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我在书塾外读了哪些故事(用第三人称写一篇关于孝的作文)
《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和孝道的一种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被认为是孝子孝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包括:1. 孝感动天:舜孝敬父母感动天地的故事,被认为是...
对于芦衣顺母的故事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二十四孝》我在书塾外读了哪些故事
《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和孝道的一种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被认为是孝子孝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包括:
1. 孝感动天:舜孝敬父母感动天地的故事,被认为是“孝之始也”。
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在母亲生病时,亲自为母亲煎汤药,并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直到母亲病愈。
3. 啮指痛心:曾参因为想念远方的父母而啮指出血,后来母亲果真去世,于是就有了“啮指痛心”的故事。
4. 百里负米:仲由为了让父母吃上米,从百里之外负米归家,自己只吃野菜。
5. 芦衣顺母:闵损在寒冷的冬天为了让母亲温暖,将自己的芦花棉衣给母亲穿的故事。
6. 鹿乳奉亲:郯子为了得到鹿乳给父母治病,冒险进入深山捕鹿的故事。
7. 戏彩娱亲:老莱为了让父母开心,变换角色逗父母开心的故事。
8. 卖身葬父:董永为了让父亲安息,卖身给富人做奴婢,以换取钱财为父亲葬礼的故事。
9. 刻木事亲:丁兰的妻子不孝敬婆婆,丁兰刻了一个木像当做妻子来侍奉婆婆。
10. 涌泉跃鲤:姜诗的妻子为了给婆婆打水喝,每天将丈夫送给她的水分为两份,一份供婆婆食用,一份留给自己的婆婆。
11. 怀橘遗亲:陆绩在拜访客人的路上将橘子藏在怀里,准备带给母亲品尝。
12. 散财戏官:邓攸为了救侄子,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并散尽家财救济贫困百姓。
13. 鞠躬尽瘁:诸葛亮为了蜀汉的国家和民众,付出全部精力和智慧。
14. 扇枕温席:黄香为了让父亲夏天凉爽,用扇子为父亲扇枕头。
15. 拾葚异器:蔡顺在野外捡椹果充饥时,将好的椹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坏的放在另一个袋子里,让母亲先吃好的椹果。
16. 恣蚊饱血:吴猛为了让父亲睡个好觉,任凭蚊子叮咬自己而不驱赶。
17. 扼虎救父:杨香为了救父亲,用自己的身体压住老虎的喉咙。
18. 哭竹生笋:孟宗为了让母亲高兴,去竹林寻找笋子,结果哭出了竹笋。
19. 尝粪心忧:庾黔娄为了了解父母的病情,尝了父亲的粪便。
20. 乳姑不怠:崔山南的祖母为了照顾好自己的孙子而不断用自己的乳房喂养他。
21. 卧冰求鲤:王祥为了给继母治病,躺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暖化冰层捕鱼。
22. 恣蚊饱血:吴猛为了让父亲睡个好觉,任凭蚊子叮咬自己而不驱赶。
23. 扼虎救父:杨香为了救父亲,用自己的身体压住老虎的喉咙。
24. 哭竹生笋:孟宗为了让母亲高兴,去竹林寻找笋子,结果哭出了竹笋。
书塾外的你还有其他的故事供你阅读学习哦。
芦衣顺母给了人们什么启发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母亲死后,父亲娶了一个后母,又生了两个孩子。冬天她给自己的孩子穿的是棉衣,却给他穿芦花瓤的袄子....
孝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闵损对继母都能做到以孝为先,难能可贵,面对继母的虐待,闵子骞没有抱怨,更没有报复。相反,在父亲要休逐后妈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两个幼小的弟弟:“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恳求父亲饶恕继母。
这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对自己不好的人,怎么办?记仇?报复?那都是胸怀狭窄的表现,我们要学习闵子骞以德报怨的高尚风格。我也相信,只要我们有这样的高贵品德,一定能和闵子骞一样感动“后妈”,赢得所有人的尊敬和尊重。
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百里负米、闻雷泣墓、扼虎救父、啮指痛心、恣蚊饱血、鹿乳奉亲、哭竹生笋、芦衣顺母。
1、卧冰求鲤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孝道故事之一是卧冰求鲤。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王祥的人为了让母亲得到鱼而卧在冰上,冰块自己裂开,跃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都应该尽孝道。
同时,卧冰求鲤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孝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少年懂得孝顺的故事,具有很高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2、亲尝汤药
中国古代十大孝故事之一是“亲尝汤药”。这个故事讲述了汉文帝刘恒为母亲煎药汤的故事。他亲自为母亲煎药,每天品尝,直到汤药苦不苦,烫不烫,他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体现了孝子的精神,即孝顺父母、关心照顾父母。在现代社会,亲尝汤药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父母的健康,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关爱和照顾。
3、百里负米
中国古代十大孝故事之一的《百里负米》讲述了仲由为了孝顺父母,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的故事。虽然父母在严冬寒风中为他劳累过度,但仲由依然坚持不懈地孝顺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孝并不是用物质衡量的,而是要看我们对父母是否发自内心的诚敬。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应该传承这种美德,尽我们所能去孝顺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尊重。
4、闻雷泣墓
中国古代十大孝故事之一是《闻雷泣墓》。故事讲述了魏晋时期营陵人王裒,父亲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向西晋臣服。
他的母亲在世上的时候怕打雷,死后被埋葬在深山老林中。每当风雨天气时,听到雷声,王裒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这个故事表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雷的恐惧和敬畏之情。
5、扼虎救父
扼虎救父是中国古代十大孝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位孝子杨香为了救父亲而不惜一切的英勇行为。杨香十四岁时,跟随父亲去田里干农活,路过一树林,发现一只凶猛的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毫不犹豫地跳上前,用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成功救出了父亲。他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精神,让后人铭记于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子不仅要尽孝道,还要有勇气和智慧去挽救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6、啮指痛心
啮指痛心是古代中国十大孝故事之一,讲述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母亲来访,用牙咬自己的手指为引子,让曾参学识渊博,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这个故事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也表现了孝子对母亲的关爱和孝心。啮指痛心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
7、恣蚊饱血
恣蚊饱血是晋朝时期的一个孝道小故事,讲述的是吴猛为了让父亲睡好,自己赤身下床,让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饱了血就不再叮咬父亲。
这个故事表现了孝顺和奉献精神,也教育我们要珍惜家庭和亲情。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让家庭更加温馨和谐,让亲情更加深厚。
8、鹿乳奉亲
鹿乳奉亲是中国古代十大孝故事之一,讲述了郯子为了孝敬父母,不惜冒险进入深山,挤取鹿乳供奉双亲的故事。他的行动体现了他的仁孝之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家庭孝道,不仅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还要关注家庭的生活和幸福。
9、哭竹生笋
哭竹生笋是古代中国孝道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孝子孟宗为了让母亲病情好转,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最终竹笋煮烂,母亲身体大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应该尽孝道,关心照顾父母。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到老了才想着孝顺父母。
10、芦衣顺母——闵损
芦衣顺母——闵损是一个古代中国孝的故事,讲述了闵损的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闵损,冬天给他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
在继母犯错即将被父亲休掉后跪求父亲,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都应该尊重和关爱老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亲尝汤药百度百科-卧冰求鲤百度百科-哭竹生笋
用第三人称写一篇关于孝的作文
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灵魂,只留下了一副躯壳。孝,是一种对父母的尊重,一种回报父母的方式。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芦衣顺母的故事:周朝有个人叫闵损,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损。闵损对待后母如同亲母一样。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对待闵损越来越冷淡。有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闵损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后,叫闵损帮车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闵损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缰绳把闵损肩头的棉步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损看到后母和两个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损的孝心感动了后母,使其痛改前非。”
是啊,孝是没有血缘的,古今中外,有多少有关孝的故事啊!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如果我们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的话,不就是连动物都不如了吗?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这份孝继续传递下去!

好了,今天关于“芦衣顺母的故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芦衣顺母的故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