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独家丨窦锋昌:报纸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人才)

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经营管理人才是当今中国媒介最稀缺的资源,尽管传媒是中国市场仅有的暴利行业之一。这充分说明中国传媒经济初级阶段的特点,那便是虽然外...

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经营管理人才是当今中国媒介最稀缺的资源,尽管传媒是中国市场仅有的暴利行业之一。这充分说明...更多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独家丨窦锋昌:报纸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人才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独家丨窦锋昌:报纸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人才)

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经营管理人才是当今中国媒介最稀缺的资源,尽管传媒是中国市场仅有的暴利行业之一。这充分说明中国传媒经济初级阶段的特点,那便是虽然外行多,但并不影响大赚其钱。不过,从长远看,人力资源的薄弱势必在竞争中导致失败,在中国加人WTO以后就尤其如此。

即使是一些大报,也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少的不是采编人才,而是真正的经营或管理人才,这主要是因为建国以来中国报刊一直实行计划经济,报刊领导千部不必考虑经营与市场,因此导致在经营管理人才方面付之阙如。

国内近些年市场中最成功的几家报纸,如《北京青年报》、

《精品购物指南》、《成都商报》,都是在非新闻专业出身、甚至无丝毫报刊业经历的管理者领导下取得经济奇迹的,这说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完全可以从新闻媒介之外的行业引进。

国内新闻单位传统上是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系统内交流干部的,尤其是领导干部,这样在新闻宣传方面肯定有利于提高领导素质,但是因为新闻单位普遍缺少经营管理人才,因此解决不了经营人才的短缺。当然,也有从大企业调到新闻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但他们又基本上是长期在企业从事党委或宣传工作的,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者。

(曹熟)

243、


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拓展阅读

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独家丨窦锋昌:报纸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人才)

独家丨窦锋昌:报纸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人才

报业的环境变了,报业需要的人才也变了,如果报业内部的人才结构不做相应的调整,那么报纸供给侧改革就很难完成。

报纸供给侧改革,笔者认为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是内容的革新,第二是分发渠道的建设,第三是盈利模式的再造。而要做好这三项工作的根本就是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优质的人才,上面的这些改革就很难完成或者很难优质地完成,而这恰恰是目前最令报界担心和忧心的地方。过去的报业“黄金20年”(大约1990年至2010年),中国报业的发展达到一个历史高度,和一大批优秀人才的进入是直接相关的。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报纸受到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强有力冲击,致使人员外流频发。关于报业人才问题,笔者认为报人需要认清以下三个问题。

深刻认识报业人才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

报业的环境变了,报业需要的人才也变了,而且是很大的变化。如果报业内部的人才结构不做相应的调整,那么报纸供给侧改革就很难完成。报业或者说媒体的人才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大致是五个方面。

第一,融合型的采编人才

采编人才是最体现媒体性质的一类人才,最为传统,也是各家报社最核心、最大量的一类人才。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一部分人才和以前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全媒体采编人才”非常紧缺,新闻院校原来主要是面向报纸培养毕业生,从学校到报社后,需要重新学习。原来报社的采编人员熟悉的也都是传统报纸的采写编评,原来的知识和技能不够用了。

上面这种采编人才的结构变化,前几年还不明显,但2014年以后越发明显了。因为现在传统媒体搞新媒体转型,必须走新老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子,广州日报、人民日报的中央编辑部是典型,不再是做报纸的人专门做报纸,做网站的人专门做网站。现在是原来做报纸的人在搞新媒体,是“就地转型”,这是报业营收能力下降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媒体的新闻生产平台变了,采写机制变了,呈现方式变了,人才的需求也变了。媒体人只懂采访和写文字显然不够了,照片、视频的拍摄,特别是后期制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大部分传统媒体的人是干不了的,需要重新学习和培训。以前,报社招人,报纸招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网站招网络媒体专业的毕业生,现在招人就不是这样的,已经分不清是报纸的还是网站的,而是融合的,就连“报社”这个词是否还能准确概括这个机构都有了疑问,准确地说是一家“媒体机构”。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采编人才对于一家媒体机构来说依然是最为核心的,只不过,这些采编人才不再是原来的以报纸为主要工作平台的采编人才,而是全媒体的采编人才。

第二,重新定义的经营人才

这里说的经营人才指的是那些专门为报社经济运营服务的人才,比如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人才,也就是传统报业常说的三类经营人才。新媒体环境下,这部分人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广告、发行、印刷业务都在不同程度地下滑,如何应对这样的下滑,下滑环境下怎么去搞好经营,是很大的难题。

拿广告来说,就不能再单推报纸广告,要推出包含所有新媒体终端在内的全媒体广告套餐。这样的话,这些人就不能只会做报纸广告,还要学会做新媒体广告,把报纸广告和新媒体广告打包销售。这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要做好非常困难。而以前通常的做法是报纸广告人员做报纸的广告,网站单独有自己的营销队伍,二者各搞各的。新媒体环境下,二者之间的壁垒一定要打破,要合二为一,一体化运行,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不断下滑的广告量。我们讲的融合生产一般说的是内容的融合生产,其实经营上也要融合。单单内容的融合是无法持续发展的。这些经营人才在网络环境下要重新定义。

第三,“转行”必需的产业人才

对报业来说,产业人才是一个新的需求。什么是产业人才?简单来说,就是报业里面不搞报业但是也要挣钱的那部分人。这几年,报业圈子里有一种说法是“最好的转型是转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报业盈利能力下降,不足以维持报业的正常运转,那就要考虑一下报业以外的经济增长点,比如搞文化地产、文化创意产业、游戏、户外广告等。这些报业以外的产业和报业有关,但又不是传统的报业经营工作,要把这些产业搞好,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懂传媒又要懂各个产业的发展规律,非常稀缺。

此外,这几年不少报业集团上市了,有钱了,就要搞投资,投资是需要专门人才的,这样的能够运营上市公司的人才更是急需,原来搞报纸经营的人也要重新学习。

第四,“走到一线”的技术人才

技术人才,具体来说,就是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人才,过去二十几年里,对报业来说一直都很重要,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报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质的变化。以往报社引进技术人才,主要是做维护工作的,但总起来看就是一个后勤支持系统,还谈不上是核心竞争力。

但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技术变得更加重要,技术人才已经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走到了新闻生产的一线。

当然,这部分技术人才和原来纯粹学技术的不一样,这些人除了技术以外,还要懂新闻,还要懂市场营销(懂得用户感受),这样才能做出好的新闻平台和新闻内容。特别是“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可以精准地为读者和用户“画像”,进行个性化新闻推送,技术人才无疑扮演着很关键的角色。

第五,全面更新的支持人才

报业的支持人才包括人力资源人才、财务人才、行政管理人才等等,这些在报业一直都有,也都不可或缺。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这些支持人才的工作难度明显加大了,特别是培训工作的难度加大了,原来员工的能力跟不上工作需要了,又不可能完全换新的,那就要做各种培训,以便为报业转型提供支持。这些支持人才同样也要懂新媒体,懂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运营。

总之,新媒体时代,媒体机构对专业人才的渴求程度大大提高,这种渴求主要不是数量上的,而是质量上的。媒体用人的数量或许减少了,但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明显加大了。在新媒体环境下,进入新闻行业的门槛不是低了,而是高了。要把新闻做好,既要懂全媒体的采编技术,还要懂经营懂产业懂技术。

报业人才要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迫切感

报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毋庸讳言,在目前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并非实现全部人员的更新换代,现实的做法还是稳定住目前已经在位的采编和经营人才,让这些人才跟上媒体环境和媒体生产的变化,而不是让大家失去对行业的信心,要让在岗的人员把心稳下来,需要员工和单位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虽说大部分媒体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并不多。因此,这里要强调一下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以记者为例,做好职业规划,首先有利于记者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工作起来有奔头,活得明白,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其次,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记者的潜能,帮助记者尽早触摸到“天花板”,进而冲向下一个“天花板”。再次,有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记者的才智,让业务上有不同专长的人各得其所、各显其能。最后,有利于克服记者的职业倦怠,让记者实现“第二春”,实现媒体和员工的双赢。

媒体人做好职业规划,就要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已经掌握了哪些技能?技能水平如何?如何去学习和发展新的技能?发展哪些方面的技能最为可行或最具前景?其次,我目前的工作岗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既使上司满意,又使自己满意的程度?再次,根据我目前的技能,是否可以从事更高一级的工作?最后,我下一步朝哪个职位或岗位发展为好?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

另一方面,媒体机构方面也不要以为记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无关。媒体的老总应协助记者回答这些问题,并对记者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报业人才要适应媒体变化,有意识地培养多项能力

在报业人才发展方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对多数记者来说,留守所在媒体仍是最主要的出路之一,毕竟目前来说报社能够提供的薪酬待遇不错,工作也顺手顺心,一般人不会轻易考虑跳槽。但如果要继续在报业这个行业中发展下去,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多项全新的能力。下面,以记者为例,略作说明。

第一,要拥有综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

全媒体时代的记者需要掌握多媒体传播能力,要能够熟练地搜集、处理各种文本、照片、图表、动画、视频等素材,其中也包括多媒体网络语言理解能力。

第二,要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专家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读者对新闻内容专业性的提高,倒逼着记者成为某一行业领域的专家。这就要求记者采写某一领域的新闻不能“说外行话”,必须以“专家”的身份审视行业和事件。

第三,要能洞察社会,提高甄别和把关信息的能力

新闻的来源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传播模式也呈现碎片化,使得虚假新闻数量增加,这些都对媒体人员的把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安身立命的根本。

第四,要有“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

对于多数记者来说,这可能不是专业方面的要求,却是一项必备的心理素质。如今,媒体人员大量外流,眼看着一些同行到了企业或者公关公司,收入比以前在媒体时增加不少,自己心中难免有失落感,甚至对坚守传统媒体的信心有所动摇。但如果想深耕于这个行业,那就要有“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如果急功近利,或者想追求经济效益“发财”,记者就会在公正、客观的行业立场上有所偏离,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记者,传播学博士)

【文章摘自《青年记者》4月上】

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独家丨窦锋昌:报纸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人才)


以上就是关于怎样看待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独家丨窦锋昌:报纸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人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