门”。

7、造房木材忌用桑木(“桑”谐音“丧”)、槐木(“槐”谐音“坏”)

8、为人贺喜忌穿白鞋,忌扎白腿带或白腰带。父母死后,一月之内不能为人贺喜。

9、渔民或船户忌说“翻过来”,称“滑过来”。

10、忌说“吃醋”,叫“用忌讳”。

11、春节下饺子忌说“破哩”,叫“挣哩”。

12、到茶馆打水忌说“白开”,叫“白水”。

13、肩挑小贩忌迈扁担(因“迈”谐音“卖”)。

14、借用水桶送还主人时,不得担空桶入门,应一手提空桶,一手拿扁担,或挑担水送去。

15、借用熬中草药的铫子,送还时须押上点食品。有的地区不准送还,等用者来取。

16、给客人倒茶、斟酒,壶嘴不能朝向客人。

17、向陌生人问路,不得尊称“大哥”。

18、进行交易忌说“买相应”。

19、中年人忌说41岁,百岁老人忌说“百岁”。

20、兄与娣忌诙谐,忌以别人的姐妹为笑料。

21、结婚忌遇出殡。

22、吃饭忌面向人背,忌背朝锅台、饭桌。

23、有舅父在世,忌正月剃头。

<<<

龙抬头吃什么东西

1、猪头肉

猪头肉象征着“龙头”的意思,在二月二这天,不管家里有没有钱一般都会去买一些猪头肉来吃,不过我们家都是自己家留的猪头,因为过年会杀一头过年猪来过年,而猪的猪头正好留着二月二这天煮了凉拌来吃。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从头开始,顺心顺意。

2、饺子

饺子象征着“龙耳”,因为饺子的的形状和龙的耳朵比较像,所以故称为“龙耳”,而且饺子历来的寓意都是比较吉祥的,如包了肉和菜的饺子有寓意“有财”的意思,有财源滚滚的意思,所以一直以只要有重要的节日,都要一家人包一顿饺子来庆祝。

3、元宵

在四川,元宵象征着“龙眼”,因为元宵的形状如眼睛一样圆润有光泽,像龙的眼睛一样。且元宵有代表团团圆圆的意思,也算是讨个好的彩头,这一天大人都会让小孩子多吃几个,希望小孩吃完像龙眼一样,眼里有光,有内涵。

4、面条

面条象征着“龙须”,二月二这天的主食除了饺子元宵,还有面条,而且越细越好,如“龙须面”,龙须面一般在广州地区盛行,面条细如银丝,过水即软且不易断,这一天吃一份龙须面也算是寓意“顺顺利利,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5、鸡蛋

鸡蛋象征着“龙蛋”,在我们老家,龙抬头这一天都会煮一个鸡蛋,家里大人小孩都要吃,因为蛋的形状都相似,所以鸡蛋在这一天叫“龙蛋”,寓意着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6、春饼

春饼又称“龙鳞”,是北方的一种薄饼,一般在“ 立春 ”那一天会做了吃,不过在龙抬头这天同样也吃,因为饼外皮薄如麟,故称之为“龙鳞”,这一天也叫“吃龙鳞”,家常做法就是把饼烙好,里面可以炒一些韭菜豆芽,肉以及蔬菜等食材包着吃,寓意着五谷丰登,象征着富裕美满。

<<<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是什么相关 文章 :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故事

★ 二月二龙抬头的具体由来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和来历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的由来

★ 二月二的来历是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关于2月2龙抬头神话的来历?求解

我一直在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里面长大,所以家里面的人对于传统的节日知道的比较多一些。对于中国一些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的来历,我们家里面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我自己耳濡目染当然也稍微的了解一些里面的情况。这就是家庭的传承,我觉得对自己是一个宝贵的财富,一生也不会忘记。

最近有人问二月二龙抬头的神话的来历,其实这点我正好听家里面的奶奶和我说过。二月二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天河的龙王,下界以后看到天下苍生受罪,所以他心中十分的难过,于是他不顾天上玉帝的圣旨,开始给人间降雨,经过天河龙王的雨水滋润,万物复苏。人们自然十分感谢龙王,感谢他的仁慈。

当然后来天河龙王日子不好过,因为他做的事情被玉帝知道了,所以玉帝终于大怒。他命令神将把天河龙王抓起来,关闭在深山之中,让他受罪。之后老百姓开始为龙王找金豆开花,给龙王求告上天,玉皇大帝这才改变态度,最终放弃了对天河龙王的处罚。这个故事就是神话传说的大致内容。

这个神话的来历,其实就在故事之中,玉皇大帝发怒是因为武则天当皇帝。违反天地法则,所以玉皇大帝才会将灾难给人间。通过这个事情大家不难看出,其实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就来自于当时人们对于武则天当皇帝的不满,可是很多人想要反抗武则天,根本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变出故事来污蔑武则天。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其实答案我们也知道,武则天一直当她的皇帝,而且把国家治理的十分繁荣昌盛,所以武则天并没有这些神话受到影响,反而我觉得武则天如果听过这个事情,一定更加兢兢业业的努力做好皇帝。中国上下千年的历史,武则天有关的神话不多,这就是其中一个,我们应该珍惜。

二月二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最初起源于唐德宗年间,是民间对天象崇拜而产生的传统习俗。

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俗称“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的意思,而月亮是每天基本入住一宿,等到28宿轮流居住结束,也就是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人们通过这一现象,来观测天象。

在东方的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仲春(惊蛰至春分间),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

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传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2月2的来历

农历2月2日的来历,习俗,为什么吃料豆大约50字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为什么二月二要炒料豆

“救金龙”一说最为普及。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帝,令司掌天河的玉龙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玉龙不忍,偷降大雨。玉帝便将其打下天宫,压在大山下,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为救龙王,人们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来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只好召龙王回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而从此,二月二爆玉米花、炒黄豆也在民间相沿成俗。

二月二的由来和风俗

二月二的由来和风俗如下: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以下:

1、理发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2、祭社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3、接“姑娘”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4、吃龙食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2月2,龙抬头的来历。

1、第一种来历是民间传闻,老农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2、“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专家说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扩展资料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

1、山东地区用灶烟在地面画一条龙。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虫都躲起来,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有益。?

2、晋西北地区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置圈内,牵线回家,用容器盖住即成。?

3、还有的地区在这天清早,人们从井里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谁最先挑回家就最先引到钱龙,这年财运就会非常好,所以经常出现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闽南网-二月二龙抬头来历由来及传说故事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有由来

文化由来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历史由来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二月二祭龙神,民间还有个传说。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大旱,连年无雨。在临潼骊山之东的马额塬上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小伙子叫水生。他见天旱,便设法四处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头村,听一位老伯讲了这样的话:“关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晓。曾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可这小龙到了关中却一头窜到龙河里,把播雨大事给忘了。”水生问:“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说:“必须弄到一根降龙木才行。”水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降龙木,制服了小龙。只见小龙抬头腾空而起,直冲九霄,霎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 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 其实,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根本原因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正如这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的由来?

顺顺利利,团团圆圆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农历二月初二,有“ 二月二,龙抬头,吃豆豆,人不得病地丰收”的谚语。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老家的习俗,都会把黄豆炒开花,把面做成像龙鳞一样的棋子块,寓意着“金豆开花“,风调雨顺,护佑丰收。美好的愿望和习俗,是代代相传的,也是我们每个人从心底里许下的美好期望。

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是什么(农历2月2日的来历,习俗,为什么吃料豆大约50字)

好了,关于“二月二的来历”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二月二的来历”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