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武都头是什么官(武松当的都头相当于什么官?)

武都头类似于现在的警察。都头,其实并非宋代衙门当中的一个职位,但是因为武松的缘故,“都头”一词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热门词汇,俨然成了比“行者”绰号更为著名的武松名号。“都头”一词的走红,让绝大多数...

武都头类似于现在的警察。都头,其实并非宋代衙门当中的一个职位,但是因为武松的缘故,“都头”一词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热门词汇,俨然成了比“行者”绰号更为著名的...更多武都头是什么官话题,以及更多武松在阳谷县做了“都头”,都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武都头是什么官(武松当的都头相当于什么官?)

武都头是什么官

武都头类似于现在的警察。都头,其实并非宋代衙门当中的一个职位,但是因为武松的缘故,“都头”一词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热门词汇,俨然成了比“行者”绰号更为著名的武松名号。“都头”一词的走红,让绝大多数的人根深蒂固地认为宋代衙门当中理所当然就应该有“都头”一职。

其实,“都头”只是从军中舶来的一个名词,“都头”,亦称“都将”,《新唐书》卷五十载:“又领以都将,亦曰都头”。在唐代及五代时期,都头的职位是比较大的,尤其在唐中期,都头是诸军统帅之称,可谓位高权重。比如《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记载:“唐之中世,以诸军总帅为都头。至其后也,一部之军谓之一都,其部帅呼为都头”。到了北宋,都头成为指挥使之下的军官,《宋史》卷一一六记载:“(入朝)刺史,次侍卫,马步军使都头起居毕见,谢班入,如御崇德殿。

被称为“武都头”的武松,放到现在是什么官职?干什么工作的?

放到现在是县公安局的队长,做着管理治安的工作。

武松为哥报仇失手打死了人。

都知道武松在家排行第二,也叫武二郎,他哥就是武大郎。当初在家发现了自家嫂子的丑事之后杀了人,而他为了躲避官家的追捕,之后改名换姓出逃在外。有段喝多了酒,偏不信景阳岗上有老虎,结果真遇到了一只大老虎,而他仗着喝了酒,胆大徒手生生把老虎给打死了,也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这样就当上了都头。管理着一方老百姓的治安。

都头在当地并不是多大的官。

这都头也不是多大的官,但因着武松的勇敢,帮乡民除了害人的老虎,他就在乡邻心中就是英雄,就是很大的官了。当时的武松就着个小小的都头,日子也算是过得很不错了。就这个都头这职责放到当代,也就是一个县公安局队长了,职位也不是很大,但是重在这是国家公职,是个很拿手的铁饭碗了。这也说明了武松那时拿的也是稳定工作的工资了,也是老百姓挺羡慕的工作了。他为官府办事,吃的也是官家饭了。

武松因着私自放走重要犯人,被迫走上了梁山。

其实武松这个都头官员在知县眼里,还是蛮看重了,毕竟人家靠的实力拿到手。武松也有点厌倦这种虚伪的生活,有次不经意放走了梁上的两个人,而官府则认为他跟梁山,有私通的可能,就对他严加看管,这让武松觉得特不好受,之后就直接去投奔梁山,做起了梁山好汉了。这也让他脱离了吃官家饭的日子,本来也觉得在官家当职不是他本意,他还是很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做出一番大事情了。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他这个武都头也只是一小小官职,放到现在来说也就一小队长,有点小权了。

武松在阳谷县做了“都头”,都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水浒传中介绍人没摆脱官本位套路,和现在一样,无论什么人,只要和体制沾点边,都要把职务介绍出来,而且还要渲染的似乎很大,比如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鲁达的提辖,武松的都头。

水浒中还提到了各种官职,实则有些是不准确的。包括宋江的押司,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都称不上官,只能算作吏员。宋代官员和吏员界限分明,一旦为吏,基本是终生为吏。

宋代县级治安分隶县尉、巡检。两者地位相当,基本从九品。县尉治县城,而乡里归巡检,可以一县数寨,也可数县一寨。巡检司是县派驻重要关卡类似现在检查站之类公安机关。比如水浒传中的清风寨应是设在清风镇的巡检司。

县尉司所辖治安人员称弓手,巡检司所辖称土兵。弓手为雇佣,土兵为招募。宋哲宗以后都用当地人员,不算军人(禁、厢兵),也非民兵(乡兵),而是专职公安人员,隶路提点刑狱司(类似省公安厅)。

都头这个职务在宋代是真实存在的。宋代旧军制厢、军、指挥、都,“都”是四级编制的最末一级,员额一百人。“都”的领兵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类似于现在连级。

除禁、厢军外,地方上土兵也采用都的编制。我们可以把禁军理解为大部队,厢军理解成武警,土兵、弓手之类理解为地方警务人员。

而弓手按县之大小,北宋一般十人到五十人不等,一般少于都,头领有时为十将、虞侯之类的节级。但武松、朱仝、雷横之类都是县尉司弓手(警员)的所谓都头,知县可以直接任命,不属于公务员,算是知县聘用的合同工,地位更低于禁军厢军中的正式都头。可以比较为现在一个县的刑警大队大队长角色。

另外,宋代不分马兵弓手、步兵弓手。宋代所谓“马军”称谓,必为禁、厢军(宋代缺马,马军未必有马,但是一种身份)。

所以,武松的“都头”在当时算不上实际意义上的“官”。

武松,曾经是阳谷县的治安大队长!

武松这一辈子,只当过一个官,那就是阳谷县的都头。武松能够当这个都头,是因为他赤手空拳,以一人之力,打死了为害阳谷的老虎。阳谷县令爱他勇武,让他当了县里的步兵都头。

那么,武松这个官,到底有多大呢?是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一个无足轻重、芝麻粒一样大的官儿呢?

一、都头到底是什么官

宋朝军制,都头相当于一个连级军官,是厢军编制中最末一级,一“都”大约管辖一百人。

施耐庵《水浒传》,官职设置比较混乱,甚至是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官职一齐出现。只能有个大概的比较。很显然,县一级的都头,大致是比照厢军的设置。

要看武都头这个官有多大,得从他的日常工作职责来分析。武松在阳谷县,管理的是巡逻、缉捕、办案、通讯等工作,很显然,就是在负责一县的治安。称他为治安大队的大队长挺恰当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都头”不是官,而是吏。吏其实就是低级的办事员,如果没有大的机遇,在阶层分野严重、阶层固化的宋朝,终生都不可能当官。

所以都头就是一个县的微末小吏而已!再说深一点,他就是县令雇佣的人而已。

二、都头真的是个“小”官吗

一说起都头, 许多人都会觉得这个官特别“小”,芝麻粒大的官。

没错,武松这个都头,是由县令直接任命的,根本不是国家正式任命的官员,什么告书、委任状之类的一律没有,也没有组织部门谈话。只需要县令直接任命就能够走马上任!

这个官只能管管治安,抓抓贼,维持一下市容,其余的事根本管不了!问题在于: 武松为什么欣然答应?并且异常感激?干得有声有色、尽心尽力?

武松是个武艺高强、性格爽朗的好汉,为什么会看得上这样一个小官?岂不是有损英雄形象!非也!一个小小的都头,放在整个大宋官场,确实是个不起眼的小吏,但是这样一个小吏,在一个县里,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别看他手里的权力小,可是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凡事都是他说了算。县令把这一块交给他,就是把这一块的“好处”送给了他。无论是上下其手,还是巧立名目,都是他说了算。

在老百姓的眼里,是官大过天,谁敢与官府对抗?只要武松能够把这摊子事管好,该有的孝敬一分不缺,该打点的就打点,几年下来变成豪富也未可知。

县官不如现管,就算是那些豪门巨富、县里的头面人物,要办事不也得找武松?他们的亲友亲朋,出了事是不是也得找武松打点?

一个都头虽小,只要融入了阳谷县这张关系网,却有着巨大的能量。小官巨贪的例子还少吗?

三、都头小吏与梁山招安

都头虽小,虽然只是县令自己任命的小吏,可常人想要当这个都头,那是千难万难!

在宋朝,想要进入体制内,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一个平头百姓想进入官场,仅仅靠苦读是没有用的。阳谷县那么多人,能当都头的有几个人?

正因为宋朝体制内优厚的待遇,还有种种不可言说的好处,才让人拼命想挤进这个圈子。武松不是挺喜欢别人叫他武都头吗?人家称呼林冲为林教头,他不是欣然答应吗?

林冲被高俅迫害,始终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不也是贪恋体制内的好处,幻想着一直呆在体制内吗? 就连鲁智深,介绍自己不也是喜欢自称“提辖”吗?

梁山为什么最终接受招安?因为从上到下,都知道体制里的好处。许多人上梁山,是被逼无奈,如果有机会,他们一定会选择回到体制里。

尤其是曾经在大宋体制内呆过的,比别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招安的好处。所以,宋江接受招安,实在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对梁山来讲也是最好的选择。

结语:武松原本是个在逃人员,意外打死了老虎,成为阳谷县的都头,对他来讲这简直是天上掉起来的好事。

我们假设一下,假如没有潘金莲这档子事,以西门庆的手段、交际,迟早要和武松打交道,如果两个人都恪守官场规则,最终很有可能成为好兄弟。 从此,梁山上少了一个行者武松,阳谷县多了一个都头武松,这才是真正的 社会 啊!

在前期,武松确实是喜欢人家称他为都头,当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和大宋朝廷的无耻之后,终于对现实失望了。

他号“行者”,行走在这世间,看遍了江湖,历尽了冷暖,遭受了失去亲人的刻骨之痛,承受了兄弟故去的无限悲凉,最终于六合塔下终老。

武松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侠义,什么叫好汉!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放下!

军职名。唐中期诸军统帅之称,后为一部军队为一都的长官之称。唐僖宗时,当权宦官募神策新军五十四都,各都长官称都将,亦称都头。宋各军指挥使下设此官,属低级军官。五代时,都的编制依然流行。军阀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于其额,号为雁子都",后梁太祖朱温"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旧五代史》卷64《朱汉宾传》)。

北宋在指挥之下设都的编制,显然也是袭用五代旧制。都一级统兵官,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在副兵马使和副都头之下,尚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按照规定,"副兵马使、副都头阙,并转员后,取拣诸军军头、十将补填"(《长编》卷399元佑二年四月丁未)。但军头看来并非是各支禁兵中普遍设置的军职。[《宋史》卷187《兵志》介绍禁兵各级统兵官,只有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并无军头,而同书卷171《职官志》介绍"武臣奉给"时,军头又在十将之上。《兵志》不介绍军头,也可说明军头的设置并不普遍。]宋仁宗时,欧阳修《乞差武卫人员》奏中说,侍卫步军司"屯驻淄州武卫第六十六指挥","并无正辖官员,只有权管副都头四人,亦并是往年曾在信安军作过之人"。其中"军头刘绪"、"右十将孙荣、田荣、蔡斌"四人"元系本州武卫第九指挥内军头及右十将","准州帖,准步军司牒,权充第六十六指挥副都头勾当"。此外,尚有军头韩筠,左十将徐吉、贺进、谷兴、段干和右十将王清、丁用、楚兴等八人"亦元系本州武卫第九指挥将虞候、承局"(《欧阳文忠公全集》卷118)。可知武卫军中设有军头,十将还分左十将和右十将。然而据《嘉定赤城志》卷18,台州雄节第六指挥编额五百人,除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各一人外,另设都头三人、副都头五人,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各十人。威果第六十指挥编额四百人,也设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各十人。这两指挥禁兵都不设军头。

按照规定,一都应有一百人,这与实际编制人数不可能有太大的出入。宋仁宗时,尹洙说:"诸处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河南先生文集》卷20《奏阅习短兵状》)可见当时不论是马兵还是步兵,一都实际上也就是近百人。

小说《水浒传》中武松曾担任都头一职。《水浒传》以北宋被背景,按理,北宋的都头该是一个军职,相当于现在的连长。但武松有负责治安的管理,实际上又有元朝都头的缩影。这也反映了《水浒传》撰写的 历史 背景。

在宋朝,县里根本就没有"都头"这个职务。 "都头"军职名。唐中朝藩镇和禁军中的领兵官称"都将",或称"都头"。宋代于禁军中设都头、副都头,其职位低于指挥使。"都"是一个军事单位。 在县一级,负责抓捕罪犯的称"衙役"。衙役人数不多,大概有十几人,分两个班,每个班的班长称"班头"。 在县里,都头是县役的通称,即凡是县里的衙役,都可以称为都头。这是借用禁军中的"都头"一词,以对县役们表示尊重。 所以,武松等人实际上也就是县里的一个衙役。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还是一个"步兵都头"。 步兵是国家正规军的一种。正规军分步兵和骑兵两种。宋朝的县一级既没有"都"这个军事单位,就更谈不上"步兵都头"这个职务了。所以,武松这个步兵都头究竟是什么职务,其职责权限是什么,就又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武松,是《水浒传》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人物。虽然他出场的顺序比较晚,但是他的出现无疑掀起来水浒传的高潮,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独臂擒方腊等故事淋漓尽致,让人意犹未尽。

武松作为施耐庵笔下重点描绘的一个人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侠义心肠的好汉形象。这一形象历经百年,经久不衰。好似一瓶陈酿越久越香。恰如一盆鲜花久看不厌。如今武松以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武松早年在景阳冈因打死一只猛虎,而一举成名,被称为“打虎英雄”。后来被阳谷县官府收编做了一名都头。

那么武松的这个都头相当于什么官呢?

都头在当时宋朝根本不算什么官,只是县衙里的一个公职人员。其权利也就是协助县衙办理一些民事纠纷,平时维持一下 社会 治安,手下也就十几个衙役而已。充其量也就算是一个捕头吧。

要是放在现在当今 社会 ,武松的这个都头,大概好比一个县公安局的刑警队队长,当然了古代和现在是没法比,现在的刑警队队长那权利大了。管理着一个县的治安。

所以说武松的这个都头按照时间发展的话,他的权利和地位也是在提高。假如武都头穿越到现在,那就是一个响当当的人民警察。试想一下武松要是穿上警服会有多酷。

很遗憾,武松在宋朝什么官都不是,他的“都头”是吏,不是官,没有编制,没有品级,不过若从其岗位职责来看, 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治安大队大队长(临时工)。

军队中的都头

北宋禁军中有都一级编制,属于最基层编制,以百人为一都(满编),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个连,都的正副长官是都头、副都头,相当于连长、副连长。

不过禁军中的都头属现役军官,正式编制,吃皇粮,发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

衙门里的都头

武松担任的不是禁军都头,而是阳谷县都头, 这个都头和禁军都头有天壤之别 。

按照北宋官制, 县级官员只有知县(县令)、主簿、县尉、县丞这几个, 他们是国家干部,有正式编制,吃财政工资,任免都是中央组织人事部门说了算, 州和县本级无权干涉, 比如主簿虽是知县的副手,但由中央任命,知县(县令)无权任免。

与屈指可数的几个“官”相比, “吏”是县级政府广泛存在,并且承担着县衙绝大多数事务性工作, 比如收粮食赋税、治安巡逻、保管公物、驱使奔走、县衙打杂,等等,我们在古装剧经常看到的“衙役”好像只负责县官升堂时喊“威武”或者打板子,实际上述所有给县衙卖命干杂活的人都称为“衙役”,喊“威武”或者打板子的差事算比较轻松的。

县衙正式官员极其有限,县级事务几乎都要靠吏,担任吏职的人是不固定的,由县衙根据强硬摊派,由当地百姓充任,有些类似强制服兵役,因此也叫吏役、差役、职役。

衙门里负责治安巡逻、辑捕盗贼、防止烟火的吏被称为捕快,他们的头头叫捕头或班头,也是吏职,衙役人数不多,大概有十几人,分两个班,每个班的班长称“班头”, 但宋朝衙门里并没有“都头”这个吏职,武松担任的应该就是“班头”,算是一个捕头小队长。

吏由各级衙门差派,县里自己说了算,因此阳谷知县才对武松说: “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并立刻 “唤押司立了文案, 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

如果“都头”是“官”,知县是没有资格做主的。

官与吏有天壤之别,除中央和州一级吏职有1-5%的概率转官,县里的吏职没有任何机会转官,他们在县衙里干一辈子,工作再出色也难逃“胥吏贱职”的身份。

有人把武松这个“都头”比作如今的县公安局局长,无疑是完全错误的。

先不说武松是个吏,身份跟官差十万八千里,就算从实际职责看,他也不是公安局长,因为在县里分管治安工作的是县尉,县尉才相当于副县长兼公安局长,武松充其量只能算县尉属下的治安大队大队长,还是没有正式编制的临时工,县里随时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事实上,《水浒传》里的好汉大多是最底层的百姓和混混,即便在官府有差事,也都是临时工(吏职),比如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宋江的押司、鲁达的提辖、戴宗的节级……他们承担的职责或许可以比作如今的官职,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官的可能。

相当于县公安局长。

武松的都头职务相当于治安大队大队长吧。

作者:金满楼

《水浒传》中,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老虎这件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关于武松的称呼,除了武大郎的弟弟,还有行者武松、武都头等。

当然,《水浒传》的武松是虚构的人物,景阳冈打虎也只是小说家言。不过,在 历史 上,武松倒是真有其人,不过他出生在河北邢台清河人,出名却是在杭州。

据《临安县志》、《杭州府志》等浙江地方史志记载,北宋时期确实有一个卖艺人名叫武松,其状貌奇伟、武艺高强,后来被知府高权发现,于是将他收入衙中。

之后,武松被高知府委为“都头”,“武都头”的称号,即由此出。

据查,“都头”本为武职,在唐朝僖宗时,宦官杨复光“分忠武八千人为八都”,这就是说,一都即一千人,那就相当于千夫长,也就是团长的位置了。

不过,在宋朝后,都头只是低级武职,如宋仁宗时尹洙曾汇报称:

“诸处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

粗略估算,无论马队、步队,当时一都仅管辖百人左右,也就是现在一个连还不到。

从这个意义上说,武松在杭州当都头,大概也就相当于知府亲兵队的中队长吧!

但是,这位 历史 上真实的武松,后来干了件大事!

前面说了,景阳冈打虎只是小说家言,武松的家乡清河县虽然离水泊梁山的确不远,但说到打死老虎一事,还没见过有正史记载,更不要说景阳冈打虎了。

历史 上真实的武松,干的是另一件真实的大事。

原来,武松的恩主高权后来被朝中权臣蔡京挤走,杭州知府换成了蔡鋆,而这个蔡鋆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蔡京之子。

这个蔡鋆到任后,横征暴敛,胡作非为,一时惹得民怨四起。

于是乎,武松一怒之下,身怀利刃而将其刺死,为民除害。

按: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武松当时应该已经离职了,其刺死蔡鋆,想必也有为恩主复仇的意思。

当然,武松也没有那么神武,他行刺成功后并未逃脱,后来死于大佬当中,而不是像小说里说的隐居六合塔终老。

事后,武松的义举传遍四方,在蔡京倒台后,即有人在西湖边的西泠桥畔修了一个墓,碑上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这个墓几经修建,至今仍存。

如此,以上就是 历史 上武松的全部故事。

从这个角度上说,武松杀的虽然不是真老虎,但也算是另一种意义的“打虎”吧!

刑警队长。

那么武松所担任的清河县步乓都头相当于现在什么样的官职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北宋都有哪些官职?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从一品: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特进、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从二品: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正三品;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权元曹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龙图/天章/宝文/显谟/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官侍郎;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正四品:给事中、中书舍人、大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正奉大夫、中奉大夫;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从四品: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太中大夫、中大夫;宣威将军、明威将军;轻车都尉。

正五品: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中散大夫、朝奉大夫;定远将军、宁远将军;上骑都尉。

从五品:大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阁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龙/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府;朝散大夫、朝清大夫;游骑将军、游击将军;骑都尉。

正六品:集英殿修撰、左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朝奉郎、承直郎;昭武校尉、昭武副尉;骁骑尉。

从六品:起后郎、左居舍人、侍卸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奉直郎、通直郎;振威校尉、振威副尉;飞骑尉。

正七品: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朝请郎、宣德郎;致果校尉、致果副尉;云骑尉。

从七品;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敷文阁、大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判大医局令、翰林医效;朝散郎、宣奉郎;翊麾校尉、翊麾副尉;武骑尉。

正八品: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书郎/正字、大常寺、奉礼部、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

从八品:观察支使、诸州县令、县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部/保章正;承奉郎、承务郎;御武校蔚、御武副尉。

正九品:大官令、国子大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承、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宁阙书令史;儒林郎、登仕郎;仁勇校尉、仁勇副尉。

从九品:高班、黄门内品、丞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符、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林郎、将仕郎;陪戎校尉/副尉。

由此可见,当年武松在清河县担任步乓都头一职,是一个卑微的不入流的芝麻小官。可以说是没官没品,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吏。也可以说是编外人员。

实际上都头是军队中最基层的小官,手下编刷百十号人。而当时清河县衙是不存在步兵,至多只有几十个捕快,而武松就是这些捕快的头,也可以说是捕头吧!当年武松酒醉之后在景阳冈赤手空打死一只猛虎,之后一夜成名,成了鼎鼎大名的打虎英雄,深得清河县令的赏识,从而在县衙谋了一份美差。

武松在清河县担任都头一职,实际履行的职责是除暴安良,维护 社会 治安。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大家怎么看呢?

武松步兵都头是什么官职?都头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武松原本是阳谷县步兵都头,人称武都头。此后在鸳鸯楼事件后,武松为了躲避抓捕才打扮成头陀,避人耳目。不少朋友都比较好奇,武松原本担任的都头究竟是个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呢?其实都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职位,可能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警队大队长。而且不同朝代所赋予都头的权利也不同,在宋朝都头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古代都头究竟是个什么官,一起来看看吧。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武松的官职是“都头”,在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中,当武松打死老虎后,到了阳谷县衙后,知县看武松忠厚仁慈,有心要抬举他,就对他说:“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武松立即跪谢:“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知县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武松便做了步兵都头。于是,武松在上梁山之前便被人称呼为“武都头”。

其实,在《水浒传》中,在武松之前,便已经有了“都头”这个名词了。

比如在第十三回中,济州郓城县令时文彬上任后,“知县随即叫唤尉司捕盗官员和两个巡捕都头来见,本县尉司管下有两个都头:一个唤做步兵都头(朱仝),一个唤做马兵都头(雷横)。这马兵都头,管着二十匹坐马弓手,二十个士兵,那步兵都头管着二十个使枪的头目,二十个士兵。”

通过郓城县的都头管的事和人员,我们可以分析出,都头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辖下的派出所所长。

而且,这个“都头”的官也不是一个多大的官职,因为,这是一个知县都可以随时任命的官,也就不存在什么品级了。

在《水浒传》里出现的“都头”基本都是在县衙里当差的,除了我们熟知的朱仝、雷横之外,还有沂水县都头李云(第43回)、清溪县都头钱振鹏(第112回)、兰溪县都头郑彪(第117回)。

难道“都头”在宋朝时是县衙的捕快吗?其实不然,“都头”在宋朝时属于军营中的一种官职。

要搞清“都头”是个什么样的官,我们首先要把“都”的定于弄明白。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在其著作《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五《宋金官印》一节中说:“宋军制以五百人为一营,每营设指挥使一员,其下为五都,每都马军设军使一员,副兵马使一员,步军设都头一员,副都头一员。”

南宋杨仲良编撰的记载北宋历史的纪事史书《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也印证了这一个说法,该书记载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十二月,诏河北征调“强壮”(地方征集的带有民兵性质的乡兵):“五百人为指挥,置指挥使。百人为都,置正副都头二人、节级四人。”

这也就是说,宋朝的军队是以五百人为一个独立建制,这个建制的长官叫“指挥使”,每营又分为五“都”,所以每“都”就是一百人。在步兵每都里设都头一员,副都头一员,每个都头手里掌握着100人的宋军。

与宋朝同时存在的辽国和金国,也都在军队里设置了“都头”一职,大致和宋朝的相似,因为辽、金的很多制度,都是从宋朝模仿而来的。

而宋朝的制度,又有不少是从唐末五代延续下了的,“都头”一职便是如此。

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唐末唐僖宗在黄巢起义时往四川逃跑,大宦官田令孜趁机募集神策军五十四都,“诸都又领以都将,亦曰‘都头’”。

只不过,唐朝的“都”比宋朝的规模大多了,每都一千人(见《资治通鉴》卷二五六)。

到了元朝,“都头”这一官职不再延续使用,在整部的《元史》里,根本没有出现“都头”这个官名。

因此,在宋朝时“都头”一职,是军队里的一个官职,而并不是县衙里的捕快头头。这一点,是不是有点出人意料呢?

武松当的都头相当于什么官?

水浒传中介绍人没摆脱官本位套路,和现在一样,无论什么人,只要和体制沾点边,都要把职务介绍出来,而且还要渲染的似乎很大,比如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鲁达的提辖,武松的都头。

水浒中还提到了各种官职,实则有些是不准确的。包括宋江的押司,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都称不上官,只能算作吏员。宋代官员和吏员界限分明,一旦为吏,基本是终生为吏。

宋代县级治安分隶县尉、巡检。两者地位相当,基本从九品。县尉治县城,而乡里归巡检,可以一县数寨,也可数县一寨。巡检司是县派驻重要关卡类似现在检查站之类公安机关。比如水浒传中的清风寨应是设在清风镇的巡检司。

县尉司所辖治安人员称弓手,巡检司所辖称土兵。弓手为雇佣,土兵为招募。宋哲宗以后都用当地人员,不算军人(禁、厢兵),也非民兵(乡兵),而是专职公安人员,隶路提点刑狱司(类似省公安厅)。

都头这个职务在宋代是真实存在的。宋代旧军制厢、军、指挥、都,“都”是四级编制的最末一级,员额一百人。“都”的领兵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类似于现在连级。

除禁、厢军外,地方上土兵也采用都的编制。我们可以把禁军理解为大部队,厢军理解成武警,土兵、弓手之类理解为地方警务人员。

而弓手按县之大小,北宋一般十人到五十人不等,一般少于都,头领有时为十将、虞侯之类的节级。但武松、朱仝、雷横之类都是县尉司弓手(警员)的所谓都头,知县可以直接任命,不属于公务员,算是知县聘用的合同工,地位更低于禁军厢军中的正式都头。可以比较为现在一个县的刑警大队大队长角色。

另外,宋代不分马兵弓手、步兵弓手。宋代所谓“马军”称谓,必为禁、厢军(宋代缺马,马军未必有马,但是一种身份)。

所以,武松的“都头”在当时算不上实际意义上的“官”。

打虎后的武松被封都头是什么职位?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每个人都能够耳熟能详的著作,即使没有怎么读过这本书的孩子,都知道其中的武松打虎的故事。从小,这个故事更是被许多父母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在当时的孩子们的眼中,能打死老虎的都是英雄,而且武松在打虎后被封为都头,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相当于现在什么样的官职,这也是许多网友所思考的。

从小说的内容上看,武松打虎之后,这件事很快就传了出去,武松的名声大振。得到了县衙的赏金,但是武松把赏金都分给了其他猎户,自己并没有贪图蝇头小利,县衙看他十分勇武又品行端庄,于是就给他封了一个都头。都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是官职名,而是一个军职名。在最先开始的时候,指的是一个军的统帅,后来指的是一个都的长官。宋朝的时候将这个席位职位沿袭下去,其职位也算比较大的,只不过宋朝有人数限制,通常是100人左右。而放到现在来说,根据我军的人数编制来讲,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连长。

在小说中,武松打虎这一壮举历来被人们所歌颂,当时,武松在景阳冈上喝酒,看到附近有老虎出没,他并没有当回事,于是,借着酒劲儿,他在遇见老虎之后将老虎打死,大家在小学课本上也学过了武松打虎这一事件,都无不佩服于武松的勇敢。

据研究《水浒传》的相关人士表示,打虎后的武松被封为都头,他的权力在当时也是比较大的,对于治安等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此,笔者认为武松打虎后被封为都头也是值得赞赏的,毕竟这是对他勇敢的赞赏,而文学作品可能又会与真正的历史有所出入,大家如果想要去研究真正的历史,也需要去参照正版的通史来进行解读。

武都头是什么官(武松当的都头相当于什么官?)

武松当的都头相当于什么官?

答:都头这个职务在宋代是真实存在的。宋代旧军制厢、军、指挥、都,“都”是四级编制的最末一级,员额一百人。“都”的领兵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类似于现在连级。除禁、厢......详细

打虎后的武松被封都头是什么职位?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答:都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是官职名,而是一个军职名。在最先开始的时候,指的是一个军的统帅,后来指的是一个都的长官。宋朝的时候将这个席位职位沿袭下去,其职位也算比较大的,只不过宋朝有人数限制,通常是100人......详细

以上介绍的就是《武都头是什么官(武松当的都头相当于什么官?)》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