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前一句是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七言律诗《和董传留别》,“胸藏文墨虚若谷”则不是出自于诗词,而是后人为了与“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仗工整,而在“虚怀若谷”一...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前一句是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前一句是什么?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七言律诗《和董传留别》,“胸藏文墨虚若谷”则不是出自于诗词,而是后人为了与“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仗工整,而在“虚怀若谷”一词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句子。

《和董传留别》一诗如下: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白话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我的名字。

虚怀若谷,意思是胸怀像山谷那样深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出自于《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后来就用“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虚心,心胸开阔。

扩展资料: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曾与苏轼相随。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

全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和董传留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

《和董传留别》原诗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和董传留别》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下句,感谢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下句是什么?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下句是“厌伴老儒烹瓠叶。”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和董传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翻译:

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自然气质高华。我厌倦了与老书生清谈,却鼓舞精神和众多士子共赴中制科考试。兜里没钱,一双旧鞋已跟随我多年,出行全靠它;富贵人家的香车美女,让我眼花缭乱。放榜以后我成绩好,得意洋洋来夸耀,看,黄纸诏书上墨迹还湿着。

赏析: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1、“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一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下一句是“厌伴老儒烹瓠叶”。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

2、原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前一句是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今天关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