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就义诗》的作者夏明翰吗(《就义诗》: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你知道《就义诗》的作者夏明翰吗?夏明翰,1900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明翰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
你知道《就义诗》的作者夏明翰吗
你知道《就义诗》的作者夏明翰吗?
夏明翰,1900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明翰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他十分注意培养农运干部,保送革命青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为湖南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1926年2月,被党调往武汉工作,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后的严重白色恐怖中,1927年6月,受党派遣回湖南任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同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参与发动秋收起义。10月,湖南省委派他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领导发动了平江农民暴动。1928年初,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协助省委书记郭亮参与省委领导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同年3月18日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当敌执行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遂写下了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后英勇就义,年仅28岁。
你知道《就义诗》的作者夏明翰吗拓展阅读
《就义诗》: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出身仕宦,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夏明翰(1900-1928),生于湖北省秭归县一个仕宦家庭。祖父夏时济进士出身,曾任清朝户部主事、江西淮盐督销总局总办、两江营务处总理等职。他思想保守,清政府被推翻后,拒绝出任国民政府公职,携全家回到祖籍湖南衡阳。夏明翰14岁时,父亲夏绍范早逝,祖父接过了他的抚养责任。母亲陈云凤博学多才,思想开明,在夏明翰的教育问题上,跟祖父产生了分歧,母亲主张他接受新式教育,而祖父却让他读四书五经。1917年,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
湖南衡阳夏家旧居
五四运动中,夏明翰与各校进步同学一起进行爱国宣传,带领调查组和学生义勇军清查日货,举行&34;。1921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在长沙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夏明翰成为首批学员,并在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夏明翰形象
1924年,夏明翰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为了推动农民运动的开展,他把刚从广州农讲所和长沙政治讲习所毕业的弟弟夏明震、夏明弼和妹妹夏明衡派去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使衡阳的农民运动成为湖南农运开展得最好的地区之一。
革命姻缘,毛泽东亲自撮合
1925年,经人介绍,夏明翰认识了长沙县女孩郑家钧。郑家钧虽然没有文化,但温和善良,正直不阿,还有一手高超的针线活和绣工技艺。在交往过程中,两人经常互相称赞,夏明翰说&34;,郑家钧说&34;。有一天,毛泽东见夏明翰正在洗衣服,故意搭讪道:&34;夏明翰当然明白,毛泽东说的这个&34;就是郑家钧。
1927年前后的毛泽东
在毛泽东的撮合下,1926年10月10日,夏明翰和郑家钧在长沙清水塘一间民房里结婚。婚礼虽然简朴,却高朋满座,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委员何叔衡、谢觉哉都来了,还专门送了一副&34;的对联。婚后,他们搬到长沙望麓园1号,跟毛泽东、杨开慧住在同一个院子。
夏明翰与郑家均
1927年10月21日,郑家钧生下一个女儿,夏明翰为她取名赤云,这是一个颇具斗争色彩的名字,寄托着夏明翰对革命后代的美好期望。
宁死不屈,坚信革命终会成功
1928年初,中央调夏明翰去湖北省委工作。临行前,夏明翰特意买了一颗红珠赠给郑家钧,还在包红珠的纸上写下:&34;当时,武汉三镇正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中,3月18日,他从谢觉哉那里得知交通员宋若林不可靠,立即返回租住的汉口东方旅社,烧毁机密文件。正准备转移时,宋若林带着几个特务闯了进来,将他逮捕。
在监狱里,主审官问夏明翰:&34;他答道:&34;主审官说:&34;他讥讽道:&39;夏&39;冬&34;国民党对夏明翰软硬兼施,也没有捞到半点东西,于是决定将夏明翰&34;。
1928年3月19日夜,夏明翰拿起国民党叫他写&34;的纸笔,给母亲、姐姐和妻子各写了一封遗书。当年,祖父因他参加革命,中断了对他的接济,母亲却则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变卖首饰,继续给夏明翰以支持。他在信中感谢亲爱的妈妈多年来给他的支持,让妈妈别难过,总有一天,妈妈会看到共产党人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在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自己对抛头颅、洒热血已等闲视之,你要好好活着,把我们的女儿培养成人,将革命事业代代传承下去。
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形象
大义凛然,刑场上写下《就义诗》
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赴汉口余记里刑场。行刑官问他还有什么遗言吗?他大声说:&34;在刑场之上,夏明翰戴着手铐脚镣,写下一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首诗不是一般的诗,而是用血肉凝结、生命铸就的篇章。语言朴素,铿锵有力,是作者的肺腑之言、真情流露,表现了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的誓死捍卫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展示出革命一定胜利、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强信念。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前赴后继,夏明翰一家五烈士
正如诗中所说,&34;革命者是杀不完的,无数革命志士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去迎接灿烂的黎明。夏明翰的弟弟妹妹、外甥接前赴后继,一家五人先后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妹妹夏明衡(1902-1928),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被中共湘南特委派到衡阳组织暴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在长沙东乡打卦岭化名隐藏,1928年6月被湖南省清乡委员会发现行踪,夏明衡在后有追兵,前有水塘,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宁死也不愿让敌人捉住,纵身跳下水塘,光荣牺牲。
夏明衡形象
五弟夏明震(1907-1928),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8月任郴州特委书记、工农革命军第十师党代表,参与领导湘南暴动。1928年2月,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并兼任党代表,同时创建郴县苏维埃政府。3月21日,也就是夏明翰牺牲的第二天,郴县县委在郴城城隍庙召开群众大会,早有预谋的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手持凶器,冲上主席台猛砍乱剁,包括夏明震在内的9名干部英勇牺牲。
夏明震形象
七弟夏明霹(1908-1928),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在衡阳市郊金甲岭秘密制造武器,不幸被敌人发现而被逮捕。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但夏明霹异常坚定,视死如归,高呼&34;2月28日,夏明霹英勇就义,时年不足20岁。
夏明霹形象
邬依庄(1911-1930),夏明翰大姐夏明玮的儿子。三个舅舅和小姨相继壮烈牺牲,国恨家仇铭记在邬依庄心头。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时,他毅然投奔红军。有一天,他带人活捉了伪湖南省反省院院长袁筑东,在押解他回红军总部的途中,与国民党军队遭遇,不幸中弹牺牲。
邬依庄形象
抚育后代,继承革命先烈遗志
1930年,郑家钧来到了上海,一边做佣工,一边为共产党传递秘密文件。解放后,郑家钧在长沙街道工作,谢觉哉、李维汉每次来长沙,都要去看望这位&34;,并邀请她去北京。郑家钧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需要国家多费心。
郑家钧与大外孙张朴(右)二外孙张小谦(左)
夏赤云出生后不久,就托付给郑家,由姥姥照料,并改名为郑忆芸。抗战时期,郑家钧带着她逃难,十多岁的她承担起了所有家务活,早晨起床后洗衣、做饭,放学回来就担水、砍柴,而郑家钧则到富户家里打毛衣、刺绣,维持生计。解放后,郑忆芸恢复了父亲的姓,改名夏芸。这年,她考入了武汉大学,却因为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转入对军烈属子女实行供给制的北京农业大学。
夏芸1949年留影
大学毕业后,夏芸成了我国第一代有色金属人,先后在江西的赣南、宜春、九江等地工作,经常一年四季扎根深山,吃住在溶洞里,条件十分艰苦,但她从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身边的同事和邻居都不知道她是烈士之后。
以上就是关于你知道《就义诗》的作者夏明翰吗(《就义诗》: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