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谁懂书法,这是什么体?(瘦金体用什么笔写?)

这是元代书画家倪瓒的书法,隶味很浓很浓,造诣很深,很难学。当代画家陈少梅学得最好。这这种书体与瘦金体无关,我们可称它为倪体 管理员推荐的答案是错误的,瘦金字是...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瘦金体雅称什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谁懂书法,这是什么体?(瘦金体用什么笔写?)

谁懂书法,这是什么体?

这是元代书画家倪瓒的书法,隶味很浓很浓,造诣很深,很难学。当代画家陈少梅学得最好。这这种书体与瘦金体无关,我们可称它为倪体

管理员推荐的答案是错误的,瘦金字是这样的

赵佶和王羲之比谁写的更好看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 王羲之/兰亭序 在我国书法史上,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匹的“天下第一行书”、 看你喜欢哪个了 一个楷书,一个行书

宋体字是不是就是瘦金体?

关于宋体字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它是由甲骨文,到秦始皇“书同文”,最终由书法家们集汉字特点,简化汉字结构而成的字体;二说它是应雕版印刷术的需要,而发明出来的印刷字体。

在第二种说法中,有人认为它是在宋徽宗独创的字体“瘦金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瘦金体”也称“瘦筋体”,又有“鹤体”的雅称。瘦金体字形瘦长,又挺拔傲立。书写柔缓又强劲顿挫。横带收锋,竖有顿笔,撇捺甩出锋利不飘。整个字体看下来,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是宋徽宗时期御用文书的专用字体。

据说,瘦金体最终衍生成宋体字与宋朝宰相秦桧有关。秦桧因写得一手娟秀字体,又极尽迎合奉承之能事,而深得宋徽宗的喜爱。在处理文牍过程中秦桧发现,各地呈上来的公文字体五花八门,阅读起来极为不便,于是他便有心规范字体。为了讨徽宗欢心,秦桧在模仿徽宗“瘦金体”字的基础上,取汉字精简笔画,创造出来了一种新的字体形式,时人称之为“秦体”。后来,秦桧因陷害忠良而成为千古罪人。人们便以朝代名称,将“秦体”字更名为“宋体”。

关于这种说法,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据汉字学家考证,如今我们所用的宋体、仿宋体,从字形到笔锋上,都和瘦金体一脉相承。

闰中秋月诗帖 北宋 赵佶此帖乃宋徽宗

瘦金体用什么笔写?

问题一:瘦金体用什么笔写比较好?这种字难写吗?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tieba.baidu/f?kz=154476974欣赏 笔在专业的文体用厂商店都可以买到!

问题二:写瘦金体用什么笔比较好 软笔书法的话,建议用中锋的狼毫。 硬笔的瘦金体建议用美工笔即可。 关键字帖要选得好,赵佶的字的确是独树一帜啊。

问题三:想练瘦金体(硬笔),用什么笔比较好,什么底子都没有的,适合初学的。 淘宝网上有不少书瘦金体的笔,要硬而有力的才好,一般都在50元上下。瘦金体得形容易,得神很难,要怎么练得好,这问题可难了。先要看瘦金体的创造者赵先生,这仁兄先学的是黄庭坚,黄的楷书我见得少,但行书看得多,也是险绝得很,初学者很难把握,我觉得也没必要学全他那一套,因为个人觉得也不是真的很美。赵先生后学褚遂良,这可能是他把次序倒过来了,大约是跑着跑着跑不好,转过来学走路了。但看起来他这次成功了。您把这两种字合起来,瘦金书就有初型了,要瘦金书有精神,首先要搞这两个路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四:写瘦金体用什么笔好,求推荐 硬笔的瘦金体建议用美工笔

问题五:用什么毛笔写瘦金体最好 根据瘦金书体的特点,应使用狼毫、熊豪等偏硬的毛笔。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瘦硬有力,使转自如,出锋犀利。

问题六:写瘦金体 用什么类型的毛笔 5分 瘦金体笔画瘦硬,写瘦金鸡宜用较硬的笔,建议用狼毫或紫毫。

(赵徽宗时应该还没有使用羊毫笔的习惯)

问题七:大师们,写瘦金体用什么毛笔最好,我是初学者 瘦金体用的是长锋勾线笔,画画用的。

问题八:挑选什么样的钢笔写瘦金体 瘦金书字形舒展、瘦劲,转折、收笔时有较大顿订,因此要选笔尖弹性较大的硬笔,可以在白纸上多试试,以笔尖在纸上走笔顺滑、有弹性的为好,牌子不重要,喜欢就好。

问题九:瘦金体是用什么毛笔写的? 瘦金体笔画瘦硬,写瘦金体宜用较硬的笔,建议用狼毫或紫毫。

(赵徽宗时应该还没有使用羊毫笔的习惯)

这是什么字体呢?有类似的字帖可以练习硬笔书法吗

这是钢笔字帖,楷书当中的瘦金体,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 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特点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传世作品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宋徽宗的瘦金书多为寸方小字,而《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别有一种韵味。

“瘦金体”书法是一种什么书法?

出处

瘦金书亦称瘦金体、鹤体,楷书的一种,由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所创。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字体吸收了褚遂良、薛曜、薛稷、黄庭坚等人的风格,并创出新意,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而有腴润洒脱的风神,自成一家,自号“瘦金书”。瘦金体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风格相当独特,洒脱明快,气韵脱俗的字体,今日的“仿宋体”,亦是从此中脱出。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基本介绍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1082~1135年),姓赵名佶,是个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个成功的书画家,他的造诣也涉及古玩典藏、乐、琴、诗等,可谓艺术造诣颇深。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

在中国画史上,宋徽宗是位杰出的画家。他的绘画有两种格调。一是精工富丽的黄(筌〕派传统,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及他自创的《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其名作还有《柳鸭芦雁图》、和纯用水墨表现的《斗鹦鹉图》。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高出纸素,几欲活动。现存的作品,如《腊梅山禽》和《杏花鹦鹉》,均用笔精炼准确,腊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动。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 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褚遂良的瘦笔,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则不一样。与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说是最接近的。也许赵佶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变格而来的,但他的创造显然比薛曜成熟得多。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已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别人易于仿造的。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书题写明昌内府中从宋廷抢劫而来的书画名迹,如传为赵佶所摹的《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笔势纤弱,形质俱差。

可以说,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宋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 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浦城 周仪轩 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 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学习瘦金体的原因

瘦金体书写钢筋有力,棱角转折分明,深受人们喜爱,并且南派三叔《盗墓笔记》中吴邪所书写的正是瘦金体,粉丝也想要学习瘦金体,大多数人都是从楷体练起的。

靖康之耻

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详细释义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为宰相,同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勔、李彦、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农民革命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

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贯出使辽朝。了解辽朝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遇到了燕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今北京),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为李良嗣,带回开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陈说辽天祚帝的荒*和政治腐败,女真对辽恨之入骨,如能从登莱过海,与女真族结好,相约攻辽,则燕地可取。宋徽宗对此非常高兴,又赐姓赵,开始了谋取燕京的一系列活动。

当辽朝在金兵的进攻下,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宋徽宗、蔡京等人以为联合女真夹击辽朝,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成熟。于是,重和元年(1118年)宋廷以买马为名,遣使从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宣和二年(1120年)宋再遣赵良嗣等使金,遂与金订立“海上之盟”。双方约定: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由宋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北的州县由金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北宋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朝的岁币,照数送与金朝。宋廷原以为据此便可轻易夺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腐朽不堪的宋军作战,结果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到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燕京。这样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宋朝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朝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宋朝,却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给辽朝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朝。宋朝答应每年另交100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宋朝。

辽朝灭亡后,金朝最高统治集团从北宋对辽作战的表现,以及交涉交割燕云的过程中,已经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军事的无能,遂即乘胜侵犯北宋。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分兵两路南下,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云中府(今山西大同)进攻太原府。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由平州(今河北卢龙)进取燕山府。两路约定攻下太原、燕山府后,西路军进出潼关北上洛阳与南渡黄河直向东京的东路军会师于开封城下。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的宋朝军民的顽强阻御,长期未能攻下,东路军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兵遂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向东京进军。

河北暂趋平静和河东战事胶着的军事形势,只是金军更大规模入侵的间歇。然而,以宋钦宗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却以为太平无事了。罢了有声望的老将钟师道的兵权,各路赶来的勤王兵也全被遣还,宋廷又恢复了以往文恬武嬉的故态。

主和派在朝廷重新占了上风。靖康元年六月,宋钦宗因为厌恶李纲屡言备边之策,借入援太原之际,派他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强行把他赶出朝廷。八月,李纲因入援太原失利,又被罢去两河宣抚使之职。

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在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后,又以宋朝不如约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为口实,再次南侵。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分东西两路进兵。这时宋将王禀坚守太原已8个多月,因粮尽援绝,九月初三日被攻破。完颜宗翰乘胜南下,直逼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余军的这次南侵已摆出了一举灭亡北宋的态势。宋钦宗却一心只想投降,以为可以继续用金帛赂使金军撤退,急忙派出一批批的使者到金营乞和,在军事上不做认真的准备。而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人坚主割地,遣返各地再次聚集的勤王军,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金军渡过黄河,完颜宗翰向宋廷提出要划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归金朝,宋钦宗一一答应,并且亲自下诏给两路百姓,劝谕他们“归于大金”。由于宋廷不在军事上作认真准备,两路金军未遇大的抵抗,便顺利向东京挺进。十一月金军前锋到达东京城外,闰十一月初金军东西两路会师开封城下,对开封展开攻势。开封城内兵力有限,士气不振,宋廷于危急之际,竟派郭京带领“六甲神兵”出战,大败溃散,东京城被攻破。

虽然东京城破,统治者依然决意投降,但开封军民不愿作亡国奴,抗敌情绪很高,要求参战的人达30万之多。金军见开封军民已准备展开巷战,不敢贸然进占全城。于是故伎重施,放出“和议”的空气,向宋王朝索取1000万匹绢,100万锭金,1000万锭银等钱帛。然而至此危在旦夕之时,宋钦宗仍不能醒悟,他派宰相何栗去金营乞和,完颜宗翰和宗望却要宋钦宗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钦宗不得已进了金营求降,献上降表,并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对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进行镇压,然后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被掳掠一空的开封人民遭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宋朝腐朽统治者的投降政策,使开封人民遭受难以言状的灾难。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初一日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北宋从此灭亡,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变”。

宋徽宗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后,不敢亲自担当领导抵抗敌人的责任,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企图南逃避难。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改明年(1126年),为靖康元年。这时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等“六贼”的罪恶,要求把他们处死,宋钦宗被迫陆续将蔡京等人贬官流放或处斩。

靖康元年正月,宋钦宗迫于形势起用主战派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部署京城的防御。李纲刚把京城守备设施布置就绪,完颜宗望所率金军就已兵临城下,向开封的宣泽门发起猛烈进攻。李纲组织开封军民坚守城池与金军展开激战,把攻城的金兵击退。完颜宗望见开封一时难以攻下,便施展“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宋钦宗原本就是一个畏葸惧战的昏君,便急忙派使者去金营议和。完颜宗望提出宋须交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杂色缎100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宋钦宗竟不顾一切,全盘答应完颜宗望的苛刻要求,下令在开封全城刮借金银运送给金军。李纲坚决反对同金军议和,宋钦宗就以宋兵一次夜间出击金营失利一事,追究李纲的责任,下令罢免李纲,废掉李纲主持的亲征御营司,藉以向金人表示议和的决心。

宋钦宗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开封军民的愤慨,太学生陈东等在宣德门上书,要求复用李纲,罢免主张和议的李邦彦、张邦昌等人,几万人不约而同来到皇宫前,声援和支持陈东,要求宋钦宗接见,并砸碎登闻鼓,打死宦官几十人。宋钦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纲,为尚书右丞,让李纲主持京城四面的防御。这时宋朝各路勤王兵,约计20万人也已陆续赶到。

面对这种形势,完颜宗望知道以6万兵马孤军深入是难以攻下开封了,于是在得到宋钦宗同意割让三镇后,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率军撤离开封北还。

完颜宗望北还,河北一线的战局虽暂时平静,而河东的战事却继续紧张进行着,从靖康元年二月至七月,宋军曾三次大规模入援太原,合计投入兵力40万人,均被金军击败,宋军主力耗折殆尽。

跪求高人~瘦金体的写法!

 字体简介 蜡梅山禽 赵佶 宋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瘦金体 2009-12-09 13:24 一,字体技法篇

因故次序有所不顺(见谅)

第二章 侧锋卧笔法---揭密瘦金体笔法的指归图 瘦金体取长锋狼毫,横卧纸上,笔尖朝外,笔肚朝内,笔笔侧锋,险中求稳。剑走偏锋而能自成一体开宗立派的,古今唯有天纵之才自号天下一人的教主道君皇帝赵佶而已

书法的妙处,全在于用笔,用笔的成败,首先在拿笔。拿笔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1,与纸面垂直的拿法;

2,侧锋向右,笔竿朝左卧的拿法;

3,侧锋向左,笔竿朝右卧的拿法;

4,为2和3结合的拿法。

笔法1好看不中用,是作茧自缚的拿法,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笔锋运动时还能保持笔竿与纸面垂直,特别是写草书的时候。笔法2下笔凝重有涩味,但不符合右手操作的人体生理规律,感觉反手反脚,写出的笔画容易颤抖,不适合写潇洒飘逸的瘦金体,若写黄庭坚到挺合适。笔法3下笔轻松,运笔流畅,不论是从左到右或是从上到下运行都能视野开阔手腕灵活,最符合右手拿笔的生理规律,只是有一点:当写斜点或捺笔的时候,因为是朝右下行笔,笔肚走在前,笔锋跟在后,所以用不到笔锋,写出的笔画势必臃肿无力,写不出瘦金体铁画银钩、如刻如镂的艺术效果。笔法4即以笔法3为主当遇到斜点、竖钩或捺笔时用笔法2写,两者结合,较为完善。

以下两点最为关键(重要),本应有图示范,但目前传图不便,姑且笔述如下:

1,手指与笔竿的关系;

“卧笔法”拿笔与我们夹菜和扒饭时拿筷子的方法相似,只是把两只筷子抽掉一只,是用三个指头捻住笔竿,手指可松可紧可转动,手腕可向前向左向右起倒。手腕轻贴纸面,顿笔时可枕腕,行笔时随笔锋移动与纸面若即若离。(若写腕力不能控制的大字或榜书则须悬腕悬肘)

2, 笔毫与纸面的关系及“八法”的形成;

右手拿笔,运动轴心在右下角,目光正对之处,就是笔毫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执笔在指,运笔在心,书写纸上,形成点画,点画巧妙组合,形成字型乃至篇章,其中点画是基础。下面详细介绍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

笔毫分“笔肚”与“笔锋”两部分(图略)

横:长横,用笔法3,笔如刀,纸如木,切锋入纸,入木三分。笔锋朝左上,笔肚朝右下,(保持这种状态)由重到轻迅速向右划过,如刻如镂。至末端杀住趁势提笔外翻裹锋向右下顿笔,笔尖朝左上,笔肚朝右下,稍注,回锋收笔,完成。(起笔处形成刀切状的斜面干净利落;收笔处末笔是竖则藏锋,如《夏日诗》中“草”“盖”“盘”的长横,不是末笔则露锋带钩及牵丝与下笔相连如《夏》中‘清’‘黄’“长”字的长横。)

短横,写法起笔同长横,末端顿笔较轻或稍注即回锋收笔完成,笔画较粗重。如《夏》中“雨”“长”“更”的短横。短横收笔处亦有藏与露之分。

右尖横,写法同长横,笔画较短,末端不顿笔,常用于“木”“禾”字旁等,如〈夏〉中“杯”字。

左尖横,由轻到重运笔,末端回收一下,常用于“草”字头,提手旁等,如〈夏〉中“黄”“摇”等字。

柳叶横,为瘦金体的特色之笔,两头轻中间重,若纺锤形,精巧秀丽,常用于‘口’字,‘曰’字,‘田’字等的横折处,如《夏》中”薰“字几个短横。《秾芳诗》中”留“字等。

竖:长竖,起笔同横画,笔尖在左,笔肚在右,从上往下由重到轻用指力迅速推动笔锋向下移动,至末端杀住趁势提笔向左外翻裹锋顿笔同横画,完成,顿点的角度比横画的顿点大,略近45度。竖画在左边时多出锋带钩,与右边笔画相呼应,竖尾角度垂直或稍左斜如《秾芳诗》中“依、化、径”等字的竖;在中间或右边时多藏锋,如《秾》帖中的“醉舞笔”等字的竖画。竖的尾端垂直或稍右斜。如《千字文》中“辞、所、取”等字。

短竖,起笔同竖画,收笔无顿点,短而粗壮,稍向右倾斜。如〈夏〉中“清、时、正”等字的短竖。

撇:斜撇,起笔同横画,按笔入纸后由重到轻迅速向左下移动笔锋,注意,务必使笔毫斜卧于纸面,笔尖始终在左上方,笔肚始终在右下方。末端犀利挺劲,有一种无坚不摧之势。《秾》中“零、化、似”等字的斜撇。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较短

竖撇,“月字旁、同字框”等常用,起笔先作一竖点,稍注后轻提笔向右紧接着写竖画,至中下部稍稍压锋再向左下轻快撇出,撇尾锋利且有弧度,整个笔画稍稍向右倾斜。如〈夏〉帖中“稠风丹”等字的竖撇。

柳叶撇,“厂字头,广字头”等常用,写法与竖撇相似、只是形体较挺直,斜度较大,起笔处必与上一笔有牵丝相连,竖点不明显。

本贴转自书法江湖论坛 sf108.com,本贴地址: /bbs/viewthread.php?tid=151613

瘦金八法(下)

捺,钩,点的写法 捺:分斜捺与平捺两种,捺笔是瘦金八法中最难写的一笔,也是最美的一笔,有斜捺和平捺两种,下面以角度、力度、长度三个方面来分析捺的写法:

1,角度:捺的走势是由左上朝右下运笔,需用“笔法2”(笔法四种参见前述)来写,斜捺与水平面大约呈45度角,一波三折,第一波短而稍呈左低右高之势。捺尾底部取平。,平捺角度较小,捺头略高于捺尾,一波三折,第一波短而向右上约呈45度角,捺尾稍上翘但低于捺头。

2,力度:平捺承接上一笔转笔逆锋用力由左下朝右上行笔,到最高处稍住在由重到轻往右下角行笔,此时必须悬腕或腕在纸面若即若离。行至最低处稍注,再按笔朝右稍上用力扫出捺尾,注意在扫出的过程中笔尖朝上,笔肚朝下,捺尾较长,且应有兰叶当风摆动之势方妙。斜捺起笔露锋其余写法同平捺,只是角度不同。

3,长度:在田字格中。所有捺笔均逸出格外(待见拙文“逐字分析法”)。

本贴转自书法江湖论坛 sf108.com,本贴地址: /bbs/viewthread.php?tid=151613

钩的写法

钩的写法

钩的写法

钩有横钩,竖钩,斜钩,弯钩四大类,分述如下

1,横钩,在横画末端向右下用力顿笔,然后折锋向左或左下钩出,钩尖长而直,如同短撇.瘦金体钩刃角度较平,几乎与横画平行如千字文中“堂、云、露”等字的横钩。

2竖钩,起笔写竖画至末端驻笔蓄势后用力向左上轻快钩出。分内恹和外拓两种“可诗”等字的用外拓笔法“杯和”等字的木字旁禾字旁的竖钩细长而内敛,钩尖拉成新月状上翻与撇画相连,笔势飞动而流利,从王羲之行书变化而来,是瘦金体的特色之笔。如图:

3 (1)竖弯钩,(又称浮鹅钩),是也 、化、色等字常用之笔。弯处圆曲有力,底部取平,角度约为90度。(2)横折弯钩,风凤等用笔,弯处约四分之一个圆,钩尖回视折角,若鸾凤回首,顾盼多姿

谁懂书法,这是什么体?(瘦金体用什么笔写?)

好了,关于“瘦金体雅称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瘦金体雅称什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