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

雍正死后埋葬在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1730年。国家首批4A级景区。艺术价值:是清陵建筑中保存最完整陵墓,从不同侧面展...

雍正死后埋葬在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1730年。国家首批4A级景区。艺术价值:...更多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话题,以及更多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

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

雍正死后埋葬在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1730年。国家首批4A级景区。

艺术价值:是清陵建筑中保存最完整陵墓,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和变化。

风俗价值:陵人后裔依然延续着独特的京味方言、特色饮食、礼仪歌舞等极具风情的民俗文化。

历史价值:真实地记录了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由封建社会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轨迹。

雍正墓在哪里?

雍正墓在清泰陵(今河北易县永宁山)。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2]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88][89]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90]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91]、“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早年经历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1])寅时,胤禛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给胤禛带来皇子中的特殊地位。[3]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孝懿仁皇后没有生过皇子,只有一个公主还早年殇逝,故而养育德嫔之子,年幼的胤禛因其尊贵,很可能有意巴结她。[3]

少年胤禛行乐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胤禛进尚书房,[5]跟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与胤禛关系最密切的是顾八代,胤禛说他“品行端方,学术醇正”。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胤禛,受父皇和师傅的严格管束,从事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也在这个时期,作《春日读书》、《夏日读书》等诗歌。[6]

稍长,便跟随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办理一些政事。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还陪同其皇三子胤祉往祭曲阜孔庙。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胤禛随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7]此役胤禛虽然没有参加,然而他很关心这次战斗,作《狼居胥山大阅》、《功成回銮恭颂二首》[8],赞扬乃父用兵的功业。[9]又往遵化暂安奉殿祭祀孝庄文皇后。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十一岁的胤禛受封为贝勒。[10]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十三岁的胤禛侍从康熙帝视察永定河工地,检验工程质量。二十五岁,随同父皇巡幸五台山,次年侍从南巡江浙,对治理黄河、淮河工程进行验收。

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

清西陵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的盛京三陵。清入关后,从顺治帝、康熙帝都安葬到北京东边的遵化县马兰峪皇家陵园,即清东陵。

雍正陵墓本来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雍正认为该陵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要求另选他地。

后来选陵者奏称:河北易县“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阅后大悦,认为“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这就是清西陵的由来。

扩展资料: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的永宁山下,西侧为紫荆关,东侧为燕下都,最南端为大雁桥,与狼牙山隔易水河对望,最北端达奇峰岭,陵区最外侧边界达100余公里。

陵区外围由大片林木主要建筑均为“样式雷”主持建造,共计有10座主要陵寝,由西至东依次为慕陵、慕东陵、昌西陵、昌陵妃园寝、昌陵、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崇陵和崇陵妃园寝,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其中泰陵为整个清西陵的建筑中轴线。

泰陵的大红门为整座陵区的总大门。此外在昌西陵和慕东陵之间还有一座怀王园寝,而在慕东陵和崇陵之间还有阿哥园寝、公主园寝和端王园寝。

陵区内还修建有与清西陵中帝后陵寝相配套的机构建筑,包括东西府、行宫、永福寺、衙署、营房等建筑,这些建筑中的机构主要负责陵区的日常管理和祭祀服务。

雍正的墓地在哪里?

雍正皇帝的陵墓是泰陵,位于清西陵。跟他一起埋葬的还有嘉庆,道光,光绪。盗墓者都是图墓葬里埋的钱财。雍正皇帝为了自己死后可以安宁,不希望被别人打扰,所以吩咐过自己的臣子自己死后不要厚葬,越简单越好,只在他的墓陵当中放了少量的金银珠宝。雍正不像乾隆跟慈禧太后,他们在位期间就十分爱花钱,死后在墓陵当中也有大量的金银珠宝,这才是让盗墓者想去陵墓。

雍正的墓被保护的非常好,一直有守军。即便是慈禧太后退位之后,也跟南京临时政府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这其中有一条就是必须要保护皇帝的宗庙,陵墓,要设立专门保护的军队。盗墓者就算再贪财,也不会与军队接触,毕竟他们手里的洛阳铲是打不过长枪短炮的。

 雍正皇帝选择这个泰陵的地势也十分的独特,这里地势复杂,让盗墓者毫无依据的判断,暮穴的准确位置。墓葬下面机关重重,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盗墓者为了这点小钱,肯本不敢冒险。

后来在1980年的时候,当时发现了一个盗洞,考古学家认为,泰陵地宫可能已经被盗了。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经过仔细看,探发现盗洞只挖了两米,考古学家就停止了对泰陵地宫的发掘,直到现在,他仍然保存完好。 

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

以上介绍的就是《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雍正死后埋葬在那里)》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