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支付宝发放10亿红包为了什么(支付宝为什么要发10亿红包,马云不)

支付宝发放十亿红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面对如今微信支付和开通的各种小程序正努力想要瓜分支付宝市场这一情况,为了对抗同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支付宝必须和线下的各种商家联合,吸引更...

支付宝发放十亿红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面对如今微信支付和开通的各种小程序正努力想要瓜分支付宝市场这一情况,为了对抗同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更多支付宝发放10亿红包为了什么话题,以及更多数十亿的春节红包,你知道这背后发生了什么吗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支付宝发放10亿红包为了什么(支付宝为什么要发10亿红包,马云不)

支付宝发放10亿红包为了什么

支付宝发放十亿红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面对如今微信支付和开通的各种小程序正努力想要瓜分支付宝市场这一情况,为了对抗同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支付宝必须和线下的各种商家联合,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消费场景和消费内容。本次支付宝所发的10亿红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要到线下门店支付才能使用,其余还包括一些商家专属的红包,必须在这家店铺使用才有效。因此这次发放红包的行为,实质是商家和支付宝联合起来开展的一次行动,也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支付宝赏金是不是骗人的?

不是。

这场支付宝自掏10亿发动的红包活动,初衷是普及移动支付,吸引更多新用户,同时也毫无悬念地引来大批“羊毛党”。根据网上流传的截图,有的支付宝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了137.8万元红包,有的获取了52.5万元红包,同时显示还有10万+个红包在来的路上。

支付宝官方表示,已经发现部分人群通过滥发短信等方式推广这一功能,更有甚者使用支付宝作为签名滥发短信,破坏了用户参与活动的体验,也影响了支付宝的品牌形象。支付宝抓到并处理的滥用短信账户有800个。支付宝将表示,继续采用技术手段来预防和处理这类行为。

扩展资料:

支付宝于2017年11月15日宣布上线首款免费发还能赚钱的红包。活动规则显示,用户可以通过吱口令、二维码图片、活动海报、链接等途径邀请其他用户在实体店使用支付宝,成功后就可以获得赏金。

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APP生成一条吱口令,可以把吱口令分享给微信好友,丢到微信群,以及分享到朋友圈,朋友可以复制这条吱口令,然后打开支付宝领取红包,当朋友线下支付时使用了这个红包,吱口令的主人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赏金。

支付宝表示,扫码领红包活动,即“赚钱红包”主要面向小商家推出。用户在线下付款时,商家可推荐用户扫码领红包,用户使用后商家则获得相应的赏金。用户领到的红包钱以及商家获得的赏金全部由支付宝承担,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在小商家中普及移动支付。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支付宝红包活动虽然引来了大批“羊毛党”,但与P2P平台“薅羊毛”还是有所不同。毕竟,“羊毛党”对支付宝红包的操作并没有对正常用户的资金造成损害。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帮助支付宝进行了大范围的传播。当然他们的短信的确对用户造成骚扰,但有关方面至今也没有对短信营销有明确规章治理。从群发信息到购买手机号,关于短信营销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尤其是信息接收人没有遭受财产损失仅仅是被骚扰的情况下,难以维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支付宝10亿红包引来“羊毛党”官方:已处理800个账户

数十亿的春节红包,你知道这背后发生了什么吗

新时代的年味如何体现?或就是从抢红包开始的。

作为一项“新年俗”,各平台推出的抢红包大战伴贯穿着整个春节始终。而今年的红包大战明显升级。不仅腾讯、阿里、新浪,就连做内容的今日头条也“携”巨资加入。

玩法上也是各有不同,大家乐此不疲地参与,就算没有抢到回家的车票钱,那种参与感也是十分愉悦。但是这些平台图啥呢?天底下没有白撒钱的事,背后有着一本生意经。

撒钱,谁最壕?

作为红包大战里的老熟人,腾讯的微信、阿里的支付宝、新浪的微博向来都是大家“抢钱”的主战场。

支付宝今年不变的是,依然是集齐五福,拼手气分5亿。但在具体玩法上进行了一些升级,比如在第一波AR迎福中,不仅是扫福字,“扫手势”也可以获得福卡;第二波在蚂蚁庄园收取金蛋,也有机会获得福卡;第三波中,则通过给好友在蚂蚁森林里种的树浇水的方式获得福卡。

微信今年则主要通过线下渠道开展,推出“附近的优惠”和“摇摇乐”等互动,在指定商家消费后即可通过小程序参与摇奖的“摇摇乐”,最高可免单200元;此外,QQ今年推出了“走运红包”,在指定的时间内,用走路步数可换抽红包机会。

今日头条推出的活动和支付宝的形式有所相似,主打“集齐”。不同的是,头条需要集齐十二生肖,即可参与瓜分2亿元现金。

苏宁推出的则是“膨胀红包”,参与过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剁手族对“膨胀”这个词一定不陌生,玩法则是通过充值,红包就会“膨胀”,最低膨胀1.1倍。据北京苏宁易购副总经理程峰透露,苏宁总共投入了5个亿的现金。

不仅如此,淘宝与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达成独家互动合作,在央视春晚播出期间,淘宝和春晚实现跨屏互动,发放了价值6个亿的现金红包和奖品。

这种时候,作为支付领域的大哥大,怎么能少了银联的身影?银联也宣布,截止3月2日之前,用户都可通过云闪付APP推出的四大新春红包,每天签到领红包,最高可达2018元,此外还能通过分享邀请获得红包。

粗略一算,春节抢红包可是笔几十亿的“生意”啊。这无疑为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加入了不少科技、时代的元素。这对于网友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就算没抢到钱,满满的参与感也是不错的体验。但是这些平台图啥呢?

生意经中的“获客”章节

回忆去年的红包大战更像是一场技术之战。不管是从参与方式,还是红包场景,都走向了场景化、娱乐化、游戏化的深度创新阶段。而阿里和腾讯的AR红包大战,也预示着红包大战会逐渐演变成与新技术紧密结合的新玩法的竞争。

这一点从今年的玩法中也似乎在一步步证实。比如,淘宝的跨屏红包。但随着更多平台的加入,也让“抢人”这一层含义更加明显。

据央视报道,发财中国年红包项目推广负责人李禹潼就表示,希望为用户提供快乐的同时,也提升品牌的好感度和温暖度。

北京苏宁易购副总经理程峰亦表示,希望更多用户朋友通过苏宁的膨胀红包玩法成为苏宁的忠实粉丝。

但是动辄几亿的“撒钱”是不是也太壕了?其实不然,因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获客成本不断增加。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李勇坚曾表示,现在互联网行业获取一个优质客户的成本要在100到300块钱。

而巨头还在撕抢,互联网飞速发展之下,谁都担心稍有怠慢便被淘汰。这也使得即使是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也不得每年拿出数亿巨资来增加用户粘性。

除了增加用户粘性,“抢红包”还是各巨头用来为移动支付布局的关键一步。

据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支付宝有1.68亿人集齐五福红包,拼手气分享了2亿元现金红包,渗透率46.1%;微信用户共收发142亿个红包,高峰时每秒收发76万个,保持了渗透率第一,达到76.5%;QQ平台在2017年春节QQ“LBS+AR天降红包”和“刷一刷红包”的总参与用户数为3.42亿,渗透率52.9%,其中90后占比达到68%,用户共刷出37.77亿个现金红包和卡券礼包。

由此可见,高投入之下,各平台的用户渗透率也是很亮眼的,这或许也是各平台纷纷加入“红包大战”最主要的原因。

最后,如果你还在为了好不容易集齐了五福,结果才得几毛钱的红包而郁闷的话,那么国是君要告诉你一个稍感安慰的事情,那就是去年集齐支付宝五福的1.68亿人,仔细算下来,人均也就是只有一块二毛钱。所以,参与就好,别太当回事。

来源:探索频道纪录片截图

中国年俗海外飘香

“为什么做这个五福?我们希望说,每年能够做在一个过年的时候、更加有年味的东西,通过五福我们希望把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传张福卡,传递一下福气,让大家距离变得更近一点,感情更深一点。” 支付宝集五福负责人冠华这样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说。

在集五福团队的心里,他们希望用科技创造出一个在春节时候全民参与的民俗,就像吃饺子、贴春联、看春晚一样。“至于钱多钱少,只是图一个乐呵,就是要福气到了。”

2月9日,临大年三十来临还有5天,美国探索频道推出最新纪录片《华人新福年》,4集内容分别记录了北京、哈尔滨、杭州和台北的中国人,如何庆祝新年俗。

而探索频道对于中国春节的理解也相当独特。纪录片的制作人特意在片名中加上了virtual(虚拟)这个词,记录的就是中国新科技与传统春节相融合的中国年。其中,就包括了用手机AR集五福。

对于集五福,日本富士电视台也报道称,日本部分商家已学会集五福这样的中国新年俗。去年,为了抢占中国春节期间的游客生意,就曾有日本商家摆出了会说中文的机器人服务生。而舞龙舞狮这些元素也已经出现在了日本的商圈里。

不仅是日本,新加坡的出租车司机用“福”字装饰爱车;新西兰的店员还亲手写下中英文对照版的“敬业福”对联。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写“福”、贴“福”本就是中华民族过年时的传统习俗,通过三年来春节的集五福活动,传统佳节里“福”字在手机之间传送,变的更鲜活,不仅让变淡的年味重新有了仪式感,更是如同一块小石子激起全球涟漪,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引起热潮。

正如《华人新福年》里所言,年味从没有消失。消失的只是旧有的形式,改变的只是过年的仪式,年味会以新的形式焕发光彩。

支付宝8月发放10亿消费券的活动跟之前有什么不同?

哈哈,强行来回答一波,还真有挺多不同的。对于消费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比如,上次的支付宝的717狂欢节。用户在717狂欢节时领了消费券,发现并不是每一次使用支付宝都可以抵扣的,这就容易就让我们用户觉得消费券不是全国通用的。但其实,能不能用,是看商家有没有报名。

不得不提的是,这一次支付宝8月发放10亿消费券的活动有87个城市1000万小店的加入,也就意味着支付宝的此次活动的消费券不仅能在大型商店使用,而且可以在街边小店使用!这次活动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覆盖了全国!

这个真的有震惊到我,看来这次8月发放10亿消费券的活动是动真格了。出门拐个弯都能使用此次活动的“消费券”的这种感觉,我真的太爱了。很方便,又能帮我省很多钱。不错不错,支持!

这区别嘛我主要想提以下两点。首先就是可用券商家更多更广,支付宝这一次的消费券活动参与的商家比以往多,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消费券不仅仅能够在大型商场使用还能在街边小店用,对比以往的支付宝消费券及其他部门发放的消费券来说使用范围更广了,帮很多人实现了不想去逛商场但还想把券用掉的愿望,这是最大亮点之一。其次,此次消费券福利更大。福利大体现在连续八天天天能抢18元,这也就算了,每次抢到的除了消费券还可能从抽奖机中抢抽到饿了么红包等等奖品。这和以往抢到单一的消费券有所不同。另外,在这次的活动中还有1元优惠权益礼包,只需要1元就能够享受大牌超低折扣权益,还能和消费券叠加,相当于折上折了,这也是别的消费券活动没有的。这么来看,这次活动是真的比以往的活动力度更大更香~

支付宝推出的消费券。可以刺激消费呀,而且现在入驻的商家越来越多了。

最主要的还是刺激消费,恢复经济

这次比上次好太多啊,可以到处使用,没那么多限制了

听说好像这一次,有更多的商家入驻。不光是大的商场小的路边摊都可以使用。

之前消费券很火呀,很多城市都在抢,这次又来了吗?在哪儿啊?不管什么样都要抢一点。

感觉这个消费券很划算,不过还是不容易抢到

支付宝十亿红包,是天上掉饼吗

十亿红包,分散给众多的参与活动的支付宝账户,到每个人手里不会太多,除非你有能力邀请的更多的新账户或第一次参加活动的账户。如果只是几个人反复扫码领红包的话,都是很少的分额。这个活动,还是最早参加的用户受惠多一些。现在已经晚了,快结束了。10亿红包也没多少库存了。

没什么说数十亿互联网红包正在谋杀我们的春节?

你可能已是一场“谋杀案”的“受害者”,却不自知。

当小张(化名)逐渐意识到这件事时,两天之内他已在支付宝、苏宁易购、今日头条、银联等平台上为几块钱的红包花费了大量时间。而他告诉氢媒工场,之所以热衷于此,原因只有三个字:杀时间。

抢一个红包何须花这么长时间?“谋杀”的字眼未免标题党了吧?看到这你一定有这样的质疑。

但这并非耸人听闻。

小张告诉氢媒工场,这两天他的每日奔走于各平台集卡、养鸡、做各种红包任务,同时,为了抢卡抢红包,他还加了数个不同平台的微信、QQ群,甚至频繁搜索各类攻略,游荡于知乎、豆瓣、贴吧有关红包的讨论区。

然而,氢媒工场通过其QQ的照片墙发现,这位24岁的男生,原本的兴趣爱好是飞机。

“杀时间嘛”,当问及为什么热衷于到各个平台上集卡、抢红包时,他说。“但没想到竟这么耗时间,今日头条就差一个‘发’字凑不到,支付宝也差一个敬业福。”小张抱怨到。

他告诉我们,除了经常盯着各个群留意别人发出的福卡、生肖卡,他还在各个群内交换了多次卡片,但仍未凑齐。

“它们故意的吧,坑啊。”

1、集卡成功率堪比彩票

小张口中的“它们”,包括支付宝、今日头条、苏宁易购、微博、淘宝、QQ、微信、小米、银联等互联网平台。近来这些平台陆续推出各类春节红包玩法,金额都在亿级水平,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抽卡、集卡、养宠物、集步数、答题、签到、看直播、拍视频、传递口令卡、共享路由器等。

集卡是最为人熟知,却也是最“杀时间”的,支付宝、微博、今日头条是此类玩法的代表。支付宝的集五福自不必多说,微博今年主推集财神卡,而今日头条今年推出的也是类似的集“12生肖”+“发财”卡。

支付宝、微博、今日头条三者中,属头条最“坑”。

今日头条集卡的规则简单来说就是:集齐14张卡片的玩家可平分2亿现金。

这看似诱人,实则“坑人”。游戏规定,用户每日仅能抽3张卡,若要增加抽卡次数,则需要完成关注好友、邀请新用户下载、分享重复卡片等各类任务。然而即使增加了抽卡次数,抽到的卡依旧很可能重复。重复了怎么办?换。

笔者体验了一把,为集卡专门加了数个今日头条生肖卡互换的QQ群。然而,即使在一个疯狂刷屏的百人大群中,能抢到或换成功需要的生肖卡实属不易。

更甚者,笔者在各类换卡群中发现,几乎令所有玩家都抱怨的是,这14张卡中“发”字卡极为稀少。

稀少到什么程度?众所周知的支付宝福卡今年已凑齐4447万套,这意味着敬业福至少发了4千万张。然而,今日头条的生肖卡目前只有49人集齐(上述数据均截至2月9日14:00)。对!只有49人!要知道这两个游戏同时开启,但粗略一算福卡凑齐的人数约是生肖卡的100万倍。

同样是集卡,同样是分数亿现金红包。今日头条的要比支付宝的“坑”百万倍?

各种数据均显示,2018年今日头条日活用户至少上亿,即使日活用户中仅5000万人参与集卡,集齐的人也仅为约0.0001%。这个数据堪比彩票中奖率。

然而,人脑对于概率是极为不敏感的,再加上2亿奖金的诱惑,用户还是蜂拥而至地集卡。

微信指数显示,生肖卡的指数近来骤增,日环比增长233.23%。

氢媒工场也发现,QQ上诸如“福卡互换群”、“集卡群”等各类集卡换卡群不计其数,其中有大量百人、千人大群。

集卡所“杀掉的时间”可想而知。

所以,此类集卡分红包的玩法,本质上已是卡牌游戏,而卡牌游戏(或者说抽卡玩法)恰是目前手游中让人上瘾的常用商业手段之一。

2、用户成瘾,时间“被谋杀”

事实上,为了让玩家理性游戏,防止沉迷,去年12月,文化部颁布的《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提到,“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及时在该游戏的官方网站或者随机抽取页面公示可能抽取或者合成的所有虚拟道具和增值服务的名称、性能、内容、数量及抽取或者合成概率。”

去年4月末起,一大波游戏包括《阴阳师》、《穿越火线》、《火影忍者》、《英雄联盟》等纷纷公布了抽卡概率。

现在看来,集卡分红包已与这类让人上瘾的游戏无异。这种玩法难道不应该公开抽卡概率吗?

有人或反驳:技术无罪,技术像菜刀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然而这种说法的漏洞是:菜刀并没有在设计时故意加入“致瘾机制”让人放不下。

所谓“致瘾机制”,以《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一书中总结的模型就是“触发——行动——多变的酬劳——投入”。

套入集卡红包中则是:数亿元奖金(触发)——用户下载APP集卡(行动)——抽到或换到卡片(多变的酬劳)——抽卡、换卡、辗转各种群内群内抢红包抢卡因而消耗时间、精力(投入)——更接近数亿元奖金(触发)。如此循环。

“致瘾机制”是目前几乎所有致瘾性手游都有意无意运用到的套路,此套路一出,人们上瘾的可能性就更大。

类似的“致瘾机制”不仅在集卡分红包的玩法中存在,在养宠物、直播答题、拍视频等红包玩法中也有不同程度地体现。如支付宝养鸡游戏中5小时才能喂一次小鸡的设定。

宏观而言,今年红包玩法,与以往微信、支付宝两家对决不同,存在着两大特点:

①平台多:包括支付宝、今日头条、苏宁易购、微博、淘宝、QQ、微信、小米、银联;

②形式多:包括抽卡、集卡、养宠物、集步数、答题、签到、看直播、拍视频、传递口令卡、共享路由器。

当这两大现象产生“乘积效应”,所杀掉的用户时间可能是天文数字。

用户抢红包“杀时间”的背后,极有可能其时间是“被杀”,而且若平台在红包产品中主动加入“致瘾机制”,那就是“谋杀”。

这起“谋杀”动机是什么?

一是平台方希望尽可能地占有用户时长,是日活月活等数据,最终落脚到广告收益。

二是平台推广APP或支付平台,如苏宁易购的红包提现需要下载其APP并绑卡,类似的,银联推的是云闪付,今日头条联合的是合众支付。

极光大数据公布的《2017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盘点app榜单》显示:2017年12月,中国移动网民每天花在各类app上的总时长是4.2小时,其中社交网络、网络视频、新闻资讯位居前三,手机游戏仅第五。

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

当社交、视频、资讯,当这三个占用用户时长最多的领域里的巨头或独角兽,同时开启红包大战,霸占用户时长时,其后果绝对远超沉迷手机游戏。然而《王者荣耀》被狠批被要求整改,“百包大战”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3、写在最后

当你兴致勃勃地点开一个又一个不同平台的红包时,你一定没意识到,你已成为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案”的“受害者”。而间接的受害者可能是你的家人,正如2015年新华网批抢红包正毁掉春节时所言:游子千里归家,依旧没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

要知道,2015年还是只有支付宝、微信两大玩家在“红包大战”。2018年则可谓“百包大战”,情况严重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这一次,红包已不再是被动地等你点开传递的祝福工具,而是利用了你人性的弱点,让你主动耗时投入的卡牌游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的互联网红包,与《王者荣耀》、《阴阳师》为代表的致瘾性手游,已无本质差别。

从前“伴奏曲”似的互联网红包,正变为越来越多人的“主题歌”,数十亿人民币将“谋杀”人们的春节。

支付宝发放10亿红包为了什么(支付宝为什么要发10亿红包,马云不)

支付宝为什么要发10亿红包,马云不

答:亲,他是让更多人用支付宝...详细

支付宝8月发放10亿消费券的活动跟之前有什么不同?

答:首先就是可用券商家更多更广,支付宝这一次的消费券活动参与的商家比以往多,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消费券不仅仅能够在大型商场使用还能在街边小店用,对比以往的支付宝消费券及其他部门发放的消费券来说使用范围更广了,帮很多......详细

以上介绍的就是《支付宝发放10亿红包为了什么(支付宝为什么要发10亿红包,马云不)》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