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阮小二、小五、小七三兄弟的后人是否逃到现在的越南?(水浒传读书笔记:主要人物的姓名、绰号、性格特征和主要事迹)
阮氏三雄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他们分别是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三人皆是梁山一百零八将当中的中流砥柱。三人出身小鱼村,个个义薄云天,因不愤当时懦弱朝廷的所作所为...
如果您对阮小二的主要事迹 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

梁山阮小二、小五、小七三兄弟的后人是否逃到现在的越南?
阮氏三雄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他们分别是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三人皆是梁山一百零八将当中的中流砥柱。三人出身小鱼村,个个义薄云天,因不愤当时懦弱朝廷的所作所为,落草为寇。可是我们要明白的是《水浒传》是一部文学名著,而非史实。就算是史实都免不了个人的人为删减而存在偏颇,文学便更加少不了艺术加工的成分,所有如夸大、想象的艺术手法更是为其经典添砖加瓦。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
我们先来看一看历史上真正的梁山起义
历史上宋氏集团虽确有其事,宋江也是确有其人,可梁山盗魁仅有三十六人,而非《水浒》中所记的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后被张叔夜击败,可见史实与文学记载出入甚大。
因此,我们无法根据客观的史实和证据判断梁山三雄的后人去向是否到了越南,连阮氏三雄的引人入胜的英雄事迹都是无法证实证伪。
尽管史记上确有三阮之名,但小说更多的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人物虽有现实原型,但我们无需从他们身上固执地在现实中寻找文学人物的痕迹。
而阮姓确为越南第一大姓,在世界上位属第三。在越南九千万人中,阮姓比例占比百分之四十。因而许多人猜测说是越南阮姓实则为宋江讨伐方腊失败后,三阮独独只剩下阮小七一人,他逃亡至越南,在那儿繁衍生息,越南阮姓皆为其后代。
那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我们从三人的结局来考虑,可以得知后人与越南更是毫无牵扯。在《水浒传》中阮小二是讨伐方腊时在乌龙岭失利,最终被迫自刎身亡;阮小五则是讨伐方腊时在清溪村战死;阮小七则是因招安后身穿官袍戏耍,因而触怒朝廷,获罪被贬,重回石碣村侍奉亲母,安然活到七十,平安终老。
而在真实历史上的三阮的具体结局并没有记载,只说宋江起义后数年被张叔夜所击败,并没有招安之说,那么起义失败后三阮的命运也是可以预见的了。无论是从文学还是从史记的角度上三人都已经阵亡,而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三阮后人与越南有牵扯,因而越南阮姓是其后代之说实属无稽。
那么越南如今这么多阮氏的人都是从何而来的?
虽然越南阮姓和梁山阮氏三雄确实没有瓜葛,但是却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阮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在西晋末年,中土战乱不断,先有八王之乱,后又五胡乱华,朝廷名门纷纷南迁,其中阮氏分为南北二脉,南方阮氏一脉在不断南迁,走出国门,迁徙至如今的越南,在那处休养生息,绵延后代。
与此同时,越南经历不断的朝代更迭,新朝为了避免仍有人心生旧念,妄图复国,便凡是被推翻落马的王族姓氏全部被改为阮姓,以免留下后患。这数百年间越南有多少朝代被取缔,便会有新的阮姓族人的出现,这是历史根源。
因而,越南阮姓是梁山阮氏三雄后人的后代这一说法没有根据,更难自圆其说。
水浒 中 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白胜 八人的外号,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除智取生辰纲外)。
1、晁盖:绰号“托塔天王”
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为人忠厚,孤高自傲,
主要事迹:智取生辰纲;劫江州法场救出宋江戴宗;反济州围剿等。
2、吴用:绰号"智多星"。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
主要事迹:定巧计在石碣村大破官军;巧激林冲火并王伦;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县、 巧用双掌连环计、智赚玉麒麟、在二打曾头市中巧用“番犬伏窝”之计。
3、公孙胜:绰号“入云龙”。
天翻地覆事,侠肝义胆情,忠义照千秋,热血奇男儿,孝顺,通晓阴阳八卦、识五行运转、观天象、降妖邪。
主要事迹:公孙胜大破高廉的妖法;公孙胜摆下八阵图,破了樊瑞的妖法,收服樊瑞;出计灭妖法,消灭田虎。
4、刘唐:绰号"赤发鬼"。
专使一口朴刀,武艺过人,赤砂紫脸的相貌,武艺凶狠诡谲,不善马战。因长太丑,被都头雷横误抓。正是刘唐的出现才引发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大聚义。
主要从事情报和特工的工作,为梁山做了很多实际工作,比如烧官军战船等等。
5、白胜:绰号“白日鼠”。
本是闲汉一个,取生辰纲事发后被迫招供,所以为人所轻视。
主要事迹:攻打无为军时,白胜先入城策应;三打祝家庄、打高唐州、打曾头市、打东平府东昌府等战役中,白胜参与作战,有过埋伏、救应、报信等战功。但总体上并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表现,其在山上的地位也一直较低。
阮氏三雄 凶悍,叛逆、忠贞。
主要事迹:大败济州府观察何涛、“助晁盖梁山夺泊、劫江州法场、三打祝家庄、大破高俅水军等等。阮氏三雄是梁山泊开基定鼎的元老,也是晁盖心腹弟兄。由于落草时间较早,基本上每次梁山大的征讨活动都有参加。
6、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
“阮氏三雄”的大哥,两臂有千百斤力气。是晁盖旧部。征辽回京后,曾背着宋江同李俊等水军头领商议请吴用作主,杀出东京,重回梁山造反。
7、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
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阮小五同众人杀了王伦,助晁盖坐上山寨主位置,自己坐上第八把交椅。在青州官兵攻梁山时亦帮助一众水军将领捉了敌军的凌振;
8、阮小七,绰号“活阎罗”,疙疸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胆大包天,嫉恶如仇,没多少心机和文化。受招安后,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未及数月,因穿着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阮小七就和老母亲回梁山泊石碣村打鱼去了;六十寿终。
水浒传中三阮的性格特点
阮氏三雄都是性格豪爽,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爱好抱打不平之人,然而仔细分析三人又有各自不同的鲜明性格。
各人物性格特点如下:
阮小二:阮小二在三个兄弟中居长,性格比较沉稳,这与他个人已经有了家室有关。阮小二,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四位。敢为兄弟赴汤蹈火。赤发鬼刘唐浪迹江湖,探听到生辰纲消息 ,吴用说服阮氏三兄弟撞筹,与晁盖一起,在黄泥冈用蒙汗药麻倒杨志,抢了生辰纲。
阮小五:阮小五好赌,性格层面有些抑郁。?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渔谋生,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与兄弟一起打败何涛。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却被娄丞相所杀。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阮小七:阮小七则是最为心直口快的一个,按照吴用的话说“七郎只是性快”。做事爽快,常常有惊人的举动。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写得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直爽、义气、水上功夫了得都是其性格特点。
扩展资料:
金圣叹读批《水浒传》时,对阮氏三雄做以下评论: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写得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
阮小二、阮小五、张横、张顺,都是中上人物。”
如此看来,阮氏三雄在《水浒传》都属性格较为鲜明,
阮氏三雄皆是读者喜欢的人物。尤其阮小七最为爽快,从来不俗套世故,敢作敢为,再加上一首脍炙人口的《阮小七渔歌》,让读者深深将其铭记于心。
另,金圣叹读批《水浒传》,评到“吴学究说三阮撞筹”这一段时,对阮氏三雄又有精彩品读:阮氏之言曰:“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嗟乎!意尽乎言矣。夫人生世间,以七十年为大凡,亦可谓至暂也。乃此七十年也者,又夜居其半,日仅居其半焉。
至于五十岁以后,耳目渐废,腰髋不随,则亦不如掷之也。中间仅仅三十五年,而风雨占之,疾病占之,忧虑占之,饥寒又占之,然则如阮氏所谓论秤秤金银,成套穿衣服,大碗吃酒,大块吃肉者,亦有几日乎耶!而又况乎有终其身曾不得一日也者!故作者特于三阮名姓,深致叹焉:曰“立地太岁”,曰“活阎罗”,中间则曰“短命二郎”。
参考资料:
水浒传读书笔记:主要人物的姓名、绰号、性格特征和主要事迹
1.姓名:豹子头林冲 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
主要事件: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
正面评价:忠厚老实、武艺高强、善良
反面评价:懦弱隐忍
2.姓名:黑旋风李逵
主要事迹:坐堂寿张县、为母杀四虎
正面评价:直爽、忠诚
反面评价:残暴、大老粗
3.姓名:活阎王阮小七
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
正面评价:直爽、义气、水上功夫了得
反面评价:暂无
4.姓名:智多星吴用
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
正面评价:足智多谋
反面评价:对宋江愚忠
5.姓名:呼保义宋江
主要事迹:杀阎婆惜
正面评价:无
反面评价:不能文不能武出身低微形容猥亵趋炎附势一心出人头地流芳百世
6.姓名:小李广花荣
主要事迹:三打扈家庄
正面评价:武艺非凡尤其射箭百步穿杨
反面评价:也愚忠宋江不值
7.姓名:浪子燕青
主要事迹:擂台胜任源
正面评价:聪明机灵努箭高明识时务
反面评价:暂无
8.姓名:行者武松
主要事迹:景阳岗打虎、血溅鸳鸯楼
正面评价:武艺高强、性格刚烈
反面评价:有点残暴
9.姓名:青面兽杨志
主要事迹:遗失生辰纲、卖刀
正面评价:武艺高强
反面评价:暂无
10.姓名:花和尚鲁智深
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野猪林救林冲
正面评价:见义勇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
反面评价:无
11卢俊义:绰号“玉麒麟”,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原为一员外大户,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其人家世清白,为人谨慎,世居大名府。
主要事迹:活捉史文恭
阮氏三雄和奸臣高俅蔡京的主要事迹
阮氏三雄:阮氏兄弟共有七人,个个武艺高强,不畏强暴,杀富济贫,兄弟几人靠打渔为生,先后有四个兄弟离开人间,只剩下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个弟兄,因他们兄弟抗官府、杀渔霸,被梁山泊农民起义军军师吴用所闻知,便几次密访石碣村,诚邀三兄弟同聚大义,几次密谋之后,阮氏三兄弟欣然同意,随吴用一起投奔晁盖,在“智取生辰纲”之后,又随同晁盖一同奔上梁山。阮小二、阮小五被封为节义郎,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之后,遭别人陷害,又回到此地,仍以打渔为生,年过六十离开人间,当地百姓尤其是阮氏族人为纪念阮氏三兄弟,就在村内建起了“三贤殿”。如今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吴用石碣访三贤,水泊梁山闹翻天,天下英雄大聚义,百姓扬眉是青天”。
奸臣高俅:高俅 (?—1126)北宋末年人。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 (即徽宗)。宋徽宗即位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在任时宋军政废弛。在施耐庵水浒传中对他有深刻刻画。高俅于靖康初病死。
以北宋晚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水浒传》里,朝廷中有一个殿前都太尉(掌管军事的高官)高俅,这是个令人憎恶的反派人物,他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把另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弄得家破人亡。他时时出奸计与梁山好汉作对,最后还陷害宋江等人。虽然《水浒传》是小说,刻画出的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人物,不能作为历史来看待。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捏造出来的。
高俅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史书上对这个人记载不详。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蔡京:宋代有四大书法家最为有名,即苏、黄、米、蔡四家。苏是苏轼,即苏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这都无可非议。可“蔡”呢?有人说是蔡京,也有人说是蔡襄,到底是谁呢?其说不一。
最通常的说法是,本来这个蔡是蔡京,人们虽然承认他的书法造诣,可特别憎恶他的人品,所以人们不愿意承认他的书法家地位。在宋哲宗元佑年间,他为了排除异己,把司马光等人称作“奸党”,并亲自写碑文,写上他们的“罪状”,刻成碑立在全国。当时有许多石匠拒绝刻这个碑,结果都被坎头处死。等到蔡京一死,人们马上把那座“元佑党人碑”砸个粉碎。人们还把他和当时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贯、杨戬,并称为“四大奸臣”。
蔡京人品极坏,人们怎能容忍他在“四大书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开除了。可“苏黄米蔡”又说顺口了,就让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于学习先人精华,又特别刻苦努力,书法很有特色。所以人们认为他应该排在“四家”之首,不应该受蔡京的连累排在最后。
蔡襄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人品极好。他在朝为官时,敢于直言,连一些权臣都怕他三分。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时,修建了后来非常著名的洛阳桥,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荫大道,为当地人民所欢迎。
由此看来,人品比书品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只会写好字,不会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垂弃他,即使在书坛上也不会给他留下一个小小的地位。

好了,关于“阮小二的主要事迹 ”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阮小二的主要事迹 ”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