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封王中太平天国的将领有哪些(太平天国各时期将领)
1851年秋,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1、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2、原前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3、原后军主将冯云山为“...
永安封王中太平天国的将领有哪些
1851年秋,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
1、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
2、原前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
3、原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
4、原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
5、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太平天国运动有几大天王?主要将领的结局是什么?
1851年初,洪秀全在贵田县金平村宣布起义,太平建号天国,在转战中,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接着,太平军北上,同年秋攻占永安,太平军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创建了政权。以下是永安封王表: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永安所封其他四王皆听从东王。
东王:杨秀清 (1823——1856)
永安分王,杨秀清被褒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身系太平天国军政全权。
西王:萧朝贵(?——1852)
萧朝贵曾与杨秀清家毗邻,过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贵娶黄氏女宣娇为妻。宣娇因过继杨家,随养父姓杨,与秀清为兄妹辈。1847年8月,洪秀全自广东入桂,与宣娇结为兄妹。1852年9月,在长沙南门一战中,萧朝贵不幸被清军流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
南王:冯云山(1815——1852)
冯云山少时聪慧好学,饱览儒经、天文、历算和兵书。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极,称天王,设立五军主将制,他受任为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谦让退居杨秀清、萧朝贵之下。
北王:韦昌辉(1826——1856)
韦昌辉经冯云山启发加入拜上帝会,并奉命在家开炉打铁,明则制造农具,暗中制造武器,准备起义。1851年3月,洪秀全登极,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是五军主将之一,永安封王时,又被褒封为北王。冯云山、萧朝贵分别在全州、长沙牺牲后,韦昌辉的地位自然上升,仅次于洪、杨、居第三位。
翼王:石达开(1831——1863)
石达开在冯云山、洪秀全的启发下,加入拜上帝教,并成了贵县的一方之雄。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羽翼天朝”成为太平军主要将领之一。
太平天国各时期将领
1、韦志俊(1827-1884) 太平天国将领北王韦昌辉之弟,天京事变后因不容于太平天国而投靠清廷。广西桂平人。壮族。
早年随哥哥韦昌辉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定都后,韦志俊先后曾经跟随秦日纲,石达开西征。参加过武昌 、 岳州、田家镇等战役,战功显著。
天京变乱后,被封为右军主将转战于安徽、江西一带。因韦昌辉被洪秀全诛杀之后不容于太平天国。后在池州反叛投清,参加过围困安庆、天京等战役。
2、韦昌辉(1823年-1856年),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祖籍广东南海县。明末清初,其先祖迁广西,定居桂平金田村。他家资富有,少曾读书,知文义,有才华,遇事能见机应变。
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官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次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
3、谭绍光(1835—1863),广西象州人。16岁参加太平军,后隶忠王李秀成部,英勇善战。1858年,参加歼灭江北大营战役。1860年,率1200人首先攻入杭州,随即回师,参加歼灭江南大营战役。然后东征至常州、苏州等地,屡立战功,1862年获封慕王。1863年在苏州慕王府被叛徒刺杀。
4、李开芳(1811—1855),广西武缘县人。曾跟随西王萧朝贵攻打长沙,连下桂阳、嘉禾、攸县等地。1853年5月,奉命与林凤祥率2万太平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兵临直隶。后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粮草匮乏,最终全军覆没。被清军所俘,押解至北京后凌迟处死。
5、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一生轰轰烈烈,屡立战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
1855年率太平军取得湖口大捷,曾国藩差点因此役失败而投水自尽。1856年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并完成对南昌城合围,可惜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以至于功亏一篑。“天京事变”后,率军出走转战各地。1863年被清军所捕,身受凌迟酷刑,从容就义。
太平天国运动几大天王和主要将领的结局?
个人感觉太平天国挺惨的,几乎全部将领都死了,投降的都很少,我列举一些,抛砖引玉,欢迎各位拍砖:)
天王洪秀全:天国灭亡前三个月病死天京
东王杨秀清:天京大叛乱中被北王杀死
南王冯云山:全州城外中清军大炮而死
西王萧朝贵:长沙战役中战死
北王韦昌辉:平叛后,被天王处死
翼王石达开:四川大渡河被俘,于北京凌迟
燕王秦日纲:因叛乱,与北王一起被处死
忠王李秀成:天京城破被俘,被曾国藩处死
英王陈玉成:叛徒出卖,寿州被荣禄杀害
安王福王洪仁发洪仁达:天京城破战死
林凤翔:北伐失败被俘,于北京凌迟
李开芳:北伐失败,诈降未成功被杀
干王洪仁玕:天京城破与幼主一起被俘,遭杀害
慕王谭绍光:天国末期,太平军众将领降清,谭不从,被杀害
林启荣:天国后期,据守九江,城破后战死
赖文光:天国灭亡后,继续抵抗清军,于68年被俘遭杀害
还有一些不知道结局:
豫王胡以晃,烈王曾天养,赖汉英,罗大纲,洪宣娇,曾水源,辅王杨辅清,康王汪海洋,黄文金,侍王李世贤,章王林绍璋等等等等
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有哪些?
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有: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1、杨秀清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杨亚齐,母亲古氏。他5岁丧父,9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
杨秀清成年后,由于没有田地耕种,他只能以种山烧炭为业,经常要翻山越岭去卖煤炭,承受着商人的剥削,换回一升半斗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样的出身环境让杨秀清成为一个深谙世故、善于交游的人,未曾上过学、识字也不多的他,在家乡紫荆山一带颇有人缘。
1850年年底,洪秀全和冯云山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义工作,下达团营令,要求各地拜上帝会员变卖田产到金田集中,并将团营指挥部设在金田村,由杨秀清、萧朝贵和石达开主持。
当地地主势力获得情报后,联合清朝驻军对前往金田村集合的会众施加阻击,杨秀清多次借助“天父下凡”来组织队伍反击,为金田起义打开通路。12月,金田起义成功。
2、萧朝贵,父蒋万兴,母盘氏,弟为太平天国懿王蒋有福。居桂平鹏隘山下古棚村,族属未定(目前史学界有汉、壮、瑶、客家四种说法)。因过继萧玉胜为子,故改姓萧。
有两子,长子萧有和,次子萧有福。萧有和袭爵为幼西王,在太平天国后期深得洪秀全信任,天京失陷后被清军杀死。
萧朝贵自幼随养父长大,家境贫苦,到桂平市紫荆山山区靠种菜、耕山、烧炭艰难度日。父母亲育男四人,萧朝贵排行第三,次兄为太平天国顶王萧朝富,四弟为天平天国模王萧朝兴,族弟为式王萧三发,时家境贫寒,无钱念书,不识多少字。
为了谋生,少年时代的萧朝贵,就离家外出做工,还当过店伙计。不久,又随父母背井离乡,到桂平平隘山的下古棚落户,以开荒烧炭维持生计。这时,萧朝贵才20岁出头,都已备尝封建社会贫民的颠沛流离生活之苦。
3、冯云山广东花县禾乐地人,与洪秀全的家乡官禄为邻村,相距约三里。他约生于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父亲叫冯绍衔,母亲胡氏。他诵读经史,博览百家,学得一套中国旧文化的知识。他不愿过剥削阶级的生活,去当一名农村蒙馆塾师。
冯云山和洪秀全居同里,年相近,从小同学,后来又同做蒙馆塾师,他们志气十分相投。公元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和他共同密图革命。
冯云山一向与贫苦农民接触,使他同情广大农民的困苦,并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憎恨,到鸦片战争后,又看到清朝的腐朽和民众普遍反清,于是离开原来的阶级,走上起义的道路。
太平天国在永安州封五王,封冯云山为南王,所有官制、礼制都由冯云山制定。又在这里向全国发出讨伐清朝的吊民伐罪的檄文,也都由冯云山主裁。壬子二年正月元旦,太平天国颁行冯云山创造的天历。这是中国行阳历之始,也是世界用四季历法的首创。
壬子二年四月,太平军从桂林北出,太平天国这个被史家评为“其忠勇才德与智谋器度实为太平天国之第一人”的开创者,在经过全州城时中炮,牺牲。
4、韦昌辉生于1826年(道光六年),家境丰饶,但“人少无功名,有钱无势”,常受当地大户的欺侮与讹索,激起了他反抗清朝统治的情绪。 1848年10月(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冯云山出狱回紫荆山,路经金田,借宿韦家,与韦昌辉交谈甚为投合,韦昌辉便加入拜上帝教。
金田组织团营时,韦昌辉尽献家财,率全家参加了团营,并在他家秘密“开炉火打刀枪,共除妖魔”,为起义做了许多准备工作。金田起义后,他参加各项军事和政治的指挥活动,在太平军和群众中影响颇大,以致清朝官府一度把他当作是“逆首”,在不少奏折和上谕中竟把他的地位置于洪秀全之上。
1851年先封右军主将,不久封后护又副军师,12月,太平军在永安进行了封王建制,韦昌辉被封为北王、六千岁。在此后太平军出广西、入两湖、下两江、克南京的过程中,韦昌辉也建有战功。
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牺牲后,韦昌辉与石达开成为洪秀全、杨秀清的主要助手。建都天京后,韦昌辉主管日常政事与卫戌任务。当时定制,各方军务必先“禀”韦昌辉、“禀报”石达开,然后“禀奏”杨秀清裁决,韦昌辉仅位列杨秀清下一等。
1856年11月,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12月,太平军溃败于武昌,汉阳失守。1857年6月,石达开率兵十万,离开天京。7月,清重建“江南大营”,进犯天京。12月,镇江,瓜州,浦口失陷,天京被围。
1864年5月,太平天国之江,浙重要城镇尽失,天京孤立无援。6月,天王洪秀全服毒自杀(一说为病死)。7月19日,京失陷,太平天国覆亡。
总而论之,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和韦昌辉奉“天王密诏”诛杀杨秀清之事件,为我们探求“天京之变”的真相,无疑提供了某些历史依据。
如果说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是洪,杨之间权力斗争的导火线,那么,韦昌辉奉“天王密诏”诛杨而导致的“天京之变”血案,不仅意味着洪,杨,韦权力三角关系的彻底解体,同时也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变衰,最终走向了覆亡之路。或曰:“权力腐败人心。”“绝对权力而失天下。”
5、石达开出生在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达开村)北山里一个比较富裕农民的家庭里。他的始祖原居广东省和平县 ,到了他的高曾祖石永旺(石永旺有胞兄石永兴、石永发,为石家十二世)便落籍桂平县白沙。
石达开的父亲石昌辉约在达开五至九岁时便已早逝。丢下了弱妻幼子(四个未成年的儿女),家庭境况大不如前。口碑材料说,达开少年时,种田之外,兼做生意。买卖鸡鸭,做牛贩。运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
年方十四岁的石达开巳凛然成人,早就挑起维持家计的重担。他奔走江湖,广交四方豪杰,与当时在浔梧一带活动的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大头羊张钊有交往。
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1857年,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
“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并痛斥韦昌辉乱杀无辜,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连北王亲族都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石镇吉、李秀成、杨辅清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但天王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石达开受刑时,被割几千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四川布政使刘蓉敬佩的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
以上介绍的就是《永安封王中太平天国的将领有哪些(太平天国各时期将领)》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