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立宪派在武昌起义前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立宪派组织立宪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中各派别在革命中的作用及影响分别是什么?哪位大侠帮帮忙,考试要用的……)
主要活动:(1)组织立宪团体,催促清政府尽早立宪。1906年,张謇等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1907年,康有为将保皇会改组为“中华帝国宪政会”;谭延闿在湖南...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什么是立宪派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资产阶级立宪派在武昌起义前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立宪派组织立宪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主要活动:(1)组织立宪团体,催促清政府尽早立宪。1906年,张謇等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1907年,康有为将保皇会改组为“中华帝国宪政会”;谭延闿在湖南成立“宪政公会”;丘逢甲在广东成立“自治会”。(2)控制咨议局。1909年10月,各省成立咨议局,基本上为立宪派控制。1910年10月,在北京成立资政院,其席位有一半为立宪派控制。他们利用议论政治的合法地位,要求清政府尽快实行宪政。(3)组织迅速召开国会的请愿活动。1910年,立宪派组织三次大请愿,第三次迫使清政府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立即设内阁。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立宪派上书请求另设内阁遭拒。立宪运动失败。
目的:(1)害怕革命,企图以立宪来抵制革命。(2)不满于清王朝的统治,希望有所改革,以利于发展资本主义。(3)要求参与政权,分享统治权力,维护本身的经济利益。但是,立宪运动也有暴露清政府假立宪骗局、唤起民众民主思想、宣传爱国精神的积极作用。
革命党和立宪派的区别是什么?还有保黄派,他们是三个不同的组织吗,有什么区别吗
清朝末年,革命党的要求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政府。立宪派既反对清朝统治的现状,要求改革,也反对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保皇派其实是立宪派中的一支,他们在立宪派中更加主张维护君主的权威,要求保留君主政权。立宪派是与维新派、保皇派一脉相承的资产阶级改良势力。辛亥革命中,立宪派中的大多数由于对清政府预备立宪闹剧的不满,倒向了革命派一边。而其中保皇派势力仍然坚持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保皇派仍然逆历史潮流而动,搞了一出“张勋复辟”,结果狼狈收场。
什么是中国清朝政府的立宪运动?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文化军队
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
末代皇帝与“皇族内阁”(16张)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清朝末年,以八旗、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平定太平天国时倚靠的主要是地方团练武装。甲午战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其馀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负责编练新军。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革命团体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革命前的中国(20张) 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法国大革命中各派别在革命中的作用及影响分别是什么?哪位大侠帮帮忙,考试要用的……
法国大革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先后上台执政,在大革命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君主立宪派是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代表,其主要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米拉波等,由于他们追求的政治目标是君主立宪制,故称君主立宪派。1791年,君主立宪派制定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在政治上,改封建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中央实行三权分立,地方上消除封建割据,政令统一;经济上,废除各种贸易垄断,统一国内市场;宗教上,打击天主教。从上面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君主立宪派执政后所采取的措施和颁布的法令明显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既打击了封建专政制度,又启发了人民的革命意识,因此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革命的,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君主立宪派是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代表,他们势必要维护本阶级的权利,所以,其政策又体现出了其保守性的一面。如在1791年宪法中划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颁布《沙白利法》限制工人的权利等,也正因此,才使得君主立宪派逐渐失去人民的支持,在1792年巴黎人民的第二次起义中被推翻,政权由此而转到了吉伦特派的手中。
吉伦特派代表的是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要人物有罗兰、布利索、佩迪昂等,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吉伦特郡,故被称为吉伦特派。吉伦特派执政后,进一步废除封建义务。在1792年9月宣布成立共和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法国社会进行了改革:政治上,严厉打击王党分子和君主立宪派,并取消原来“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划分,实行普遍选举制,成立国民公会;经济上,吉伦特派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以扩大小农土地数量的方式来废除封建权利,扶植资本主义小生产者。吉伦特派的这些措施,无疑也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吉伦特派的保守性也日益显露出来:在政治上,他们忙于同其他政治派别争斗,并多次庇护叛逃的国外;经济上,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无能为力,又反对实施限价政策,任由形势进一步恶化,因此也逐渐丧失了人心,致使其在1793年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中被推翻,政权于是转移到了雅各宾派的手中。
雅各宾派是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主要人物有罗伯斯比尔、丹东、马拉等,因常在雅各宾修道院集会而得名,起初参加者有民主派、共和派、君主立宪派,后经两次分裂,才成为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雅各宾派上台后,随即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来解决当时严重的国内外问题和危机:在经济上,雅各宾派用革命手段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1793年6月---7月下旬,雅各宾派先后颁布了三个土地法,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使得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小农土地所有制所取代因而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同时雅各宾派又推行限价法令,严惩投机奸商,从而阻止了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在政治上,雅各宾派颁布了1793年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的权利;为了加强革命专政,雅各宾派又实施了恐怖政策,有利地打击了国内外敌人的反动气焰,保卫了革命政权。在军队方面,动员民众,改组军队,抗击外国军队的干涉入侵。所有这些措施,都在客观上把革命不断地推向前进,直至到达它的顶峰,使它成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说,雅各宾派对革命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但是,由于雅各宾派的措施过于激进,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恐怖政策,虽然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有着不容抹煞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后果:在恐怖统治期间,违反法制,滥行杀人的现象相当严重;而对于已经被捕的人,特别是雅各宾派的政敌,当政者更是不肯放过。结果,造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同时也使一部分官员滋长了权势欲,贪污腐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使雅各宾派也逐渐失去了民心。而恐怖政策原是一种战时体制,一种非常手段,当危机过后,就应当终止,但雅各宾派的首领们为维护其权力,不肯果断地结束恐怖统治,这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最终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随着雅各宾派自身再次分裂,随着反对罗伯斯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终于在1794年发生了“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专政,法国大革命的高潮过去了。
清末的立宪派和保皇派有什么区别?
立宪派慈禧快死之前,是皇室内部发起的,主张借鉴日本,走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当时的内阁成员主要都是皇室成员。还没成功就被同盟会破坏了。保皇派是民国时期,袁世凯死后,康有为和张勋等人发起的。主张把宣统帝溥仪,重新推出来当皇帝。只持续了8天。
维新派和立宪派有什么区别?
改良派就是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宣传西方思想的方式不同。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则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二、主张变革的手段和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不同。维新派主张用和平改良的方式,幻想自上而下的改革,主张维新变法,要求维护清朝的统治,改变的只是专制主义;革命派主张用武装暴动的方式,坚持自下而上的革命,主张暴力革命,不仅是要改变封建专制主义而且还要推翻清王朝统治;
三、具体目标上有差别。维新派用改良的方式,最终要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其代表人物康、梁主张以日、俄为师;革命派则是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创立民国”是革命派的思想核心,他们以美国式的三权分立为建国的理想;
四、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态度不同。维新派的改良措施中,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只是提出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措施;革命派则主张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五、实际影响不同。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但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因此维新派主要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在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其影响大于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
六、反封建思想不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是资产阶级上层,他们极力接近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更多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是资产阶级中下层,也就是中小资产阶级,他们紧紧依靠华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参考资料: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总结了早期改良派的思想和实践,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变法维新思想推向了新的阶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一整套变法维新主张。
康有为的3部著作《人类公理》(1884)、《新学伪经考》(1891)、《孔子改制考》(1892),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1888~1898年间的7次上书,系统阐述了变法纲领和改革方案。
梁启超著的《变法通议》,严复著的《原强》、《辟韩》、《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和翻译的《天演论》,谭嗣同著的《仁学》等,充实了变法维新的理论和思想内容。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和戊戌变法运动的实际领导者。梁启超在变法舆论宣传上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谭嗣同主张冲破一切封建网罗,思想比较激进,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严复则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理论,为变法维新运动增添了思想武器。他们是当时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家。
中国的革命派诞生于辛亥革命。代表人物有:孙中山、章太炎、黄兴、邹容、蔡元培等。他们与改良派主要表现在手段的不同,革命派主张使用暴力手段,而改良派主张非暴力。
革命派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百度百科-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思想
百度百科-资产阶级革命派
好了,今天关于“什么是立宪派”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什么是立宪派”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