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规则(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相反。一,单句联及多句联的分句,一...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对联平仄规则是什么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相反。一,单句联及多句联的分句,一句之内的若干节奏点上要平仄交替;而上下联对应的节奏点上要平仄相反。二,多句联的各分句之句脚要平仄交替,一般情况下,其声调按顺序形成两平两仄的交替。三,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增”声。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要求,简单说就是上下联同位置的字要平仄相对。
对联的基本规范
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句子结构相同。上下联同位字平仄相对。宽泛的要求是“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句子的节奏点上或韵点上的字,必须平仄相对。上联尾字应该是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对仗工整。上下联同位字词词性相同。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
对联的平仄禁忌
所谓失替,就是指对联的上联或下联之中,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一般算两字为一组),不能连接出现平声或仄声。如果违反此规则称为失替、平仄失调。
进一步讲就是在对联中,位于句子中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本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交样互相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变成出现仄仄平、仄平平、或是平平仄、平仄仄,就是失替。
联尾三连仄或三连平。就是指对联的上联最后三个字,一般不可以是连着三个仄声字。对联的下联最后三个字,不能是连着三个平声字。但是,这一点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实中有些固定名词就是三连仄或三连平。比如,攀枝花、松华江,澜沧江,都是平声字。长白山、黑龙江,按照今韵也都是三连平。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对联,又称春联,是写在纸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写对联是有很多讲究的,其中一个就是讲究平仄,下面分享对联平仄规则。
什么是平仄
现在因为古声和新声都有人用(但不能在同一联中混用),所以简单介绍一下: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言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要注意的是: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即仄起平收;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一般算两字为一组)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平仄怎么分?
一、对联平仄口诀:?“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也就是说,比如在一个七言对联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声也可以用仄声,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该平必须平、该仄必须仄),不能任意使用。
二、平声、仄声: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平)与仄声(上、去、入)。
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古入声字现已消失。
三、平仄“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如: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联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四、对联的平仄要求还有:上联的尾字用仄声,下联句尾字用平声。例如: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柳”是仄声,“风”是平声。

好了,今天关于“对联平仄规则是什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对联平仄规则是什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