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动态

铃牛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关于羚牛有哪些介绍?)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共有四个亚种。羚牛并不是牛,它居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羚牛是牛还是羊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羚牛是牛还是羊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

铃牛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关于羚牛有哪些介绍?)

铃牛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共有四个亚种。羚牛并不是牛,它居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说是超大型的野羊,活脱脱是个“六不像”。全身毛色为淡金**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生活在海拔2000~4500米的竹林中,其在中国的分布地区与大熊猫相似,数量稀少,被视为“国宝”,在不丹羚牛则被视为国兽。羚牛是一种古老的动物,《汉书》称羚牛为猫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羚牛属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中国公布的红皮书列为濒危种,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红皮书列为珍贵级。

望采纳

羚牛的意思羚牛的意思是什么

羚牛的词语解释是:是牛科、羚牛属动物。体形粗大,肩高-厘米,雄性体重可达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米,重达吨。雌雄均具短角。

羚牛的词语解释是:是牛科、羚牛属动物。体形粗大,肩高-厘米,雄性体重可达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米,重达吨。雌雄均具短角拼音是:língniú注音是:ㄌㄧㄥ_ㄋㄧㄡ_结构是:羚(左右结构)牛(独体结构)。

羚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国语词典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动物名。偶蹄目牛科。身状腿短如水牛,能轻快奔走在难行的山坡上。体毛粗松,有浅黄至浅黑褐色,并长有粗大的短角,常成群栖息在山地上,分布于东南亚一带。词语翻译英语takin(typeofgoat-antelope)德语Takin,Rinderg_mse,Gnuziege(lat:Budorcastaxicolor)(Eig,Bio)

二、网络解释

羚牛羚牛(学名:Budorcastaxicolor):体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雌雄均具短角。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中国均产。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喜群居,每群约20-30头,多至50头。体型雄健,性情凶悍。数量稀少,中国仅存数千头,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及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羚牛是不丹的国兽,在不丹被叫做“塔金”。

关于羚牛的成语

风马牛吹牛皮搏牛之虻喘月吴牛羚羊挂角充栋汗牛扛鼎_牛

关于羚牛的词语

吹牛皮孺子牛风马牛搏牛之虻执牛耳牛马走羚羊挂角喘月吴牛老黄牛扛鼎_牛

关于羚牛的造句

1、前言:目的:为了控制藏药十四味羚牛角丸的质量。

2、羚牛经常被称作“山羚羊”,属于濒危物种,主要生活在中国,和极度濒危的大熊猫栖息地大致相同。

3、此外,羚牛昼夜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在年龄上也有所体现。

4、羚牛的舔盐习性可能与繁殖活动有关。

5、手枪“歌曲”羚牛“丸”,幽默地说,这一切。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羚牛的详细信息

羚牛是几级保护动物

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别名牛羚,属牛科,体型粗壮,长相奇特,似牛似羊似马,俗称“六不像”,雌雄均具角,角形弯曲特殊,呈扭曲状,故也称之“扭角羚”。羚牛的肩高为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300千克,雌性250千克,最重的羚牛甚至可达1000千克。雄性和雌性都长有较短的角,一般长约20厘米。

全身毛色为淡金**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雄性和雌性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成年雄性体重200-300千克,尾较短,吻鼻部高而弯起,似羊。肩高于臀,角粗而弯向两侧。其毛色色泽依老幼而不同。遍体白色或黄白色,老年个体为金**,背中不具脊纹。吻鼻部和四肢为黑色。幼体通体为灰棕色。

关于羚牛有哪些介绍?

羚牛长着一身棕**的体毛,既像牛,又像羊,生活在四川、甘肃和陕西的高山地带。它体形庞大,四肢粗壮,重达500公斤。它们喜欢过群居生活。因为生活在高山地区,繁殖率很低,数量十分稀少,被列为珍贵动物

羚牛有个怪脾气,就是爱走自己熟悉的老路,即使老路已被山石阻塞,它也不肯改道。因此,国家动物园需要时,就在它们经常出没的羊肠小道上,放一块美味的盐乳石,两侧各放一个“笼箱胡同”,羚年要尝到盐乳石,就必须通过这透明的“胡同”,当它们进人“胡同”时,“啪嗒’一声,落下笼箱两边的活门,就可以捉到羚牛了。

陕西村民在山中偶遇怪牛,可与人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牛吗?

大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在动物界,也有许多充满了灵性与智慧的动物,让人们大感惊奇。陕西有位村民就遇到了一件神奇的事情。

他在进山之时偶遇了一只外形奇特的动物,看起来就像牛一样,体型庞大,浑身长满了金毛,这只动物似乎是受了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在村民投喂他时,也完全没有畏惧心理,甚至能听懂人话,特别神奇。

据这位村民所讲,他在投喂这头怪牛时,先问他要不要吃东西,没想到这头奇形怪状的“牛”居然向他点了点头。那么这头怪牛到底是什么动物呢?他真的可以听懂人话吗?下面我们就来帮大家一起解密。

一、奇特的羚牛

我们都知道动物界有四不象,而羚牛更是被人们称为六不像,他有着像牛一样粗短的四肢,像熊一样宽厚的背部,面部看起来像驼鹿,扁塌的臀部像猎鬃狗,又长着一条绵羊似的尾巴,头上还有两个类似角马的弯角,身披金毛,外形十分奇特。

虽然这种动物的外形看起来非常奇特,甚至感觉有些丑,但是他的身份可不一般。羚牛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不丹国的国兽,如果有人妄图去伤害他,那就是妥妥的准备将牢底坐穿。

虽然羚牛长着一对又弯又长的角,但比起牛来说,他跟羊才是最亲近的,而且也是一种草食性动物。而这种动物一般都是群居,对于陕西村民所碰到的这只落单的羚牛,科学家们猜测,他可能是打架输了,然后生气离家出走。每年的八月份,是雄性羚牛们争夺交配权的大会,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谁也不肯认输,一个比一个凶猛。

而失败的雄性羚牛只能臣服于胜利的羚牛,受不了离家出走的雄性羚牛,从此就成了孤家寡人。而这头被村民偶遇的雄性羚牛,身上的伤口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二、屡次伤人的国宝

作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的身价颇高,他与我国的大熊猫,金丝猴,以及秦岭的朱鹮一样,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不过在这些国宝之中,羚牛对于人类的伤害却是最强的,也有多次伤人的记录。虽然他跟羊是血亲,但是比起羊的温顺,羚牛要残暴的多,庞大体型也更为接近野生的牦牛。

据说最大的雄性羚牛,身高可以达到两米,体重更是达到了一两千斤。所谓人不可貌相,虽然羚牛的体型非常庞大,但他的行动却非常灵活,一点儿也不笨重。在陡峭的崖壁之上也能如履平地,快速奔跑,哪怕遇到“拦路虎”,他们也会用自己强壮的胸膛去撞击。

一般情况下,羚牛并不会主动去伤人,群居生活的羚牛,在遇到人类时会远远走开。但如果你不幸遇到了打架失败的羚牛,此时因为受到挫折他们的心情非常糟糕,情绪也极其不稳定,很容易就会向人类发起攻击。近些年,秦岭地区因为羚牛伤人致死的事件多达几十起,所以落单的羚牛对人类来讲,还是非常危险的。

三、传言中的森林灭火专家

虽然羚牛是一种食草性动物,但是它的食物种类非常杂,可以说完全不挑食。各种野草,蔬菜,植物等,都能成为他们的口中餐。与羚牛伤人的凶猛面目所不同的是,传言中他们还是森林灭火的专家。羚牛这种动物在看到燃起的火堆时,并不会像其他野兽一样巨怕,反而会主动上前去打乱火堆,踩踏乱溅的火星,直到将火扑灭为止。

关于羚牛会主动灭火的现象,有人猜测是因为火堆旁有人类所留下的各种食物,因此吸引了羚牛上前。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羚牛作为一种长期生活在野外的动物,非常懂得各种植物资源的重要,所以当他们看见野外的大火时,就会主动去扑灭。

总而言之,这种奇特的动物,虽然长大之后非常凶猛,也非常健壮,但是刚出生的小羚牛,就像小羊羔一样,软萌可爱。

羚羊是牛还是羊呢?

羚羊是牛科动物。

牛科除了牛亚科的牛族统称为牛,羊亚科的羊族统称为羊外,其它多统称为羚羊。羚牛、牦牛、角马、斑羚、旋角羚等都是牛科动物。所以从分类学而言,牛是牛,羊是牛,羚羊也是牛。

羚羊分为好多种类,其中我国比较出名的是藏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藏羚羊一般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四肢强健而匀称,藏羚羊的雄性长角,长约54~60厘米,雌性无角。

羚羊的本领

在弱肉强食的草原,羚羊几乎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为了生存,羚羊练就了两种本领,一是非常灵敏的嗅觉感,它可以嗅出危险的来临,常常与猛兽保持四五十米的安全距离。

二是有着难以想象的拐弯跑能力。当一头猎豹追逐一头羚羊时,猎豹的速度比羚羊要快出20~30公里/每小时,要摆脱猎豹的追赶,羚羊最拿手的本领是之字形的拐弯跑,借此来拖垮或摆脱猎豹的紧追。

铃牛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关于羚牛有哪些介绍?)

好了,今天关于“羚牛是牛还是羊”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羚牛是牛还是羊”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