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春雪的诗句 唯美(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是什么意思)

现在正是早春时候,南方有些地方正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最佳赏春时节,北方有些地方却要迎来一场春雪,果然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起冬雪,春雪多了几...

我很了解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什么意...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春雪的诗句 唯美(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是什么意思)

春雪的诗句 唯美

现在正是早春时候,南方有些地方正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最佳赏春时节,北方有些地方却要迎来一场春雪,果然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起冬雪,春雪多了几分温柔,你感受到了吗?一起品读几首有关“春雪”的诗词吧!

1.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人们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

2.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宋·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赏析: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桥面上行走,像漫步白云浮天。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打扮得轻柔细软。我想故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见与不见。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开始放慢。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3.

《喜张沨及第》——唐·赵嘏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赏析: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4.

《春雪》——唐·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

赏析: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富贵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又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飞花舞空的美景。但是,对于“洛城外”的穷人来说,他们好不容易在饥寒交迫中熬过了大雪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逝而复回的威胁和灾难,所带来的艰难与怨恨是不难想见的。

5.

《念奴娇·春雪咏兰》——明·陈子龙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赏析: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 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南方宫殿已经如烟消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6.

《蓝桥驿见元九诗》——唐·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赏析: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这首绝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下的万顷波涛。

古诗《韩愈·春雪》注释与赏析

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①,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①芳华:芳香的鲜花。

赏析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七岁读书,十三岁能文,十九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二十四岁的韩愈登进士第。后三次吏选均告失败。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公元801年)通过铨选。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积极推荐后生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如李翱、张籍等,人称“韩门第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的编写。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晋升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因极力排佛,龙颜震怒,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韩愈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的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涨。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此诗写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韩愈在京为官。诗写长安雪景,但却从写春落笔。新年伊始,经过漫漫寒冬的诗人已经急不可耐了。可是春花未开,何来春色?然而,细心的诗人惊讶地发现了嫩绿的草牙,他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似乎春天真的来到了他的眼前。就连漫天飞舞的白雪都已经不再代表寒冷,连它也嫌春色太晚,故意穿庭过户,落树为花。这里诗人拟雪为人,将自己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诗人先后用都、惊、却嫌、故穿、作飞花等词眼,把春雪描绘得那么美好和富有灵性。诗人以春写雪,因果互换,令整首诗充满情趣,别开生面!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

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扩展资料

唐代韩愈《春雪》原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二月初时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名家点评

近代·朱宝莹《诗式》:此诗首句、二句从“春”字咀嚼而出,看似与雪无涉,而全为三句、四句作势,几于无处不切“雪”字。三句、四句兜转,备具雪意、雪景,不呆写雪,而雪字自见,不死做春,而春字自在,四句一气相生。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是什么意思

有句话叫做,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白雪不会嫌弃春天来晚了,只是因为诗人认为春天来晚了。春天来临的话,百花争艳。现在是冬天,没有花朵开放,所以雪花飞舞,让雪花变成自然界的植物花,所以有了第二句诗。

总而言之,诗歌字面意思是雪花嫌弃春天没来,就自己变成飞花在庭院的树间飞舞。内在含义是诗人希望春天赶紧来临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一、原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二、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三、出处

唐·韩愈《春雪》

扩展资料:

赏析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翻译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春天已经到了,但是雪还在飘落,所以雪花就在庭院的树上飞舞,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雪花的喜爱之情。

如何理解这句诗

这句诗的意境非常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雪花的喜爱之情。诗人用“白雪却嫌春色晚”来形容春天的到来已经被拖延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失望,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欣赏雪花在庭院的树上飞舞的美丽景象。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如何欣赏这句诗

欣赏这句诗,首先要理解诗人的意图,感受到他对春天和雪花的喜爱之情。其次,我们要想象雪花在庭院的树上飞舞的美丽景象,感受到这种美丽的场景所带来的愉悦和感动。最后,我们要从诗中汲取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写一篇关于这句诗的文章

写一篇关于这句诗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诗歌赏析

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境、形式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诗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欣赏诗歌的美丽和韵律。

2.文化背景

我们可以从唐代的文化背景出发,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探讨诗歌与时代的关系,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个人感悟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悟,探讨诗歌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结尾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句诗虽然简短,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欣赏这句诗,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丽和韵律,更可以从中汲取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希望大家都能够欣赏到这句诗的美丽和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示和帮助。

春雪的诗句 唯美(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是什么意思)

好了,关于“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什么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什么意...”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