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动态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暮江吟》)

关于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白居易暮江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

关于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白居易暮江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更多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暮江吟》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提供的精彩分享。

白居易《暮江吟》讲解、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

关于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白居易暮江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3、 译文: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4、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5、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6、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7、 赏析:夕阳临江,美景绚烂,半江碧绿如瑟瑟之色,半江为红日所映。8、“残阳”紧扣标题“暮江”二字。9、 “铺”字用得贴切精当,显示出阳光是斜照而非直射。10、“瑟瑟”本是宝石名,《迩雅》:“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真者透碧。11、”这里用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与阳光照到的呈红色的一面交相辉映,加之天边缓缓下沉的红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铺水图。12、前人见此,纷纷以“工致入画” (杨慎《升庵诗话》);“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唐宋诗醇》卷二十四)誉之,可见摹写之妙,非同凡响。13、 白居易的诗擅长铺叙,而这首小诗则一反常态,跳宕腾挪,富于变化。14、前面还是江面晚景,马上给人们展现的却又是夜晚景色,看似突兀,实则自然。15、 “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不仅比喻恰当贴切,同时也隐藏着深厚的意蕴。16、因为只有傍晚到初夜这一段,才有露水,也只有初三的月亮才会如一弯弓,并且于这时分悬在遥远的天空中。17、与首二句残阳碧波的描写联系起来看,时间上是由傍晚到初夜,可见诗人流连忘返,长时间陶醉于眼前美景之中。18、诗人惜墨如金,仅用二十八字就描绘出残阳碧波的交辉与月牙初悬的静夜两幕胜境。19、本来是平常的景致,一经诗人生动准确的描绘与组合,便显得那么迷人!凡读此诗者,也会不由得与诗人一起,陶醉于这奇妙的境界中。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拓展阅读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暮江吟》)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暮江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暮江吟》)

赏析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暮江吟》)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暮江吟》)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以上就是关于白居易暮江吟赏析原文翻译(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白居易《暮江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