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怎样理解神话的本质(神话的本质)

神话的本质是: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按唯物主义观点看: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

神话的本质是: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按唯物主义观点看:神话...更多怎样理解神话的本质话题,以及更多神话的本质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怎样理解神话的本质(神话的本质)

怎样理解神话的本质

神话的本质是: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按唯物主义观点看: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定义:

在学术上,学者所说的神话,必须具有几个条件:

叙述人类原始时代或人类演化初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

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

神话的本质是什么

神话的本质是想象或幻想。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分类与产生条件

1、分类

神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产生于原始的人类,是他们以幼稚的目光认识自身,也认识客观世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是原汁原味的神话。另一种则是人类文明有所发展之后,有人在文学创作中模拟古代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的作品。

2、产生条件

原始社会落后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为低下,这是神话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神灵观念的产生,这是孕育神话的胚胎。解释自然、战胜自然的功利目的和审美意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想象的发展,使原始人类能够不自觉地运用原始的形象思维创造神话。

神话的本质

1.神话:在幻想中支配自然力

神话是一个与信仰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神话作为一种对于世界的解释,是早期人类的世界观,数千年来人类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了庞大的宗教信仰体系。任何一种宗教世界观都是神话世界观,或从神话世界观发展而来。对神话进行研究,是从一个特定的方面揭示宗教信仰的秘密。马克思对神话素有兴趣,在波恩大学学习期间学习“希腊罗马神话”课程“极为勤勉和用心”。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及其准备材料中,也研究了古希腊一些哲学家尤其是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的神话观点。这些都为马克思后来对神话的论述打了基础。

马克思关于神话本质和作用的论述比较集中地见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他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③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尤其是从人类生产活动的角度来审视神话现象,这就抓住了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深刻的根源。人类的生产力和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类逐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的过程。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主动的姿态面对世界,这是人与世界关系问题上人类所持的基本立场和基本价值取向。尽管人在与自然的力量对比上常常处于劣势,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前的历史阶段,人们更多地是受着自然力的支配。但即使在这样的时期,人类在内心中也仍然希望自己支配自然力而不是受自然力支配。而当人们缺少实际上征服和支配自然力的能力时,就在想象中实现这个支配。

========

为“一个用来表示象征性传达类型的集合名词”,神话的特点是它的意象单位和由这些意象单位联成的叙述序列。其主题几乎是关于事物起源的,即其终极表达为生与死,意旨关乎生命、生殖、力量、秩序等“永恒”。初民实践方式的有限性决定了他们近取身边之物作譬,借助联想组织纷纭的客体世界。他的思维特点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混沌,其行为规范大多受制于本能。为了达到直接的目的,他们往往依据交感律和模仿冲动,创造具有追忆特点的巫术和法术仪式,借以操纵自然和社会正常运行。神话正是这种仪式的话语表达形式。此时,他们的自我、愿望和情感通过类比联想投射于飞禽走兽,山川草木,形成了一个个稳定充足的情节结构,一个关于神和受神支配的传说、虚构或故事(mythos)。由于神话思维运算的特点以及它的主题和结构的单纯,因此不论哪个民族的神话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它是最少文化和心理沉淀的小说。对于它,你就像面对一个赤裸的婴儿,无须多少背景材料就能洞穿其底蕴(审美观照)。

阅读神话或志怪,其中人物已经退场,主角多是一些异形的鬼怪精灵,甚至就是一些无人称的人格存在,它的审美传达完全遵循着简化原则。F.奥戴说:“神话是超越时间和经验世界的”。D.利明说:“真正的神话是对人类共同特点的记录。它和纯意识形态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语言、精神、文化、传统以及宗教的联络媒介。”(斯特伦《人与神》第7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在初民的眼里,他们看到花就等于看到了女人,他不会说“颜如舜华”或“花红面似”,至于百花仙子一类的增设他还没有梦见。后来因为认知的领域扩展了,理性发达了,就产生了所谓的抽象和逻辑。于是,我们越来越关注自身,自我意识越来越发达,概念思维取代了象征思维,类比的现实性逐渐被人淡忘,话语如不用“如”“像”之类的暗示词就不能理解那些属于理所当然的事物。我们不遗余力地展现人物性格,描摹世态人情,大量无足轻重的背景材料被推到面前,人格特征被背景材料稀释得若有若无。我们忘记了本源和自己,得到的反而是一堆无关紧要的细节,那作为人性要素的感觉、情绪、想象其实并未开创多少领地,视觉焦点的偏离所增加的只是大量时髦的精致和累赘。因此,不论审美在形式上如何跟随理性分辨力发展,无论百花仙子如何受苦,它的特质,那作为经验的 “真”——生殖的本质结构这一点是极少改变的。心理学证明,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虽然复杂多变,但最基本的情绪体验只有四种:喜、怒,哀、惧,其他都是这四种的派生。我们看到,神话的经验模式已经囊括了这一切,它奠定了整个文学的基础,它在情感强度上甚至要远远超过我们。由于可供挖掘的经验领域并不太多,退而求其次,我们就在调色板上修修补补,进行角度变换,难怪人们说千百年来文学的主题就那么几个!“的确,没有其他艺术如此适合于描绘奸与坏,可尊与可恶复杂结合的人物了,甚至最接近且可与小说匹敌的戏剧通常也必须依靠感情与理智之间的相对简单的对立……也可能某些戏剧人物是以这种复杂性来构思的,但是在两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决不能指望在这么多的层次上,带有这么多宗教、哲学和政治寓意来把冲突同化。”(《小说修辞学》第21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我们的综合能力倒是与时俱进,但审美直觉却每况愈下。传统带给了我便利,同时也使我遭受到损失。

怎样理解神话的本质(神话的本质)

以上介绍的就是《怎样理解神话的本质(神话的本质)》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