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异?试从文化角度分析形成的原因(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1.中国园林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范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囿。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自然之气。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局,追根穷...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异?试从文化角度分析形成的原因
1.中国园林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范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囿。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自然之气。
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局,追根穷源其最初大多出于农事耕作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
2.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受老庄哲学影响。
西方园林深受西方哲学基础、美学思想和政治的影响。
16-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了以培根、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笛卡尔的唯理论在当时起到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都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强调理性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笛卡尔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以“绝对可靠”的理论作为方法论的唯一依据。认为“几何学”、“数学”就是无所不包的、一成不变的适用于一切知识理论的理性方法。霍布士也认为理性方法的实质就是计算,几何学是主要的学科。
在这种社会意识支配下,自然就会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
政治方面(17世纪法国),一切听命于国王,便于专制,为了控制艺术,文学艺术领域同样如此,不相信眼睛的审美能力,而依靠两脚规来判断美,用数字来计算美,追求最美的数和最美的比例,并企图用公式表达。
3.古代大部分时期中西方作为人工环境总体的城市大小及其规划布局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也是构成中西方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4.造园物质基础(自然基础)的影响
中国,辽阔、物产丰富、地形变化多样。
西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则为其规则式园林起源提供了造园的物质基础。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多沙漠,尼罗河流域最适合农事耕作。对于沙漠区讲,最喜欢“绿洲”,故意园林以此为模仿对象。尼罗河流域每年泛滥,退水之后丈量耕地而发展了几何学。把此概念用于了园林设计。
5.封建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大都受宗教观念统治,不同宗教思想影响形成不同风格园林。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差异是由于两方或多方的不同引起的,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那么其园林的差异也就不小了,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造园手法上的差异
(1)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工美,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水体都方方整整,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楼阁亭台排列整齐,花木修剪成形,水源理成喷泉等等。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图1中法国的凡尔赛宫,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运用人力,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天地万物及其壮丽景观,布局灵活,山水喻道,潜心会意,复归自然。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作与表达,皆以自然为比喻,采用象征、联想、比拟和隐喻等手法再现自然美,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二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
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三自然环境上的差异
(1)西方古典园林的选址
西方古典园林的选址一般在城市边缘地区或离城较远的地区,范围很大,注重轴线的强调与处理,周围以人工培植的花草、喷泉、雕塑来表现其气势恢宏的人工美。按照法国著名造园史家-?格罗莫尔的观点,西方古典园林选址的四大要素是地点、地形、朝向和水源。远离城市可以获得大片的空地;起伏的地形,高地与沟谷形成反差可以得到优美的效果;良好的朝向有利于布置园林景观;而水则赋予园林以生命和活力。
(2)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
计成的《园冶》一书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得影随形?,即使方寸之地也可以营造出一个别致小巧的天地,列举了选址的几个必要条件:?远来往之通衢?、?藉参差之深树?、?如方如园,似偏似曲?等等,并针对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城市地、傍宅地等各自特点提出了?园地惟山林最胜?,?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木,水浚通源,桥横跨水?,?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证大观也?,?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苑?竹修林茂,柳暗花明等一系列观点。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四受宗教影响方面的差异
在古代, 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领域, 大体上都是由宗教观念统治着, 基督教统治着欧洲各国, 在中国主 要有佛教等, 宗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对园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在西方出现过寺院式的庭 院, 在中国古代出现了寺庙园林。
在中国, 由于佛教所追求的是超尘脱俗、清静无欲的境界, 加之出家人惯游名山大川, 对于自然景致有 较高的鉴赏力, 因此, 喜欢选择深山水畔、清幽恬静、地势险绝的地方建造寺庙。
在欧洲的社会生活中, 宗教显得更为重要和普遍,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是最有势力的时期, 寺院 十分发达, 园林便在寺院里得到发展, 形成了寺院式园林, 整个寺院的总体布置好比一个小城镇一般, 有教 堂建筑, 有僧侣居住的生活区、医院、客房、学校、药圃、果园和游憩的庭园部分。
好了,关于“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