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一般在哪里会出现(警惕!蜱虫正在济南这些地方“疯狂作案”,最高密度12.6只/米)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蜱虫一般在哪里会出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蜱虫会在哪些地方出现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蜱虫是一种害虫,那蜱虫一般出现...
蜱虫一般在哪里会出现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蜱虫一般在哪里会出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蜱虫会在哪些地方出现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蜱虫是一种害虫,那蜱虫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
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而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如大别山区见于牛身上的牛虱。在同一地带的不同蜱种,其适应的环境有所不同;
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
扩展资料: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多数蜱种的宿主很广泛,例如全沟硬蜱的宿主包括哺乳类200种,鸟类120种和少数爬行类,并可侵袭人体。
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蜱虫哪里会出现
蜱虫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
蜱虫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点5到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
蜱虫在寄生部位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这样才便于吸血。例如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地方。
蜱虫出现在什么环境中
蜱虫会出现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人或者动物的颈部、耳后、腋窝和大腿内侧。蜱虫对寄生在人或者动物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除此之外也会出现在动物或者人体皮肤比较薄并且不易抓挠的地方。以全沟硬蜱为例子,通常全沟硬蜱会寄生在人体或者动物的脖颈、耳朵后面、腋窝下面、大腿内侧、阴部部位和腹股沟等地方。
蜱虫本来没什么危害,只是它身上携带的病毒容易引起疾病,它在很多疾病的流行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它传播疾病的种类和广泛性方面,甚至只有蚊子可以赢它一头。
蜱虫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
蜱虫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
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
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
蜱虫的学名是壁虱,老百姓称呼为草扒子,是一种米粒大小的吸血小虫,但是这种小虫吸血之后就变得很大,大约有人的指甲盖大小,可谓是真正贪心不足的吸血鬼。蜱虫经常出现在各种动物、家畜和人体上吸血,能够传染疾病,所以有一定的危险性。
蜱虫的发育过程:
蜱虫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4周内孵出幼虫。
幼虫形似若虫,但体小,有足3对,幼虫经1~4周蜕皮为若虫。硬蜱若虫只一期,软蜱若虫经过1~6期不等。若虫有足4对,无生殖孔。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4周蜕皮而为成虫。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2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
蜱虫一般在哪里会出现拓展阅读
警惕!蜱虫正在济南这些地方“疯狂作案”,最高密度12.6只/米
来源:齐鲁晚报
夏天到了,
进行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出行时多会选择树木、
草丛较多的阴凉处躲避太阳,
但在外游玩或者进行农耕的户外活动时
要警惕一种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动物——
蜱虫。
(资料片)
近期,济南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前往长清区六里村、石窝村、东菜园村等村庄、山坡、农田、林地等区域及园博园景区开展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并对监测区域动物染蜱情况进行了调查。监测发现蜱虫高发,提醒大家防范。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王东表示,调查发现,监测现场蝇类密度可达20-30只/笼∙日,鼠迹5处/千米。监测区域农村外环境蜱虫的平均密度约为1.35只/米,山坡蜱虫密度可高达12.6只/米;宿主动物中,羊只带蜱指数9只/只,家犬带蜱指数3只/只,家禽暂未发现有蜱虫寄生。
据介绍,蜱又称壁虱或扁虱,俗称草爬子、八脚子、狗豆子,是一类专性寄生的节肢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分硬蜱科和软蜱科。全世界蜱类已知1000多种(硬蜱科800多种,软蜱科150多种),我国已知蜱类120多种(硬蜱科110多种,软蜱科10余种)。
蜱虫为什么被称作“夺命虫”?
每年四五月,都是蜱虫咬伤的高发期。蜱类叮咬宿主吸血,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故不易被发现。宿主皮肤伤口产生反应,引起水肿、发炎,甚至形成溃疡。有些蜱的唾液腺中含有麻痹神经的毒素,使人畜或其他动物宿主肌肉麻痹,严重时可引起宿主瘫痪,称为“蜱瘫痪症”。
此外,蜱还能传播许多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细菌、原生动物等病原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斯虫病、无形体病、野兔热等多种疾病。
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故蜱虫也有着“夺命虫”的别称。
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此症候群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王东说,蜱为不完全变态,整个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因为硬蜱的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的现象,所以硬蜱对蜱传疾病的流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蜱虫吸血时多叮咬宿主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吸饱血后身体迅速膨胀,体积可扩大几十倍。
蜱虫叮咬危及生命,济南曾有人被咬后身亡——
2018年7月,在济南历城区港沟街道办桃科村,一名老人因被蜱虫叮咬身亡。7月13日,老人突然感觉乏力、腰疼,去村内的卫生所查看后并未查出病因,转往市区的医院进行治疗。在确诊为蜱虫病后,老人第二天就转入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更专业治疗。但经过多天抢救,7月21日,她仍不幸离世。据了解,老人所得的疾病,是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种病导致其多个脏器的衰竭。
济南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
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尽量穿浅色、光滑的衣服,着长袖、长裤、戴帽,扎紧袖口、裤口,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防蜱侵入;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露营,通过有蜱的地区应疾步快走而不作停留;离开时应相互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蜱叮咬或附着,仔细查看宠物是否染蜱,返回家中及时洗澡并更换衣物。
“一旦发现蜱虫叮入皮肤,不要生拉硬拽,应及时求医取出,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王东说,一旦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溃烂或红斑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蜱叮咬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以上就是关于蜱虫一般在哪里会出现(警惕!蜱虫正在济南这些地方“疯狂作案”,最高密度12.6只/米)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