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天眼为什么建在贵州(为什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要建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

中国天眼建在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卡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中国天眼建在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卡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为什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要建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

贵州平塘凹形地形、电磁干扰少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选址的重要原因。

贵州群山深处的平塘县大窝凼,就是一片天然的洼地, 具有特殊的“凹形”地理结构,宛如一个天然的“灶台”盛起了天眼的“锅”。而且这里 地下溶洞极为发育,便于雨水下渗和流动,不易形成积水,避免腐蚀和损坏望远镜。

同时,由于天眼接收大量的无线电信号,需要十分“安静”的环境, 人类活动中的电视、手机、广播等无线设备都会对天眼的磁场带来干扰,影响天眼的灵敏度,项目必须远离城市、村落和信号基站。平塘射电望远镜所在地为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旅游业发展程度低,电波干扰少。

天眼为什么建在贵州(为什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要建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

中国天眼命名缘由?

贵州“天眼”就是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最重要的指标参数就是灵敏度。灵敏度越高,望远镜探测微弱无线电的能力越强。而要想提高灵敏度,就需要扩大射电望远镜的口径。

工作原理:当它观测天体时,会随着天体的方位变化,在其500米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上实时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并通过这个300米的抛物面来汇聚电磁波。形象地来说,如果把“天眼”比作一只巨大的眼睛,那么这只巨眼的眼球直径就有500米,而负责接收光线的眼珠直径就有300米。“天眼”就是靠这个巨大灵活的眼珠来汇聚电磁波、观测深空。贵州“天眼”,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历经五年多建设,在贵州黔南如期竣工,并将于2016年9月底投入使用。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后的探测灵敏度预计将比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提高近2.5倍,可将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把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几十倍,并在今后20-30年的时间里保持世界一流的地位。

天眼为什么建在贵州(为什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要建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

天眼怎么来的?

从贵州省会贵阳市向南出发,驱车两个小时,穿行过层峦叠嶂、蜿蜒回旋的盘山公路,抵达克度镇李大艳所在的“中国天文小镇”。在贵州南部山区,有许多由青山环绕而成的洼地或天坑,当地人称之为“凼”音dang四声)。从199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历时13年,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写“FAST”)选址跋山涉水勘察。通过遥感和实地考察反复筛选,最终在克度镇金科村找到了一个“地球上最美的眼窝”——“大窝凼”。建造FAST望远镜的打岱河天坑,深534米,南北走向长度1800米,东西直径1700米,底部面积80万平方米,据资料考证为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口径天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