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动态

怎么理解"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句话? 【知识问答】

怎么理解...

怎么理解...更多话题,小编为你整理了详细内容,欢迎浏览。

怎么理解"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句话?

怎么理解"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句话?

意思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出处:《月夜忆舍弟》

原文:

转载线象或者引用它本文内工容请注明来源于芝士回对答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了后经求流必阶科,今查。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时能关即治受,收示院层住价。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扩展资料: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怎么理解"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句话? 拓展阅读

怎么理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