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考研政治重要的“三”,你知道几个?)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更多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考研政治重要的“三”,你知道几个?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分享关注常识网。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推举了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成立基本上结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同盟会曾试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是都没有成功。武昌起义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分裂。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拓展阅读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考研政治重要的“三”,你知道几个?)

考研政治重要的“三”,你知道几个?

政治复习理解记忆是基础,由于学科特点,有些政治事件在记忆时如果不能按照相关线索进行,则会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类,帮助大家记忆。

近代中国三次大论战

(1)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1898年前后,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首先,要不要变法。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洋务派官僚张之洞也在《劝学篇》一书中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

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们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

洋务派虽认为西方的军事和技术可以学习,但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不能触动三纲五常。而维新派则认为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针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口号,维新派驳斥道:“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因为体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有西学的“体”“用”,把中学之“体”和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要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他们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组织优良,土地问题不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革命只会导致中国的大动乱。

他们还攻击主张平均地权是煽动乞丐流氓,主张土地国有是危害国本。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地权失平”的现象,而救治之法只有实行土地国有政策,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比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在回答改良派攻击土地国有乃“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时,反复申明,革命派政策非“损富者以益贫”,而是使“富者愈富,贫者亦富也”,也无疑反映了他们对地主阶级的妥协态度。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3)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马克思主义论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论者曾经进行过三次大的论争,分别是

“问题与主义之争(同实用主义的论战)”

“社会主义论战(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争论)”

“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这三次大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更多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旧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排满,不是针对一切满人,而是要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但是,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放走了中国人民的最大敌人。

当时的革命派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另一方面,革命派强调了对满族封建势力的清除而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结果就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

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的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


以上就是关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考研政治重要的“三”,你知道几个?)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