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鼠赋阅读题(11岁的苏轼被老鼠耍了,悟出一篇千古名作,充满人生哲理入选课本)
关于黠鼠赋阅读题,黠鼠赋阅读答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有鼠方啮 ( )...
苏轼:《黠鼠赋》原文翻译
黠鼠赋阅读题
关于黠鼠赋阅读题,黠鼠赋阅读答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有鼠方啮 ( ) 2、拊床而止之 ( ) 3、使童子烛之 ( ) 4、有橐中空 ( ) 5、嘐嘐聱聱 ( ) 6、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 7、而遽死也? ( ) 8、向为何声 ( ) 9、是鼠之黠也 ( ) 10、橐坚而不可穴也 ( ) 1以声致人 ( ) 12、扰龙伐蛟 ( ) ( ) 13、登龟狩麟 ( ) 14、役万物而君之 ( ) 15、卒见使于一鼠 ( ) 16、乌在其为智也 ( ) 17、黠鼠赋 ( 《黠鼠赋》加点字解释卷(A)卷有鼠方啮 ( 咬 ) 2、拊床而止之 ( 拍 ) 3、使童子烛之 ( 用烛火照 ) 4、有橐中空 ( 袋子 ) 5、嘐嘐聱聱 ( 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 ) 6、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2、” ( 被关闭 ) 7、而遽死也? ( 立即,就 ) 8、向为何声 ( 刚才 ) 9、是鼠之黠也! ( 这 ) 10、橐坚而不可穴也 ( 咬洞 ) 1以声致人 ( 招引 ) 12、扰龙伐蛟 ( 驯服 ) ( 击,刺杀 ) 13、登龟狩麟 ( 捉取 ) 14、役万物而君之 ( 统治) 15、卒见使于一鼠 ( 被役使 ) 16、乌在其为智也? ( 哪里 ) 17、黠鼠赋 ( 狡猾 ) 《黠鼠赋》加点字解释卷(B)卷拊床而止之( )2、既止复作 ( ) ( )3、使童子烛之( )4、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3、” ( )5、举烛而索 ( )6、而遽死也?( )7、向为何声 ( )8、岂其鬼耶?( )9、堕地乃走 ( )10、以声致人 ( )1以形求脱也。4、( )12、吾闻有生,莫智于人。5、 ( )13、扰龙伐蛟 ( )14、卒见使于一鼠 ( )15、堕此虫之计中 ( )《黠鼠赋》加点字解释卷(B)卷答案拊床而止之( 阻止,使停止 )2、既止复作( 停止 )( 发出 )3、使童子烛之( 命令 )4、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6、” ( 表示被动 )( 离开 )5、举烛而索 ( 举起,抬起) 6、而遽死也?( 急速,快 )7、向为何声 ( 以前 )8、岂其鬼耶?( 大概,怎么 )9、堕地乃走 ( 跑,逃跑 )10、以声致人 ( 招引 )1以形求脱也。7、( 形状 )( 要求,需求 )12、吾闻有生,莫智于人。8、( 生命 )13、扰龙伐蛟 ( 击,刺杀 )14、卒见使于一鼠( 最后,终于 )15、堕此虫之计中( 计谋,策略 )《黠鼠赋》句子翻译卷(A卷)1.苏子夜坐,有鼠方啮。9、 2.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10、 3.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11、 4.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12、” 5.发而视之,寂无所有, 6.举烛而索,中有死鼠。13、 7.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8.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9.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10.虽有敏者,莫措其手。14、 11.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12.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15、 13.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16、 14.吾闻有生,莫智于人。17、 15.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 16.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17.惊脱兔于处女, 18.乌在其为智也?” 《黠鼠赋》句子翻译卷(A卷)答案1.晚上我坐在那里,听见有老鼠正在咬东西。18、2.我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停下来后接着又响起来。19、3.我叫侍童用烛火去照,发现有个袋子里面空着,“嘐嘐聱聱”的声音从袋子里发出的。20、4.童子说:“嘻!原来是老鼠被困在袋中不能逃出去。21、”5.打开袋子看老鼠,里面静悄悄看不见什么。22、6.举着蜡烛搜索,发现袋中有只死老鼠。23、7.童子吃惊地说:“它刚才还在咬袋子,突然就死了吗?8.先前是什么发出的声音,难道是它的鬼魂吗?”9.把老鼠从袋子里倒出来,不料它掉到地上就跑掉了。24、10.即使是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25、11. 我感慨道:“太令人惊异了,这只老鼠多么狡猾啊!12.它被关在袋里,袋子是坚牢不可能咬出个洞来。26、13.因而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27、14.我听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什么比人更有智慧了。28、15.人们驯龙刺蛟,捉龟猎麟,支配万物而统治万物,16.结果却被一只老鼠役使,落入它设下的圈套中,17.它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然后像逃脱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18.人哪里能算得上最有智慧呢?”《黠鼠赋》句子翻译卷(B卷)惊脱兔于处女 2、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29、 3、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30、 《黠鼠赋》句子翻译卷(B卷)答案它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然后像逃脱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2、把老鼠从袋子里倒出来,不料它掉到地上就跑掉了,即使是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31、3、因而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32、《黠鼠赋》理解卷苏子夜坐,有鼠方啮。33、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34、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35、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36、”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37、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38、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39、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40、吾闻有生,莫智于人。41、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1.本文选自《 》。42、作者 (人名)是 朝的 家、 家,字 ,号 。43、他与父 、弟 合称“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44、2.本文第一段叙事,写 ;第二段分析 ,感慨 。45、3.原文还有第三段,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黠鼠赋》理解卷 答案1.《东坡全集》 苏轼 宋朝文学家、 书画家,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父 苏洵、 弟 苏辙 “三苏” 2.本文第一段叙事,写 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第二段分析 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 ,感慨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46、3.原文还有第三段,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黠鼠赋阅读题拓展阅读
11岁的苏轼被老鼠耍了,悟出一篇千古名作,充满人生哲理入选课本
千年文坛,最不缺的就是趣文,而在众多趣文中,有一些专门给动物写的作品,更是妙得很。
骆宾王7岁时写的《咏鹅》咱就不说了,那是经典中的经典。陆游和黄庭坚给家里的猫写的诗,也不说了,那是一首比一首可爱暖心。韩愈、刘禹锡更绝,因为斗不过蚊子写过诗。韩愈写的是“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刘禹锡写的是“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意思都是:蚊子小儿你们别得意,秋天一到,你们就没办法了!
以上这几首作品,笔者都和大家分享过。本期要和大家说的,是苏轼的一篇千古名作,名字叫《黠鼠赋》,此文出自《东坡全集》,是苏轼11岁时写的作品。
说起来,东坡会写这篇寓言小故事,还得感谢一只狡猾的老鼠。当日,11岁的苏轼夜里读书,却发现房中有只老鼠,于是便和小书童一起抓起老鼠了。最后的结果是老鼠没捉着,还被它耍了,虽然斗不过老鼠,但苏轼却感悟了一个人生的大道理,悟出了这篇千古名作。全文充满着人生哲理,有趣又生动,入选了不少地方的中学课本,全文如下:
全文分为三段,说实话,笔者读了开头第一段想笑,这老鼠也太狡猾了!但读到结尾,却又对苏轼很服气,只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能让他想出这么深刻的道理,果然东坡从小就不是一般人。
文章的第一段,写的是苏轼和童子一起抓老鼠的整个过程,写得很是生动。他们本来正好好地坐着读着书,突然听到有老鼠的声音。开始苏轼并没有太把它当回事,只是拍了拍床板,希望它快走,可是没一会儿它又在响了。二人拿着蜡烛往床底一照,发现一只老鼠被困在一个空袋子里。童子把袋子打开一个口瞧了瞧,发现老鼠一动不动。他们二人以为老鼠咽了气,便把袋子翻过来,谁知这老鼠掉在地上马上就跑了。
文章的后两段,是苏轼的感悟。对这件事,苏轼是这样想的:人能打败蛟龙、麒麟,但却被一只老鼠利用了。老鼠困于袋中出不来,于是发出声响吸引人的注意,待人倒袋子里,它便从容逃走,这一切都在它的计划里。
在最后一段中,苏轼便写道:“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一个人若只是一味读死书,那根本不无法悟出书中的真意。如果做事不专心,则容易被外物所干扰,被人利用。
老式书上黑板背景
仅是这么一件小事,苏轼就悟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让人服气。纵观这篇文章,描写被自己被老鼠耍了的过程时,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描写,这是寓言常用的写作手法。而写到人生哲理时,却又充满着禅意,发人深省。很难想象,这是一篇11岁孩子写出来的文章。读到开头时,我们为故事本身而笑;读到结尾时,我们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领悟力。
对于这篇妙文,后世名家也是十分推崇。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评价它:“一字千金,含义无穷,它是精炼的哲理,它是动人的诗句。”
苏轼的悟性确实是极高的,除了这篇寓言故事外,他还写下了很多颇有哲理的小诗,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只用这14个字,就写出了当局者迷的道理。大家还知道哪些苏轼写的哲理诗呢?欢迎讨论。
以上就是关于黠鼠赋阅读题(11岁的苏轼被老鼠耍了,悟出一篇千古名作,充满人生哲理入选课本)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