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教育

左拾遗是个什么官?(古代哪些官职有左右之分?)

唐代谏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右拾遗是什么官 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右拾遗是什么官 的话题吧。

左拾遗是个什么官?(古代哪些官职有左右之分?)

左拾遗是个什么官?

唐代谏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北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南宋一度沿设,旋罢。明初又设左右正言,不久即罢。建文帝设拾遗,成祖即位后罢。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

唐朝(最好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文官官职等级名称是什么?

武则天时的官制改名是经常的事,如果论述起来有些麻烦。简要列举一下:

[文昌左、右相]:从二品。即原来的尚书左、右仆射。光宅元年尚书省改名为文昌台,后又改名文昌都省、都台、中台。文昌台下属官员还有: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左、右司郎中,从五品上;左、右司员外郎,从六品上。

[天官尚书]:正三品。天官即原来的吏部,天官尚书也就是原来的吏部尚书。天官的其它官职还有:天官侍郎,正四品上;郎中,正五品上;员外郎,从六品上。

[地官尚书]:正三品。地官即原来的户部。地官的其它官职还有:地官侍郎,正四品下;郎中、员外郎,品秩同天官。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尚书]:同地官尚书。下属官职也同地官。春官即礼部,夏官即兵部,秋官即刑部,冬官即工部。

[纳言]:正二品。纳言是鸾台的最高长官。鸾台原为门下省。鸾台的第二把手为鸾台侍郎,即原来的门下侍郎,正三品。

[正谏大夫]:正四品下。原为谏议大夫。

[给事中]:正五品上。

[左、右补阙]:从七品上。

[左、右拾遗]:从八品上。

[起居郎]:从六品上。

[城门郎]:从六品上。

[符宝郎]:从六品上。

[内史]:正二品。内史是凤阁的最高长官。凤阁即原来的中书省。凤阁的二把手为凤阁侍郎,即原来的中书侍郎,正三品;中书舍人,正五品上;起居舍人,从六品上;通事舍人,从六品上。

[麟台监]:从三品。麟台即原来的秘书省,麟台监即原来的秘书监。麟台的其它官职有:少监,从四品上;麟台丞,从五品上;麟台郎,从六品上;校书郎,正九品上;正字,正九品下。

[著作郎]:从五品上。著作郎是著作局的长官。著作局的其余官职有:著作佐郎,从六品上;校书郎,正九品上;正字,正九品下。

[浑天监]:正三品。浑天监即原来的司天台。光宅元年改名浑天监,后又改名浑仪监、太史局。下属官员还有:少监,正四品上;丞,正六品上;主簿,正七品上;主事,正八品下;保章正,从七品上;灵台郎,正七品下。

[殿中监]:从三品。为殿中省的长官。下属官员还有:少监,从四品上;丞,从五品上;尚食局、尚衣局、尚药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奉御,正五品下。

[司宫监]:从三品。司宫台即原来的内侍省。下属其它官职有:少监,从四品上;内侍,从四品上;内常侍,正五品下;内给事,从五品下,内谒者,从八品下;内寺伯,正七品下;寺人,从七品下。

[掖庭令]:从七品下。是掖庭局的最高长官。掖庭局的其它官职还有:掖庭丞,从八品下;监作,从九品下。

[太子内坊局令]:从五品下。是太子内坊局的长官。其余官职有:典内,从七品下;坊事,从八品下;典直,正九品下。

[左、右肃政]:正三品。文明元年,御史台改名肃政台;光宅元年,再分为左、右台。左台监察各省、部、司及军旅;右台监察州县。下属官员有:侍御史,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下;监察御史,正八品下。

[司常寺卿]:正三品。即原来太常寺卿。光宅元年改为司常寺。其下属其他官职有:少卿,正四品上;寺丞,从五品下;主簿,从七品上;博士,从七品上;太祝,正九品上;奉礼郎,从九品上;协律郎,正八品上;录事,从九品上。

[郊社署令]:从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上。

[太乐署令]:从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上;乐正,从九品下。

[鼓吹署令]:从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下;乐正,从九品下。

[太医署令]:从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下;医监,从八品下;医正,从九品下;医博士,正八品上;助教,从九品上;针博士,从八品上;针师,从九品下;按摩博士,从九吕下;按摩师,从九品下;咒禁博士,从九品下。

[太卜署令]:从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下;卜正,从九品下;博士,从九品下。

[廪牺署令]:从八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正九品下。

[司膳寺卿]:从三品。武后光宅元年由光禄寺改名。其下属官职有:少卿,从四品上;寺丞,从六品上;主簿,从七品上。

[太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署令]:从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下。

[司卫寺卿]:从三品。由卫尉寺改名。其下属官职有:少卿,从四品上;寺丞,从六品上;主簿,从七品上。

[武库署令]:从六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下;监事,正九品上。

[武器、守宫署两署令]:正八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正九品下。

[司属寺卿]:从三品。由宗正寺改名。其下属官职有:少卿,从四品上;寺丞,从六品上。

[太子庙、太子陵令]:从八品上。其下属官职有:丞,正九品下。

[司仆寺卿]:从三品。由太仆寺改名。其下属官职有:少卿,从四品上;丞,从六品上;主簿,从七品上;录事,从九品上。

[乘黄、典厩两署署令]:从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下。

[典牧署令]:正八品上。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九品上。

[车府署令]:正八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正九品下。

[上牧监]:从五品下。其下属官职有:副监,正六品下;丞,正八品上;主簿,正九品下。

[中牧监]:正六品下。其下属官职有:副监,从六品下;丞,从八品上;主簿,从九品上。

[下牧监]:从六品下。其下属官职有:副监,正七品下;丞,正九品上;主簿,从九品下。

[东宫九牧监丞]:正八品上。其下属官职有:录事,从九品下。

[司刑寺卿]:从三品。由大理寺改名。其下属官职有:少卿,从五品下;寺正,从五品下;寺丞,从六品上;主簿,从七品上;狱丞,从九品下;司直,从六品上;评事,从八品下。

[司宾寺卿]:从三品。由鸿胪寺改名。其下属官职有:少卿,从四品上;寺丞,从六品上;主簿,从七品上;录事,从九品下。

[典客署令]:从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下;掌客,正九品上。

[司仪署令]:正八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正九品下。

[司农寺卿]:从三品。其下属官职有:少卿,从四品上;寺丞,从六品上;主簿,从七品上;录事,从九品下。

[上林、太仓两署署令]:从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署丞,从八品下。

[钩盾署令]:正八品上。其下属官职有:正九品上。

[太原、永丰、龙门等仓仓监]:正七品下。其下属官职有:丞,从八品上。

[司竹监]:从六品下。其下属官职有:副监,正七品下;丞,正八品上。

[京都诸宫苑各监]:从五品下。其下属官职有:副监,从六品下;丞,从七品下;主簿,从九品上。

[司府寺卿]:从三品。由太府寺改名。其下属官职有:少卿,从四品上;丞,从六品上;主簿,从七品上。

[两京诸市署令]:从六品上。其下属官职有:署丞,正八品上。

[常平署令]:正七品上。署丞,从八品下。

[左藏署令]:从七品下。署丞,从八品下。

[右藏署令]:正八品上。署丞,正九品上。

[成均监祭酒]:从三品。武后垂拱元年由国子监改名。司业,从四品下;丞,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录事,从九品下;博士,正五品上;助教,从六品上;五经博士,正五品上。

[太学博士]:正六品上;助教,从七品上。

[四门馆博士]:正七品上;助教,从八品上。

[律学博士]:从八品下;助教,从九品下。

[书学博士]:从九品下。

[算学博士]:从九品下。

[尚方监]:从三品。垂拱元年由少府监改名。少监,从四品下。

[左尚、右尚、中尚三署署令]:从七品下。署丞,从八品下。

[通市监]:从六品下。由互市监改名。监丞,正八品下。

[水衡都尉]:正五品上。由都水使者改名。

[十六卫大将军]:正三品。将军,从三品;长史,从六品上;录事参军事,正八品上;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参军事,正八品下;司阶,正六品上;中候,正七品下;司戈,正八品下;执戟,正九品下;长上,从九品下。十六卫为:左右卫、左右武威卫、左右鹰扬卫、左右玉钤卫、左右千牛府、左右豹韬卫、左右监门卫、左右金吾卫。

[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中郎将]:正四品下;左、右郎将,正五品上;亲卫,正七品上;勋卫,从七品上;翊卫,正八品上;兵曹参军事,正九品上;校尉,正六品上;旅帅,从六品上;队正,正七品上;副队正,正七品下。

[上府折冲都尉]:正四品上。左、右果毅都尉,从五品下;别将、长史,正七品下;兵曹参军事,正八品下;校尉,从七品下;队正,正九品下;副队正,从九品下。

[中府折冲都尉]:从四品下。左、右果毅都尉,正六品上;别将、长史,从七品上;兵曹参军事:正九品下;校尉,从七品下;

队正,正九品下;副队正,从九品下。[下府折冲都尉]:正五品下。左、右果毅都尉,正六品下;别将、长史,从七品下;兵曹参军事,从九品上;校尉:从七品下;队正,正九品下;副队正,从九品下。

[东宫文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从二品;太子宾客,正三品;太子詹事,正三品;少詹事,正四品上;司直,正七品上;左春坊左庶子,正四品上;太子中允,正五品下;左赞善大夫,正五品上;录事,从八品下;主事,从九品下;崇文馆学士;校书郎,从九品下;太子洗马,从五品下;文学,正六品下;校书,正九品下;正字,从九品上;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郎,从六品下;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丞,正八品上;右春坊右庶子,正四品下;中舍人,正五品下;太子舍人,正六品上;通事舍人,正七品下;太子家令,从四品下;太子家丞,从七品下;食官、典仓、司藏署令,从八品下;食官、典仓、司藏署丞,从九品下;太子率更令,从四品上;太子率更丞,从七品上;太子仆,从四品上;太子仆寺丞,从七品上;太子厩牧署令,从八品下;太子厩牧署丞,从九品下。

[东宫武官]:太子左右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太子左右鹤禁率、太子左右内率,正四品上;太子左、右副率,从四品上;率府长史,正七品上;率府录事参军事,从八品上;率府仓曹、兵曹、胄曹、骑曹参军事,从八品下;司阶,从六品上;中候,从七品下;司戈,从八品上;执戟,从九品下;散长上,从九品下;太子亲府、勋府、翊府中郎将,从四品上;太子亲府、勋府、翊府上左右郎将,正五品下;太子亲卫,从七品上;太子勋卫,正八品上;太子翊卫,从八品上;校尉,从六品上;旅帅,正七品下;队正,从八品上。

[王府文官]:傅,从三品;谘议参军事,正五品上;亲王友,从五品下;亲王文学,从六品上;东、西阁祭酒,从七品上;长史,从四品上;司马,从四吕下;掾、属,正六品上;主簿、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从六品上;录事,从九品下;功、仓、户、兵、骑、法、士曹参军事,正八品下;行参军事,从八品上;典签,从八品下。

[王府武官]:典军,正五品上;副典军,从五品上;校尉,从六品上;旅帅,从七品下;队正,正八品下;队副,从九品下。

[亲王国诸官吏]:王国令,从七品下;大农,从八品下;尉,正九品下;丞,从九品下;学官长、食官长、厩牧长、典府长,正九品下;学官丞、食官丞、厩牧丞、典府丞,从九品下。

[公主府官]:令,从七品下;丞,从八品下;主簿,正九品下;录事,从九品下。

[大都督府都督]:从二品。长史,从三品;司马,从四品下;录事参军事,正七品上;录事,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正七品下;参军事,正八品下;市令,从九品上;文学,正八品下;医学博士,从八品上。

[中都督府都督]:正三品。别驾,正四品下;长史,正五品上;司马,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正七品下;录事,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从七品上;参军事,从八品上;市令,从九品上;文学,从八品上;医学博士,正九品上。

[下都督府都督]:从三品。别驾,从四品下;长史,从五品上;司马,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从七品上;录事,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从七品下;参军事,从八品下;文学,从八品下;医学博士,正九品上。

[大都护府大都护]:从二品。副大都护,从三品;副都护,正四品上;长史,正五品上;司马人,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正七品上;录事,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正七品下;参军事,正八品下。

[上都护府都护]:正三品。副都护二人,从四品上;长史,正五品上;司马,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正七品下;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各,从七品上;参军事,从八品上。上

[上州刺史]:从三品。别驾,从四品下;长史,从五品上;司马,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从七品上;录事,从九品下;司功参军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田参军事、司兵参军事、司法参军事、司士参军事,从七品下;参军事,从八品下;市令,从九品上;丞,从九品下;文学,从八品下;医学博士,从九品下。

[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录事参军事,正八品上;录事,从九品上;司功参军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田参军事、司兵参军事、司法参军事、司士参军事,正八品下;参军事,正九品下;医学博士,从九品下。

[下州刺史]:正四品下。别驾,从五品上;司马,从六品上;录事参军事,从八品上;录事,从九品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田参军事、司法参军事,从八品下;参军事,从九品下;医学博士,从九品下。

[京县县令]:正五品上。丞,从七品上;主簿,从八品上;录事,从九品下;尉,从八品下。

[畿县县令]:正六品上。丞,正八品下;主簿,正九品上;尉,正九品下。

[上县县令]:从六品上。丞,从八品下;主簿,正九品下;尉,从九品上。

[中县县令]:正七品上。丞,从八品下;主簿,从九品上;尉,从九品下。

[中下县县令]:从七品上。丞,正九品上;主簿,从九品上;尉,从九品下。

[下县县令]:从七品下。丞,正九品下;主簿,从九品上;尉,从九品下。

[镇]:上镇,将,正六品下;镇副,正七品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从八品下。中镇,将,正七品上;镇副,从七品上;兵曹参军事,正九品下。下镇,将,正七品下;镇副,从七品下;兵曹参军事,从九品下。凡军镇,二万人以上置司马一人,正六品上;增仓曹、兵曹参军事,从七品下。不及二万者,司马从六品上,仓曹、兵曹参军事正八品上。

[戍]:上戍,主,正八品下;戍副,从八品下。中戍,主,从八品下。下戍,主,正九品下。

[关]:上关:令,从八品下;丞,正九品下。中关:令正九品下;丞,从九品下。下关:令,从九品下。

《百度知道》

中国古代官职分级是怎么样的?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职方

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三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令史

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别驾

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三老

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可汗

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刑

提辖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内阁 厂卫 太监 都司

知府 亲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总兵

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将

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

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 招讨使 都点检

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土 宣政院 集贤院

军机处 翰林院 钦天监 内务府 布政使 未入流

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

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 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翰林学土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 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 总税务司 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古代哪些官职有左右之分?

左史、右史(西周时期);

左丞相、右丞相;

左冯翊、右扶风(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

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

左、右补阙(职责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北宋时改为左右司谏。低一级者为左、右拾遗,合称“遗补”);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名。唐武则天时置,分属门下、中书两省。北宋时改为左、右正言);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左、右春坊(魏晋以后称太子宫为春坊。太子宫所属官署名。左右二春坊,以领诸局);

左、右庶子(战国时,庶子为国君、太子、列侯、相国、县令的侍从之臣。隋以左右庶子分领门下坊、典书坊。唐以左右庶子分统左右春坊);

左、右中允(太子宫属官,类似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左、右赞善(唐高宗龙朔二年(662),置左右赞善大夫,左代中允,右代中舍人。咸亨元年(670)十二月,中允、中舍人均复原称。睿宗景云二年(711),另增左右赞善大夫各五人,分属左右春坊)。

上述,或许会有遗漏。

看了上面二位的回答,作补充:

左、右都督:明代置“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五军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为一府,各有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都督佥事;

左、右仆射:隋唐时以左右仆射及六尚书为八座;

左、右丞:为“尚书省”机构中的左、右司长官。吏、部、礼部,左丞总焉;兵、刑、工部,右丞总焉;

左、右司马:司马,周朝设置。春秋时,诸侯多设置,楚有大司马、左右司马,其职位仅次于令尹,是指挥作战的;

左、右将军:“三国策”中有前后左右将军。西汉不常置,东汉省,.魏以后复置......职务如同上面的左、右都督;

左右领军卫:唐代官署名,唐十六卫(隋唐的府兵制将禁兵和府兵融合为一)的两卫。汉末,曹操为丞相,置领军为相府属官。后有中领军、领军将军等官。隋初之左右领军府,不置将军。炀帝改为左右屯卫,所领兵称羽林。唐采旧名,改隋之左右御卫为左右领军卫。设官及职掌均同其他各卫。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射声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卫。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左右大都尉:《史记·匈奴列传》谓匈奴“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的意思

至德二年,杜甫逃亡到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予右拾遗的官职。

1、“至德”:代表年号,“亡”:逃走、逃亡,“拜”:授予,“右拾遗”:官职名。

2、出自《新唐书杜甫传》: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在古代,“拾遗”这种称呼诗什么意思?是褒义的吗?

我国封建时代设立谏诤性的国家机构,花国库公帑养了一批谏官,通常的叫法有谏议大夫、 拾遗、补阙、正言、司谏等等,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国家智囊机构。魏徵犯颜直谏闻名遐迩,不过官职比拾遗大,属尚书左丞,侍中等职,臣下正直,皇上英明,齐心合力开创了贞观之治。

唐代的学子很多都走这条路,就是在考科举,及第之后先任著作郎,然后任左拾遗来锻炼从政能力,再派往各部门。左拾遗于门下省、右拾遗于中书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位从八品上。北宋改为左右正言。明初建文帝又设拾遗,至成祖时废除。唐朝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的官职,后人称之陈拾遗、杜拾遗。

其实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捡起皇帝的遗漏也就是皇上的政策失误,以免皇帝作出错误的决定,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监察兼助理和政策咨询的这样的一个机构。历史上也有名人当过这个官,杜甫就当过左拾遗。中书省所拟诏敕有失当之处,门下省有权予以封驳,要求重拟。对于各部门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须经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认可后方准送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如认为有不妥之处,可驳回修改。

也算是唐朝发明的,以前的朝代并没有这个职称,其作用是专门拾捡皇帝遗失的部分政策和主张,也就是相当于参谋和秘书一样的,专门是给皇上出谋划策的那一类工作,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干过这个职位!唐代朝官应该是以左为尊,左拾遗比右拾遗大一些。杜甫就当过左拾遗。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相当于现在市一级。

左拾遗是个什么官?(古代哪些官职有左右之分?)

好了,关于“右拾遗是什么官 ”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右拾遗是什么官 ”,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