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有什么节日(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四月·寒食过后是清明,风雅最是三月三)
4月1日愚人节、国际爱鸟日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国际儿童图书日、国际枕头大战日4月3日中国女儿节4月4日寒食节4月5日清明节、巴勒斯坦儿童日4月6日体育促进发展...
4月4日清明节举行全国哀悼活动,不忘记每一个因疫情逝去的人!
四月有什么节日
4月1日愚人节、国际爱鸟日
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国际儿童图书日、国际枕头大战日
4月3日中国女儿节
4月4日寒食节
4月5日清明节、巴勒斯坦儿童日
4月6日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国际日
4月7日世界卫生日、铁臂阿童木日
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4月9日国际护胃日
4月10日非洲环境保护日
4月11日世界帕金森日
4月12日世界航天日
4月13日泰国泼水节
4月14日黑色情人节
4月15日非洲自由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月16日世界噪音日
4月17日复活节、世界铁哥们儿日、世界血友病日
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
4月19日印第安人日
4月20日联合国中文日
4月21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世界创意和创新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联合国英文日、世界图书版权日、中国人民海军建军节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世界实验动物日
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世界企鹅日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疟疾日
4月27日国际秘书节、世界平面设计日
4月28日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
4月29日世界舞蹈日
4月30日国际爵士乐日、国际不打儿童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拓展阅读

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四月·寒食过后是清明,风雅最是三月三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进入公历四月,春日的明媚阳光变得多了起来。倘若不趁着春光正好,外出赏花游玩,恐怕就要错过这暮春的时日了。正因如此,在公历四月的众多传统节日中,踏青游春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宋代诗人吴惟信的一首《苏堤清明即事》里,就能够看到在盎然的春意中,游人们出城踏青,笙歌鼎沸的热闹景象。而在四月,可以外出赏春的节日绝不仅止于清明节。现在,封面新闻奉上这一份四月的“民俗月历”,快来于春光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民俗魅力吧。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4月3日 寒食节(农历二月二十二)
寒食节,在中华大地上了延绵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更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但在当下,知晓寒食节的人并不多,只因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苏轼所著《寒食帖》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据史记记载,寒食节跟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有关。晋文公名为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在晋国的王位争夺中,晋文公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但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甚至‘割股啖君’,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晋文公吃。后来,重耳励精图治,终成一代名君‘晋文公’。”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专委会会员周昕说到。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雕像
介子推身亡后,晋文公非常伤心更深感愧疚,于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同时,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准有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这个节为什么叫‘寒食’?就是因为在当天民间不能吃热的食物,只能吃冷的食物。”慢慢演变到民间,也成为了民间的扫墓祭祖的习俗的由来。
晋文公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
周昕表示,随着岁月的流转,到了隋唐年间,寒食节和清明节就慢慢融合进了一个节日。“历史上,寒食节和清明节本就是不同的两个节日。但到后来,寒食节的扫墓等功能,被融入了清明节。所以,现在大家只知清明节,寒食节基本上没有人提了。”
虽在当下,寒食节鲜有人知。但人们约定俗称不当在清明节当日祭祖,而选在在其前一日扫墓,也正因为寒食节的缘故。“为什么选择在清明的前一天祭祖,其实很多人是不知道缘故的。但这也是寒食节习俗,很好地保留下来的证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4月4日 清明节(农历二月二十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提起清明节,这首杜牧的《清明》自然是传诵千年的不朽名篇。句中,行人神情凄迷,烦闷不乐的神态,融入了清明凄迷的细雨中。的确,清明时节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是个充斥着哀伤的节日。但也是在这一天,古时的人们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蹴鞠,在春光正好中携一家老小出游,也是个欢乐明媚的节日。
“从24节气来说,清明前后的阳光非常的好,然后又有雨水,空气也清新。所以,古时清明节,就有很多的户外活动。”周昕特别讲到“插柳”,这是清明节比较重要的民俗活动。而关于“插柳”习俗的缘来,也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民间有句俗话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清明节本有着扫墓的功能,它其实也是跟农历七月半类似的‘鬼节’,然后民间相信柳树的树枝可以僻邪驱鬼。”
此外,也有说法表示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在介子推焚身于大柳树下后,第二年晋文公来祭拜时,发现被烧毁的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但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而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剩下了插柳的习俗盛行不衰。”周昕补充道。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4月14日 上巳节(农历三月三)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上巳节则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而说起上巳节的习俗,不少人肯定会想起王羲之的一篇《兰亭集序》,其所写下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正记载了上巳节之时,王羲之与友人举行风雅集会的场面。而文中的“禊事”,也是上巳节重要的习俗——祓禊。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古时,古人们在上巳节,于江河之滨嬉戏沐浴,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
除去祓禊,上巳还有不少风雅的习俗,如“曲水流觞”,其要求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清俞龄曲水流觞图轴
而鲜为人知的是,上巳节也是最古老、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在这一天,古时的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河边泼水相戏,结伴游乐。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择偶,并以芍药定情。
《诗经·郑风·溱洧》 中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写的正是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场面。诗人杜甫也写下过:“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风情摇曳场景。
“像花朝节、上巳节,都是年轻男女出游的节日。” 汉服爱好者王瑞祺介绍。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4月20日 谷雨(农历三月初九)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群芳谱》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而谷雨,则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这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都说“春雨贵如油”,而谷雨的习俗,自然也与农事活动脱不了干系。谷雨以后气温升高,毒虫害虫自然也日渐苏醒。虫害,是无论对庄稼还是庄稼人,都是尽力想要躲避的。于是,农家会在此时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谷雨贴上面通常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形象或道教神符,反映了农户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的心情。
谷雨禁五毒
谷雨贴
此外,谷雨也有“禁蝎”的习俗。据清光绪七年《增修登州府志》,在今山东蓬莱一带,谷雨这天便要“士民用朱砂书符咒,禁蛇蝎”。此外,在古时中国沿海地区,还有于谷雨时节祭海祈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而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中,自然也要抓住春天的尾巴,外出踏春赏花。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清代顾禄的《清嘉录》有载:“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意为谷雨后三天看盛开的牡丹正当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以上就是关于四月有什么节日(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四月·寒食过后是清明,风雅最是三月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